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产品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产品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冯立忠2012 年 4月目 录第1章工程概述 41.1工程背景 41.2管理现状 41.3建设必要性 41.4建设规模 41.5建设目标 4第2章技术要求 52.1建设原则 52.1.1易于演进 52.1.2系统合理 52.2系统性能 52.3产品流程管理 62.3.1合同管理 62.3.2订单管理 82.3.3入库管理 102.3.4出库管理 112.3.5售后管理 132.4报表管理 162.4.1根据日期统计报表 162.4.2根据客户信息统计报表 162.4.3根据版本号统计报表 162.5查询管理 162.5.1合同查询 162.5.2订单查询 162.5.3设备ID查询 172.6硬件要求 172.7软件要求 172.8存储要求 182.9可靠性要求 18第3章安装环境要求 193.1装机条件 193.2电源 193.3环境要求 19第4章工程造价及实施计划 204.1工程造价 204.2工程进度计划 204.3系统调测 204.4系统上线、验收与试运行 21第1章第1章 工程概述1.1 工程背景X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至今已两年有余。

通过这两年多的快速发展,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不断更新完善,在市场上也被大量应用,但公司对产品一直没有进行统一、规范和科学的管理,所以建立完善的产品管理系统,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完整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管理至关重要。

针对公司现状提出《产品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唯一性的设备ID号,对设备生命周期进行完整的管理,包括:合同管理、订单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售后管理等。

1.2 管理现状目前公司各部门对产品信息管理都是相互独立的,合同、订单、设备、出入库日期、维护信息等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公司目前的发展需求,对后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增加查阅和日常维护工作量,例如订单、合同等丢失,客户产品信息、生产日期不准确,根据维护现场的产品ID,无法查找原始订单、原始程序等等。

1.3 建设必要性针对目前的产品信息管理现状,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已经带来许多工作不便,在新形势下已无法保障产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便于今后维护和查阅工作,为公司和客户提供完整的产品信息,建立完善的产品管理系统,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极其的现实意义。

1.4 建设规模本期工程将实现对公司生产的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管理。

1.5 建设目标公司通过产品管理系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 统一管理。

将产品ID、合同、订单、出入库日期、软硬件版本、客户信息、维护信息等关联。

2. 快速查询。

通过产品ID号、合同号、订单号等查询相关信息。

3. 信息共享。

对于产品的所有信息,各部门人员可以共享。

4. 流程管理。

各部门之间根据系统流程完成各自任务,明确责任。

5. 报表统计。

根据年月日对设备数量、故障处理等进行统计。

6. 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第2章 技术要求2.1 建设原则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分析设计方法,遵循分层和复用设计理念,按照组件化、策略化设计原则,支持新功能的快速开发,以期用最小的投资,满足今后不断扩展的系统需求。

2.1.1 易于演进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系统的易于演进和实施落地,规划和确定可行的目标系统架构,便于今后系统扩容和改造。

2.1.2 系统合理产品管理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公司办公平台,良好的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体系是保证系统成功开发和顺利实施的重要方面。

在系统建设中严格的软件开发规范、组织管理模式及服务管理方法是系统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2.2 系统性能1. 具备超前意识虽然目前本系统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来设计的,考虑到未来公司业务的发展,系统将与其他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与OA系统,在系统的信息表示和软件接口上应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

2. 可扩展性系统采用两级结构来构造系统,可以非常容易地适应使用者数目的增长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等,保护用户已对系统所作的投资。

3. 可维护性系统采用多种实现技术,降低增加新设备、系统版本升级、参数变更等所带来的程序维护量,从而延长软件的使用期。

4. 简单实用系统提供符合标准的、统一的中文图形用户界面(GUI),用户所有操作均可用鼠标、按钮、滚动轴、对话框、图标和菜单等操作。

5. 可靠性整个系统在设计方案中,服务器及关键网络设备采用容错处理,避免由于单点故障影响整个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2.3 产品流程管理2.3.1 合同管理合同编号根据编号规范自动生成,合同编号具有唯一性,不可更改性。

根据双方约定,确定合同各项条款。

合同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甲乙双方全名、账户、付款方式、合同正文、设备型号、设备数量、客户信息等。

1. 合同管理流程图2. 数据字典:2.3.2 订单管理合同通过审批后,形成唯一编号,根据编号进入订单管理流程,订单编号具有唯一性,内容主要包括:设备型号、数量、软硬件版本号、线束、控制策略、特殊要求等。

一个合同号下可生成多个订单,避免无法补单。

1. 订单管理流程图2.2.3.3 入库管理订单生成后,形成唯一编号,根据订单内容进入制造环节,产品检测合格后,进入入库管理流程,内容主要包括:产品ID号、入库日期、入库设备型号、线束、软硬件版本号等。

1. 入库管理流程图2.3.5 售后管理1. 售后安装管理流程事业部与客户确认现场具备安装条件后,通知技术工程部申请安装,工程部安排售后工程师到现场,进入售后安装管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安装日期、安装人员、测试报告、服务报告等。

