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景导入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了解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复习铺垫我们学校2019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

提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2019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台学生电脑和3台教师电脑。

)提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比1。

48:3=16:1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比16。

3:48=1:16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倍。

483=16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

348=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48(48+3)=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3(48+3)=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6/16+1)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16+1)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

)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份,教师电脑占1份,一共是17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

【评析:为后面学习按比例分配做铺垫。

】二、新授1.教学例1(改编)2019年我们面对四~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

(1)出示2019年的条形统计图。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104台,教师电脑8台。

)提问:一个计算机房能不能放下104台学生电脑?(生:放不下了)对!因此学校又建立了第二机房。

你们说说看,每个机房可能有多少台电脑?你们是怎么分的?我们学校没有平均分,而是根据需要,把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按照6:7来分配。

(电脑出示: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

提问:你们能不能算算两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想不想自己先试试?学生尝试练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法。

104(6+7)6=48(台)104(6+7)7=56(台)提问:你是怎么想的?突出板书:104 =104 =48(台)104 =104 =56(台)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提问: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结: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

第一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第二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

把学生电脑的总台数看作单位1,用学生的总电脑=第一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用学生电脑的总台数=第二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

这题可以怎样检验?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8+56=104(台)48:56=6:7通过检验,说明我们学校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

我们求出了两个机房的学生电脑台数后,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评析: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比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放手让学生尝试,通过对多种解法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

】(2)小结并揭题说明:我们刚刚解答的这个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指第二种解法)解答这类问题可以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这个比转化为分数关系。

(在课题下板书:比分数),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进行解答。

【评析: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自然、流畅。

】2.教学例2(改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19年我校开始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这时又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了改造。

(电脑出示:2019年学校计算机台数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共有176台电脑。

其中教师电脑20台。

)提问:看到这些数据,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电脑有156台。

)剩下来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我们是这样分配的。

(电脑出示:第一机房、第二机房、第三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2:14:13。

)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那么三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呢?自己算算看。

学生尝试练习。

板书:176-20=156(台)156 ==156 =48(台)(指第一步)为什么这步求出的是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156 ==156 =56(台)156 ==156 =52(台)答: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第三机房有学生电脑52台。

(机动,如有学生提出其它解法,如第二机房:48 =56(台)等,要及时表扬,并进行讲解。

)【评析:解答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以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

)提问:这道题要先把什么给求出来?强调:当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时候,要先把分配的总量给求出来。

3.补充题(1)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先把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捐给希望小学,然后又购进了一些学生电脑。

并将机房的设施进行了更新。

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电脑出示题目)出示:学校原有156台学生电脑,2019年学校先捐给希望小学48台学生电脑,又购进了57台学生电脑。

然后计算机信息中心将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按照1: 1:1进行分配。

每个机房各有多少台学生电脑?提问:这题可以怎样解答呢?根据学生回答,电脑出示算式:156-48+57=165(台)165 ==165 =55(台)答:三个机房各有55台学生电脑。

提问:165 实际上就是求什么?(165的是多少?)提问:按照1:1:1进行分配就是相当于把学生电脑怎样分?(电脑出示三个机房的条形统计图)说明: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

提问:这题是平均分还可以怎么求?(1653)【评析: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

】4.延伸提问:知道了三个机房分别有55台学生电脑,总共有165台后,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电脑出示:学生电脑教师电脑165 ?现在我们知道学生电脑和教师台数的比是33:7。

你能不能求出学校有多少台教师电脑吗?电脑出示:学生电脑教师电脑165 ?33 :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166 =35(台)答:学校有35台教师电脑。

提问: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学生电脑的台数,所以要求教师电脑有多少台实际就是求什么?因此,要把谁看作单位1?【评析:这个延伸练习,是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5.比较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对2019年2019年间学校计算机房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汇总情况吧。

(电脑出示:各年段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总台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对!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2019年2019年间学校电脑总台数在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

让我们一起来回首这几年学校计算机房的变化吧。

(配音乐,电脑出示:各阶段的机房照片。

)【评析: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

】三、拓展1.调查学生家庭有电脑的情况。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那么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的家庭对计算机教育是否也越来越关注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请五年前,也就是你们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

(统计人数)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怎样表示这一情况?(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没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它们的关系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统计图来表示。

(电脑出示:2019年统计情况的扇形统计图)请现在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

(统计人数)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现在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每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电脑出示:改成2019年情况的扇形统计图)看到这些变化,你们有什么想法?【评析:让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强烈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不断发展。

】2.补充练习老师这儿还有这么一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电脑出示:学校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组。

第一兴趣小组有30人,第二兴趣小组有31人。

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提问:用今天的知识能不能求出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学生练习,电脑出示算式。

提问:这题的比没有直接告诉你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小结: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分别有30人和31人,两个组人数的比就是30:31。

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班,就是把122按照30:31来分配。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没有直接出示比的情况下,如何来解决比的应用的问题。

】四、课后练习(设计方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生活中比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我这儿有一个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信息中心拟订的规划,准备将来再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

(电脑出示: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愿组成小组,去了解我们本部、分部、分校的电脑配置情况。

再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学校设计一个分配方案,根据需要,分配一下每部分可能需要多少钱?大约能买多少台电脑?并简要地说明分配的理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总评】: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