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强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工作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叫李志勇,是兴隆县蓝旗营镇镇长,作为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我倍感荣幸和骄傲。

听完赵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受鼓舞,报告统领全局、深入浅出,为今后我市的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我感到作为一名基层代表的担子更加重了。

下面就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内容和各位讨论一下。

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工作要求,县政府在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在全县打一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从农村实际出发,围绕解决“脏、乱、差”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四清四化”(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危房,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处理方式)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突出问题为:
1、生产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发展养殖业情绪高涨,屋前屋后养鸡、养猪等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但农村村巷道路窄,路边堆放粪便也异常严重,距离村内公厕较远的农户自建厕所产生的粪便得不到及时清理,冬季还能好点,夏季天气一热,满村道的臭味,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

另外,大部分群众
长期以来都是用秸秆、柴火生火做饭,院内地方有限,便把秸秆等堆放在门前或路边,门前“三堆”整治已成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和难点。

2、公共配套设施不齐全。

长期以来,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没有整体投入,由农户自行建造,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规划和建设并予以及时配套。

3、管理机制缺失。

除卫生示范村外大部分农村卫生保洁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的状态,且没有形成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4、群众卫生素养差。

长期以来,群众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地乱扔烟头、纸屑,垃圾随便丢,致使卫生保洁时间短,大大增加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量。

对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分析为:
1、投入不足。

多年以来,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导致我县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再加上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自力更生和筹资融资又存在困难,故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目前,全县能够实施垃圾集中处理的村、镇仅占少数,绝大多数村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都还处于空白状态。

出现了“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现象。

2、管理乏力。

目前除少数中心镇在镇政府所在村实行集中保洁外,我县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环卫机构
和队伍,甚至连环卫保洁人员都没有,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本处于无人管理和无序管理状态。

3、意识不强。

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为此建议:
1、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应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给予乡镇足额的经费,确保基层党委、政府顺利开展农村环卫整治工作。

2、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3、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4、要形成长效机制,大力完善资金保障机制、设施保障机制、队伍保障机制和教育约束机制。

要放大工作效应,以环境整治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及小康社会的建设。

虽然在市人大代表队伍中我还是一名新兵,还缺少更深刻的体会,但我认为: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不仅仅要把人民的呼声和需要反应出来,更重要的是把它们转化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来加以实践和服务。

今后我会更加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群众拥戴的人大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