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东]高铁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广东]高铁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h:恒温层距地面厚度,本区约 50m
gγ:本区地温梯度 1.8°C/100m
t:本地区恒湿层温度(取本地区平均气温 22 °C)
隧道洞身地温超过 28℃地段计算成果表
表 3-3-1
里程
埋深 H
洞身地温 T
DK741+742
387
28.06
DK741+887.5
385
28.03
DK741+982.5
452.5
(三)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多工种协同工作,严格按 ISO9000 质量体系文件、ISO14000 环境体系文件以及 OSHMS18000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文件操作,严格执行工程地质勘测、勘探的有关规范、规则及作业细则。在初 测的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宏观指导、物探(电法、震法、Eh-4 大地音频电磁法、测井等)及原 位测试辅助指导、现场地质调查测绘落实具体详细、钻探验证等综合勘察方法,综合勘察成果资料 互相核证、综合分析运用。
(1)、地温预测
隧址区最高标高为 505.3m,隧道路肩标高 31~51m,拱顶标高 41~61m 计,拟建隧道最大
埋深约 450m 左右,一般埋深 50~350m。隧道深处地温根据以下公式进行估算:
T=t+(H-h)gγ
带入式中:T:H 深度处隧道原岩温度(C°)
H:隧道埋深(最大埋藏深度 450(m))
3 西江水系
DK742+364
SE
385
30-135 4.36 2008.04
4 西江水系
DK744+280
SE
195 40~120 40.46 2008.04
5 西江水系
DK744+821
SE
170 20~100 3.82 2008.04
6 西江水系
DK745+280
SE
130
20~90 4.33 2008.04
(三)地下水、地表水的侵蚀性
隧址区共采集地表水 2 组、地下水样 3 组,送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 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 号文)判定,结果详见表 4-3-1,隧道进口段地表水和地下 水均具有酸性侵蚀,化学侵蚀环境等级为 H1。
序号
1 2 3 4 5 6
钻孔编号
-10 -10 15 15 -250 -8
根据耐久性规范确定的化学侵蚀环境等级
硫酸盐侵 酸性侵 二氧化
镁盐侵蚀
蚀
蚀 碳侵蚀
无
H1
无
无
无
H1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备注
地表水 地下水 地表水 地下水 地表水 地下水
4
五、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计算
(一) 隧道涌水量计算
1、计算参数确定 (1)、隧道涌水段及汇水面积 隧道区内为燕山第二期侵入花岗岩(γy2);奥陶系下统回龙群(O1hl)砂页岩;泥盆系中 下统桂头群(D1-2gt)砂页岩;泥盆系中统老虎坳组(D2l)砂页岩。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大部 地段富水性弱,结合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特征,对隧道所经断裂带及浅埋区(见表 5-1-1) 进行涌水量预测计算。根据地表分水岭及隧道埋深绘制出隧道涌水汇水面积图,见图 1。
4孔
合计 200 点,总面积
18.64km2
正在钻探中
二、 自然地理概况
(四) 地震动参数的区划概况
(一)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测区位于广东省四会市与高要市所辖范围内,进 口 位于四会市石狗镇仁村东侧,前接四会 车站,出口位于肇庆市莲花镇林业果场斜坡,后接四通特大桥。进出口处均有简易公路通达隧道, 交通较为方便。
1、补给特征
测区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十分发育,植被发育,表土层普遍较薄 (一般小于 5m),强风化深度 10~35m,大气降水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2、迳流及排泄特征
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断裂带下渗后通过包气带后由垂向迳流转向水平迳流,其中大部分赋存于 浅部(50m 以上)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通过短途径的地下迳流后在沟谷中或悬崖部位以下降 泉或散流形式排泄,一般径流途径短、径流强度较大、径流深度较小,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大部 分沿着大的构造裂隙和断裂破碎带向深部迳流,成为深部地下水静储量的一部分或通过远距离的迳
隧道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20.9℃~22.2℃,极端最高气温
38.5℃~40.6℃,极端最低气温-4.2℃~-1.0℃。多年平均降雨量 1648.8~1773.5mm,最大日
