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电视剧的思考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展变化,无疑电视剧也在随之变化,不得不承认,现今中国电视剧正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发展。
对于中国电视剧而言,1978年是一个转折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单本剧到连续剧,从现场切换到制播分离,从产量不足道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期,纵观这些岁月,各种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五花八门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各个频道更是竭尽全力提高个字的收视率,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成员之一,电视在带给我们情感上的享受时,也传递着信息。
电视剧不断的影响着观众的视听感受,以及生活习惯。
如今中国的电视剧生成速度越来愉快,而其质量则需要我们斟酌,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自制电视剧,而这些电视剧多半是对于以流行的外来电视剧的改编、翻拍,电视角色善良与否等演员亮相就有分晓,很多情节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不能否认,中国电视剧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能很好的表达一些思想信念,帮助人们面对现实,怀抱梦想,积极应对挑战。
但为何中国电视剧没有美剧、韩剧和日剧在中国的地位呢?可以说美剧在年轻人中有着很大的魅力,很多年轻人对于当今中国的偶像剧表示了不屑。
的确,如今中国偶像剧的制作比例在攀升,但是却有拾外来剧牙慧之嫌。
而韩剧,可以说,它在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中都占有较大的吸引力,韩潮在中国已有了相当的影响力,通过生活中人们的发型,服饰等中便可领略到。
国家广电总局出台《通知》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业内人士说,网上目前传播美剧、日韩剧和台湾地区的影视剧大多属"无证"播放。
那么这么做真的能为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的能拯救国产剧么?我想现今越来越多的雷人电视剧已经给了否定的答案。
我们很难从电视上看到一些我们眼中优秀的外国电视剧,而他们受到了人们追捧,其中的文化差异值得我们思考。
以下以美剧例中国与美国电视剧文化的差别从《六人行》《成长的烦恼》等情景喜剧,到《欲望都市》、《绝望的主妇》等女权主义题材电视剧,《X档案》与《迷失》等科幻题材电视剧,直到警匪题材的《反恐24小时》,历史题材的《罗马》、《都铎王朝》,甚至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再到如今备受追捧的《越狱》,以及空前狂热的《别对我撒谎》,随着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不难发现,美剧作为一种文化产物,由于文化背景、生活背景、语言背景、社会制度以及技术水平等的不同,与中国电视剧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美电视剧制作的差异中美电视剧制作风格迥然不同。
美剧更加注重视觉感受,注重画面的冲击效果。
“在制作上,美剧加入了一些电影的元素,无论是故事上还是影像上都几乎达到了电影的制作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鸿沟。
”例如《迷失》,不论是丛林的神秘,还是飞机坠毁的惨烈,画面无一不精美逼真,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
而国产剧则更注重细节的表现,强调心理活动和表情。
《蜗居》,这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电视剧,在拍摄时加入了许多心理旁白,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感受,让观众感同身受。
国产剧与美剧在制作成本上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制作风格的不同是导致成本差别的原因之一。
美剧因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从而在演员服装,道具选择和场景布置等方面的投入非常之大。
《迷失》曾创下每集500万美元制作成本的记录,而《X档案》即使收视率下滑时的成本仍高达400万美元。
这是掺杂水分的小投入额的国产剧无法比拟的。
美剧的制作技术也让国产剧望尘莫及。
单就棚内合成技术来说,美剧的拍摄几乎何以完全在摄影棚内拍摄完成,之后再由技术人员利用电脑合成技术为人物设置背景。
而国产剧还停留在一般的室外拍摄工艺上,制作技术明显落后。
一、中美电视剧评价标准的差异国产剧的评价主体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审查者,二是观众。
“政府主流立场(审查者)的评价注重较强的思想性和引导功能,难以摆脱‘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束缚,对市场的态度暧昧不明”,以致很多人物、情节和画面都很不错的国产剧只因涉及到敏感的政治问题而被禁播,使市场失去了很多机会。
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蜗居》,它对“房奴”在大城市艰难生活的描述,以及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揭露,引起了观众的极大的兴趣和热切的关注。
《蜗居》在优酷网开播后,日播放量突破150万,累计播放次数接近3000万。
