(学前心理)第十章思维
(二)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 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是肯定 与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判断主要通过推理。 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判断、推理进行。
在幼儿期,判断能力已有初步的发展。 【案例分析】一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跑得快”。 他说:“我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得很 慢。”如何看待这一幼儿的判断?
二、自我中心
【案例】将一个小狗面具戴在猫咪头上会得到什么? 三四岁学前儿童的答案是:一只狗。一只戴着狗 面具的猫应该像狗一样地叫、像狗一样摇尾巴, 而且吃狗粮。在任一方面,这只猫都变成一只狗。 这种想法的本质就是中心化。中心化:关注刺激 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过程。(所见即所 想)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思维也具有自我中心 的特点——使得儿童只能从自我角度观察世界, 并且在理解他人的想法上存在困难。(三山实 验)
符号能力在学前期迅速发展,并且成为学前儿童最 熟练的认知能力。(2~7岁) 假扮和幻想游戏是这个年龄的儿童最喜欢 的游戏。 儿童非常清楚他们的假想伙伴并不是真实的。
学前儿童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直接感觉的影响,关注情境中可知觉到的 显著方面。 要求运用逻辑才能得出答案的任务,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 1.守恒观念的缺乏 2.自我中心 3.分类困难
2.思维的灵活性 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指外 在的条件发生变化,主体采取灵活的方式,以适 应变化的环境。
3.思维的深刻性 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的本质,对 事物是否剖析的彻底。 4.思维的独立性 指不借助于现成的答案和别人的帮助。独立地提 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独立性并非的人易受 他人暗示。 5.思维的敏捷性
2.问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
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 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 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 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 复杂问题的时候,具体形象往往产生干扰作用。
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 展过程。数概念的掌握是以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 各种对象中抽出,并和相应的数字建立联系为标 志的。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3岁左右) (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 (3)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5~7岁)
(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案例分析】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 子、老虎、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 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 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的”, “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 “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 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 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 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 看的!”如何看待幼儿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 解?
6.思维的逻辑性 【自我分析】一个人第一天上山,第二天下山, 走的速度不均匀,但时间(早上6点到晚上6点)、 路程完全相同。试证明:在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中, 他必定有一个时间,正好经过同一个地方。
试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反思你的思维能力 的各个品质的发展状况。
四、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展是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是高级的认识过程,它 的发展本身就是认识过程有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 阶段结果和证明。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 辑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 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 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 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接行动思维向具 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直观 行动思维的特点。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 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 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 果。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 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
科学概念的掌握往往需要用语言理解的方式进行。 但学前儿童由于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很难用 这种方式获得概念。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一般认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 动作水平概括、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 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 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 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 发展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 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 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案例分析】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 如果教师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 一般采取什么方式?
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 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 际上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 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 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 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结果 的。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 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 性
(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 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如艺术家、 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
三、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度 指思维的广阔性,指要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 事物的多种处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皮亚杰的系列守恒实验
实验一:数量守恒实验
实验二:长度守恒实验
实验三:面积守恒实验
实验四:重量守恒实验
实验五:体积守恒实验
幼儿是怎么被他们的感觉所愚弄的呢?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学期儿童不具有去中心化的能力,即他们 不能同时关注问题的两个或更多的维度。他们表现出的思维是单维 的。 第二因素是没有可逆性,即在头脑中撤消或倒退某个动作的过 程。 最后,是由于缺乏转换思维,即形成转换概念的能力,或从一 种情境转化到另一种情境的过程。
根据抽象水平,将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 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 【研究结论】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 出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比如, “树”是基本概念,“植物”是上级概念,“松 树”、“柳树”是下级概念。儿童先掌握的是 “树”,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的上、下级 概念。
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 象形式的间接判断。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 的思维活动参加,是一种感知形式的判断。而间 接判断则需要一定的推理,因为它反映的是事物 之间的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
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他们进行判断时,常 受知觉线索的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 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的本质 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一、守恒 守恒:物体的数量与排列和外在形状无关的知识。 守恒概念是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核心 概念之一。守恒概念是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 阶段的“分水岭”,掌握守恒概念标志着儿童进 入形式运算阶段,是认知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越。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没有形成守 恒概念,他们的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 注意的是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征。 守恒观念的缺乏 守恒——当物体或物质的外观在表面上变化 时,它们的属性并不发生变化。
儿童的意愿也是以自 我为中心的。 如一个想吃麦当劳的 孩子会说他的父母也想去 麦当劳。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
研究幼儿自我中心化状况,探究他们看问题的角 度和方式
实验应用
皮亚杰提出,6岁以前的幼儿有一个重要特点,他 们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看问题的,即他们的思维 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无法区别现实和非现 实、有生命和无生命,以及存在他头脑中的事物 和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区别。 自我中心思维:不能考虑其他人观点的思维。
四、皮亚杰是否低估了学前儿童?
许多智力发展学家认为,皮亚杰设计的认知任务过于复杂,严重地低 估了学前儿童的能力。 经简化的实验任务往往能够反映出幼儿对物质世界较早的理解。 任务将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相应方面,对他们的记忆或口头表 达技巧没有太高的要求。
但皮亚杰的理论有其合理性,尽管学前儿童对世界有许多合理 的直觉,但与小学儿童相比,他们更局限于感知束缚和自我中心。
情境性对儿童自我中心的影响
农场景观实验
警察与小孩实验
三、分类困难
当要求2、3岁的儿童根据相似性把物体分类时,他们做出了许 多有趣的分类,或者不时地变化分类标准。 4~7岁儿童在思考类别和子类别的关系,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 系时仍然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