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和谐班级创建良好班风学风大沙黄涛中心小学冼丽开在学校里,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大集体里面。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班集体可以成为一个成长的熔炉;混乱和风气不正的班级可以成为一个染缸。
所以生活在什么样的集体里,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甚至能影响他们一生。
和谐、有生命力的班集体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班级。
建设好班集体对于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一项艰巨复杂、充满挑战性的工作。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呢?从我做了十年的班主任经历,总结出必须做到“三勤”和“四个不放弃”。
一、勤于深入学生的生活,即"足"勤。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
实践证明,班主任走进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级总貌、特点及基本倾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
所以从接受班级开始,我便积极“走动”于班级的每个角落,小到班级卫生的打扫,大到学生各科成绩的进步退步等等,我必亲自过问,决不因为这是任课老师的事情而置之不理,我认为,只有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的积极配合,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级,让班级整体进步。
当然,班主任的"足勤"决不是“巡警式”的,而应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多对学生循循善诱。
所以平时我走进教室总会试着多关心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以此得到学生的尊重为班级的顺利发展打好了和信赖。
以此为契机,我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同甘共苦”,良好的基础。
二、勤于用自己的双手给学生做出示范,即"手"勤。
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也最大。
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
班主任只有用行动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和"目染"。
久而久之,才能产生影响学生的巨大效能。
正所谓"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学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想取得好效果,班主任必须抓住每一个"用手说话"的机会,做到手勤。
比如,清扫卫生时,捡捡地上垃圾,放学了,随手关上一扇门窗;主题班(队会上,主动布置教室;体育比赛中,带领学生加油助威;天冷了,摸摸学生衣服穿得够不够;学生发烧了,用手测一下学生的额温……诸如此类的细节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进而产生"无声胜有声"的独到效果。
三、勤于和家长交流,和学生谈心,即“口”勤。
无论哪一个学生,不犯错误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可以说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等待他们改正,如果对学生屡次犯错气恨交加,甚至恼羞成怒,批评教育时仅仅带有“整”的成分,这样一来二去,学生就真的会和你耗上,造成意想不到的尴尬场景,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努力使自己宽容一些,在“狠整”之后不忘一个“情”字,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向学生表达我对他的期待,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为学生分忧,让每个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我觉得这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最佳动力。
始终让学生看到,感觉到教师的善良、正直,积极乐观,是他们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
叫做黄可浩,一个暑假偷了爸爸的5千元,今个学期开学的第我们班有个“名人”:一天,他爸爸就来到学校找我,说:“这个儿子没办法教了,老师您帮我教吧。
”面对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我也从未放弃过微笑,耐心,不厌其烦的联系,随时随地的说服教育,所以每一次黄可浩家长打来电话都是满心的感激,我总想如果我放弃了,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是与之相关的很多很多,我可能并不会把他们培养到怎样的进步有为,但起码他们在有我的一段记忆里会感觉到尊严,爱和希望。
班主任就是班级的风向标,你在做,学生在跟随。
(一、不放弃任何一个能获得集体荣誉的机会,让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很优秀的班集体里学习和生活。
在班级管理上,我主张这样一个理念: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从学生来军训的第一天我就把这样一个理念教给了全班学生,并将它一直贯穿于治理班级的整个过程。
于是学生们习惯了去做最好的自己,凡事不攀不靠,不埋怨不诋毁,默默的做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情。
我总跟学生说:人和人不一样!他们开始似懂非懂,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多了,比较当中,道理自在人心。
校内校外每一次活动,不论大小,不想难易,我和学生都是积极参与并力求拿最好我们连续拿几个月,大合唱,我们追求不同凡响,知识竞赛,我们没给自成绩,“文明班”,己留下遗憾,一张张奖状让学生们对这个集体越来越有信心,一次次表扬让学生们对这个集体越来越感情深厚。
谁不希望自己置身于一个优秀的团队,谁不希望自己能给团队增光添彩,集体荣誉的光环感召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实现自我的管理和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不放弃对任何一个细节的要求和关注,让学生始终觉得事事有纪要守,件件有章要循。
在班级纪律上我积极主张"先专政后民主",一个好的班级必须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必须听从指挥,让学生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做错事情一定会受到“惩罚”。
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风,班主任是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因此,应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中,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
”“他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所以,我认为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自己的行为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班级制定的规定,班主任也应该以身作则,时刻记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忌讳给学生笼统的要求,既然是一个集体就该整齐划一,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标准,比如:早读语文、英语、数学课代表轮流负责领读,人要坐直,书要立直,双手拿书,动嘴不动笔,自习课由班长负责管理,人人要有书,有本,动笔不动嘴,心口手眼要随老师走,每节小课课前课代表负责检查书和练习册,并将情况两周一汇总,结果张贴在班级展示栏里。
如此细节的要求让学生时时注意去规范自己。
在管理中,我最讨厌跟着起哄取乐的学生,就是被俗称捧臭脚的那些人,所以我特别注意对班集体中正确舆论导向的培养,根据是非标准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
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这种方法就是是借力用力,以生制生。
(三、不放弃挖掘任何一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多鼓励,给机会,让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块金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闪闪发光。
我觉得人的潜在能力是不可低估的,一个人一定拥有他擅长做的一件或几件事。
所以我不放弃挖掘任何一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鼓励他们去尝试做自己未做过的事情,尤其是班级的管理工作,我的班级里班干部是一个亮点,从班委会成员到课代表到小组长都实行轮换制,班委会组建后,我教给他们一些工作的方法,教育他们学会以身作则,全面发展,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时刻注意自己在班级的影响。
班干部做出成绩,就及时表扬,树立班干部的信心和威信;发现问题就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引导他们研究改进的办法。
这样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就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提高,成了老师工作的得力助手。
我们班的林荣杰、罗佩珊、张焕菁、黄正、梁晓恩、吴雪莹等同学就是这样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好班干。
他们总是早早地到校,带领大家早读,检查值日,课前纪律,放学后,她们总是不忘关好门窗。
平时她们一直帮助班上的一些后进生,教他们做习题,催他们做作业,班上的事她们敢抓敢管,带领同学将班级的工作进行的有声有色。
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进而形成了班级合力,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促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
培养班级干部的同时,我还力求人人有负责的一件事情,比如:周一检查校服,红领巾,指甲,开关灯,负责听读听写,出板报等等,让每一个人去体会管理的个中滋味,去表现自己的水平才华。
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的成长变化让我感到欣喜,更让家长始料不及。
(四、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利用班级文体活动转化后进生,给后进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班级活动可以让后进生得到关注和表现的机会,从而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对集体有归宿感。
在前面几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很多文体活动,我发现,有些在文艺或体育方面表现很好的学生就是那些平时令老师头疼的后进生。
像我们班的陈肖同学,纪律上表现很不好,性格孤傲,与同学的关系也处理得不好。
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舞跳得特别好。
于是,我借着学校合唱与朗诵比赛的机会,让这位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并让他担任了重要角色。
我们年级的节目获得了校一等奖。
这次比赛让他获得了表现的机会,使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他本人也在活动中意识到了纪律的重要性,团结的力量,从此,改掉了以前许多毛病,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该观了。
此外,我们还很有意识的开展了班级综合知识竞赛、班级综合棋类竞赛、班级晚会、班级室内运动会等。
这些活动都给后进生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对于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但是心灵的天空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
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