然而,《蜗居》却在开播不久后遭遇禁播,原因尚不明确——不过,《蜗居》整体“房价高涨、官场贪腐”的真实写照大概是原因之一吧。
另一方面,观众在对电视剧的评价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电视剧可以说是一种商品,演员、导演、出品公司和电视台等期望的都是盈利,同时观众作为消费者,其对电视剧的评价——如收视率、满意度、占有率、广告额等指标是很重要的。
而说到美剧,无论影评人的观点如何,观众的观点如何,基本上收视率是决定它存活与否的关键。
这是因为,收视率显然影响到电视台以及广告商对该剧的重视程度,这就意味着收视率决定了剧集的投资、演员整容、续订情况。
一部新剧出来,电视台会先播出一个试播版本,看收视率如何,之后才根据收视率考虑要不要继续播下去。
如果收视率不高,电视台会马上把已经播出几集的电视剧删掉,换上另一部新的电视剧。
这样残酷的竞争机制也保证了热门美剧的人气和制作水平,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当今的美剧也是十里挑一优秀作品了。
二、中美电视剧播出模式的差异美国电视剧一般而言一周播出一集,但有时每一季刚开始播出时会采用特殊的方式,比如《Grey’s Anatomy》第六季的第一集和第二集是在同一天晚上播出的。
而且美剧除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一遍之外,近期内不会安排重播。
这就是的观众一旦开始观看某个美剧之后,就不愿轻易放弃。
所以,每个“播出季”一开始,观众都会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理期待和强烈的收视愿望:好的电视剧只有今晚播,不看就会错过这个机会,就只能等到第二年甚至第三年才能看到这部电视剧的重播。
因此观众会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守在电视机前等候观看,甚至形成了固定的收视习惯——这也是大多数美剧都会保持稳定收视率的原因。
而国产电视剧则还是延续着一口气播完的方式进行播出,同时大多数的电视台会选择在第二天白天非黄金时间进行自然重播,等电视剧整个播出完后,如果收视率较好的话,还会选择在各个其他本地频道进行二轮、三轮乃至N轮重播。
这样的播出方式使得电视剧情节几乎没有悬念可言,观众对剧集的期待程度和观看意愿均不是很高。
这种播出方式不仅会减少黄金时间的首播收视期待,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显得播出过于频繁,观众很快就厌倦了。
但是自然重播也有其存在的社会需求,据说曾有一些上晚班或上夜班的人打电话给电视台总编室,要求观看每晚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而这种反映一旦累积到一定数量,就会将问题上升到一定高度。
三、中美电视剧广告经营的差异首先,播出周期影响了广告投放策略。
美剧一周播出一集,播出周期大概半年,而且收视水平基本稳定,这就为广告经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稳定的收视有利于广告客户的效果评估,大跨度的播出周期则有利于客户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宣传计划。
应该说,美国电视剧类似于国内的一些品牌栏目,一周播一期,能受到很多广告客户的关注和认可。
比如《Friends》,在其大结局的最后一集播出时,广告价格高达30秒200万美元,创造了美国电视剧历史上的新记录。
而国产电视剧的播出方式则属于速战速决型的,一般都会在15~20天内播出完毕。
仔细算来,这其实是一种最浪费的方式。
如果是部收视率奇高的电视剧,广告客户还来不及追加投放就已经播出结束了,这就造成了收视率的浪费。
即便是短期内再次播出,但毕竟已经不可能安排在黄金时间,自然也创造不了更多的广告收入。
其次是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差别。
如美剧《24 Hours》,每一季24集,每一集讲述一个小时之内的故事,贯穿下来,每一季讲述了完整一天的故事。
这有点像加长版的一个电影大片,但是情节之紧凑,看得人欲罢不能。
这部电视剧从广告角度来讲,设计得最为巧妙的就是每一集之中它都会打出几个隔断,每个隔断两三分钟不等,用来播出广告,而这种设计不仅不会使观众厌烦,反而因为每一个隔断前后的情节都极为紧凑,会将观众牢牢拴在电视机的旁边,这就是美国电视剧的中插广告方式。
然而,根据我国广电总局第十七号令,“第十八条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性,除在节目自然段的间歇外,不得随意插播广告。
除19:00至21:00以外,电视台播放一集影视剧(一般为45分钟左右)中,可以插播一次广告,插播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
”这种“一刀切”的限制规定带来的结果就是鼓励电视剧编剧和制作方不思进取。
如果真是为了提高电视剧的收视率,那也应该从电视剧本身下功夫,而不应选择限制插广告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
最后一方面是中美电视剧中的植入广告的差异。
美国电视剧里随处可见植入广告,很多剧集里都会反复出现一些固定款式的轿车或者是衣服饰品。
而国产电视剧在植入式广告上做得相对粗糙,不过从去年开始在湖南卫视播出的《丑女无敌》确实很独特。
联合利华在前期策划时就已介入,并一举投入了数千万元,因此《丑女无敌》可以算是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一种新尝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界、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将日益增多,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电视剧文化的互相渗透也会越来越深。
我想我们没必要去限制一些优秀的电视资源,而我们在欣赏并享受各种不同的电视剧文化时,也应从中学习优秀的制作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使得我国的电视剧产业向更好更快更高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