1) 售后安装管理流程2. 售后故障管理流程400专员接到故障申告后,通知技术工程部,工程师通过电话远程与客户沟通,了解情况并简单处理,进入售后故障管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故障日期、维护人员、故障原因、故障处理方法、服务报告等。

1) 售后故障管理流程图2.4 报表管理2.4.1 根据日期统计报表根据年、月、日对合同、订单、设备数量、客户进行统计,形成报表。

2.4.2 根据客户信息统计报表根据客户名称对合同、订单、设备数量进行统计,形成报表。

2.4.3 根据版本号统计报表根据版本号对合同、订单、设备数量、客户进行统计,形成报表。

2.5 查询管理2.5.1 合同查询根据合同号,查询其他信息所有信息,包括订单编号、订单产品名称、订单产品数量、订单日期、订单生产部门、产品ID号、出入库日期、软硬件版本号、维护信息、客户姓名、客户地址、公司名称、联系方式。

2.5.2 订单查询根据订单号,查询其他信息所有信息,包括合同编号、订单产品名称、订单产品数量、订单日期、订单生产部门、产品ID号、出入库日期、软硬件版本号、维护信息、客户姓名、客户地址、公司名称、联系方式。

2.5.3 设备ID查询根据产品ID号,查询其他信息所有信息,包括合同编号、订单产品名称、订单产品数量、订单日期、订单生产部门、出入库日期、软硬件版本号、维护信息、客户姓名、客户地址、公司名称、联系方式。

2.6 硬件要求采用通用的计算机系统,使用分布式系统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混合相连。

系统的硬件性能优良、运行平稳可靠,并可以保证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重要的硬件设备(主处理机、存储器、数据链路和电源等)可采用热备份、集群等方式,或采取其他的保证措施,一旦出现故障后,可以做到及时的切换(包括人工或自动切换),保证系统能够连续工作。

硬件系统具有兼容性。

为了适应系统的容量的增加,硬件设备应具备较强的扩展能力,并应具备升级和向后兼容的能力。

服务器硬件平台应支持Windows、UNIX操作系统等多种操作系统,并支持多个终端的同时操作。

系统主要硬件的容量和性能指标(包括内存容量、处理器主频、硬盘容量、通信网带宽)应能满足整个系统处理能力、数据吞吐量、数据存贮量和用户实际需求等各方面的要求。

要求厂家提供系统中所使用服务器的相关技术指标、操作系统性能等方面的比较和选择,特别是要考虑服务器的扩展性。

2.7 软件要求系统应具有健壮性、稳定性,支持7*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不遗漏任何工单;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新平台的快速接入,而不必进行底层的重新开发;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可视化和参数化设计原则。

应用系统可以处理由于业务功能和用户量不断增加而带来的压力,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在硬件扩容之后,仅在原系统基础上简单地增加模块和修改参数,就能完成新功能的增加或整体扩容;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底层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和多种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应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支持进行简易的二次开发;系统应具有灵活的可配置性,如:支持自定义业务规则等;系统应具有标准的对外接口,以便于和各类外围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系统应具有非常高的运行性能,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处理尽可能多的工单;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容错性,保证所有工单都能得到适当地处理;系统应具有完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到外部系统攻击,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2.8 存储要求系统的存储容量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

请卖方提供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系统可根据需要,做备份存储。

存储设备可选用热插拔SCSI磁盘、磁盘阵列柜、存储子系统等,根据存储容量要求灵活选择。

2.9 可靠性要求应提供系统数据的备份功能,包括自动和手工备份,需要时可将备份数据恢复。

应对权限进行控制,保证只有授权的操作人员才允许执行相应的操作等。

应支持系统关键部件(1+1)热备用(Hot-Standby)或温备用(Warm-Standby)配置。

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访问权限控制功能,包括系统的用户界面、机器与机器间的接口、重要命令和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控制。

系统可用率达到99.99%以上,稳定、可靠、安全。

硬盘输出瓶颈控制在1‰以下。

数据均应有备份恢复功能,备份应包括用户数据、系统数据、日志数据等,不同的数据应提供相应的备份方案。

系统能监控设备的运行,出现重大故障时,系统能自动重新启动,并报告故障信息,并且不应引起数据的变更。

系统各设备均应有告警及一定的差错恢复功能。

系统应提供有效的、多级的、多方式的安全保密措施,确保整个网络的安全。

能防止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侵入,能控制用户对不可访问资源的访问。

第3章 安装环境要求3.1 装机条件满足服务器安装位置,网络路由配置。

满足机房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要求。

3.2 电源设备电源要求——设备应能在下列供电变化范围内正常工作:交流: ~220V ±10%、50Hz±5%。

3.3 环境要求系统核心设备要在下列环境下能够保证正常工作:环境温度:长期工作10℃~30℃,短期工作 0℃~40℃相对湿度:长期工作30%~75%,短期工作10%~90%包括在运行状态、运输和储存时对于温度、湿度、防静电、电磁干扰、防震、防尘有害气体浓度等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