降雨量 188.9mm~284.9mm。年平均风速 1.0~1.7m/s 之间,最大风速 32.2m/s~40 m/s。年蒸
发量 1421.6mm~1513.9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8%~82%,多年雾日数 3 日,多年平均日照时
数 1645.4 时~1717.9 时。
三、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层岩性
隧道表层覆盖第四系残坡积(Q4el+dl)粉质黏土,下付燕山第二期侵入花岗岩(γy2)、奥陶系 下统回龙群(O1hl)、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群(D1-2gt)、泥盆系中统老虎坳组(D2l)、石炭系下统岩关 阶(C1y)地层。
沿线(地表)出露的地层岩性从老至新为: 1、奥陶系下统回龙群(O1hl):
岩性以灰白、灰绿色页岩夹变质砂岩、粉砂岩为主,砂泥质结构,岩质较软,岩层产状:141 °~167°∠41°~77°。分布里程: DK741+950~DK742+325。
(二)地质构造
测区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运动等多次的构造运动,尤其加里东-华力西-印支 运动基本奠定了本测区的构造形迹格,局经后期燕山运动的改造形成了测区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 构造形迹以 NE 向构造为主要骨架 NW/NE/S-N/E-W 向迭加组合成了多级多序的网格状的构造型式; 但新华厦系构造的强烈活动,更强化了 NNE 向的构造形迹;据 1:20 万区域资料: 隧道位于大沙朗底向斜的北西翼,呈单斜构造。(见图 3-2-1 隧道构造纲要图)
Jz-Ⅲ082-北隧 1 Jz-Ⅲ082-北隧 1 Jz-Ⅲ082-北隧 4 Jz-Ⅲ082-北隧 4
Jz-Ⅲ082-北隧 11d
水质侵蚀性判表
表 4-3-1
里程
DK738+410.0 DK738+410.0 DK738+770 DK738+770 DK744+250 DK746+580.00
左右侧 (左- 右+)
1
工作内容及 工作成果 综合工程地 质测绘
综合物探
工程地质钻 探
隧道主要工作量及工作成果一览表 表 1-4-1
主要工作量
普通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点
断裂构造调查点 泉井调查点 水样采集与分析 溪沟、河道测流 电法 EH-4
浅孔钻探 深孔钻探
188 处 12 处 3处 1组 20 次
2.86km 7.15 km 9 孔/430.5m
康和工作效率的上限温度值,属于存在地温危害区域,设计施工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隆起现象,成形性较差。软岩变形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必要时应采取预加固措施。
四、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按其赋存空间及区内地层岩性及构造可分为风化裂
(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地表水的关系
29.2
DK742+115
390.5
28.1
DK743+115
391
28.1
DK743+283
460
29.4
DK743+638
395
28.2
隧道地温计算成果发现:隧道洞身最高地温 29.4℃,其中 DK741+742~DK741+982.5、
DK742+115~DK743+638 段预测地温超过 28℃,大于我国矿山劳动保护条例的保证工人的身心健
图 3-2-2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调绘结果,综合物探资料、遥感资料,隧道洞身穿过 10 条断层, 其中禄步断层和葫芦田断层为区域性断裂。该隧道总体构造形迹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
1、褶皱 隧道位于大沙-朗底向斜的北西翼,线路通过处总体上呈单斜构造,倾向南东,受构造及岩 体侵入影响强烈,岩层呈高倾角状。 3、节理裂隙分析与统计 本区构造以北东及北西向断层为主节理发育。 根据不同时代的地层结构、岩石组合类型、 构造部位对岩石中的原生节理裂隙进行了分类统计,绘制了节理走向玫瑰图(见图 3-2-2)优 选出各岩组中基本优势节理为:D1-2gt:77°/163°∠85°29°/119°∠85°335°/65°∠84° D2l:38°/128°∠43°~84°332°/62°∠83°γy2:334°/65°∠59°~83°295°/25°∠31 °~86°15°/105°∠82°。统计分析可知节理裂隙的主要发育方向为 NW、NNW、NE、NNE 向, 多为压~压扭性裂隙,节理面平直~光滑,多为闭合状,少量为张~张扭性裂隙,呈微张~张 开状,少充填,结构面平均间距 0.15~1.0m 居多,裂面宽度 0.05~0.10cm;深部裂隙多为紧 闭,裂隙裂隙延伸长度一般大于 3m,且多为穿透性裂隙,造成测区岩体呈碎裂镶嵌状少量呈碎 块状,围岩较破碎~较完整,对隧道开挖较为有利,但部分地段易造成隧道洞身坍塌。其中在
新建铁路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DK738+397.00~DK746+500.00)
中铁第 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证书 甲级 工程勘察证书 甲级
2008 年 0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