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工具,是近些年金融行业比较重大的改革,使整个银行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

它主要指的是由于一些缺乏流动性的资金导致银行亏损,一些资金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甚至是一些资金出去之后很难在收回来。

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极其衍生工具应用十分广泛,并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渠道,使传统意义上的银行面临越来银行资产证券化是一些人借助不良资产为支撑来发行证券,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不良的资产能不能作为担保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除此之外,银行对于贷款的担保往往有着自己的制度,所以一些不良资产的应用会使我们的制度显现出相应的漏洞。

本文深刻分析和解剖了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银行不良资产证券Summary: Asset securitization as an emerging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major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so that the entire banking industry has maintained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It is due to some lack of liquidity of funds led to bank losses, some of the funds it is difficult to recover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even after some funds out difficult to come back. Derivative applications for these factor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sset securitization extremely very extensive, and still has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Asset securitization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are manifold. On one hand, the increase in asset securitization channels of corporate finance, banks are facing more and securitization of bank assets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some people with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to issue securities supported, this problem involves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can not be used as guarantee so a series of problems; addition, bank guarantees for loans tend to have their own system, so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of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will make our system showing vulnerability. Thisarticle is a profound analysis and anatomic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of the securitiza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bank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the views.Keywords: banks' bad assets securities1、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以及程序1.1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 )主要指的是银行将会把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是未来可以作为收入的应收账款、以及一些不良的贷款等不良的资金收集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资金池,并且通过合理科学的安排,对资金池的的资金进行重置,将这部分资金转化为可以销售和看得见的证券,从而可以达到加快资金回笼的目的。

1.2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程序资产证券化也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一般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程序如下:↓↓↓↓2、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组建资金池 设立特设机构资产权属让渡 将资金转为证券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化社会,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一些贷款的处理,我国银行对于一些不良资产(债转股、抵押贷款、债务重新组合、债权转移等等)的处理主要还是看债务人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和国家的相应的政策而处置,导致资金回笼十分的少,银行在整个债务方面显得十分的被动,从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但是将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经被动变为主动,为银行的资金回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下面是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银行不良资产市场现状:截止2009年末约15800亿,其中农行约8500亿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不良贷款余额24% 18% 14% 13% 12.8%12.7%12.1%不良贷款率25% 17% 13.4%12.6%12.2%12% 11.8%从上面的图表我们也可以隐约的看得出从2003年到2009年整体的不良贷款余额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不良贷款率也是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减少而下降,这些足以说明银行不良资产发展的现状,但是不难看出每年银行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难以收回,所以我们还可以断定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但是国家对于银行资产证券化也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确保银行的发展。

我国应经在2005年3月份正式批准了信贷资产即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计划分两批进行实验,第一批是国开行和建行,制定了150亿的试用金额;在2007年进行了第二批的测试,总共有8家银行参与,国家将信贷额度拓展为600亿,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2008年证券一共发展了302亿元,比往年增长了将近70%。

到目前为止,只有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建设银行发行共4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其中信达发行两期,其它两家各一单)而最近的一单是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008年12月26日发行的信元2008-1重整资产证券化目前全国证券化的整体规模仍然相当小据央行统计,目前,共有11家机构发行了600多亿元证券化产品。

我国一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1)资产它本身也存在着问题,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担保的证券,它可以预见并且能产生相对稳定现金资产。

(2)资本市场方面的问题,资产证券化需要一定的运作环境,那就是较好的资本市场环境,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一些漏洞:其一、获取信息成本方面,金融市场上的各类信息,如现金流的大小,约定条件、存续期、支付条件、可靠性、稳定性、等这几方面,目前获取成本还比较高,对于想要较低成本获取信息是十分不利的,信息不通畅这个难题一直困难着我国市场的发展。

其二、中介服务和支持方面,以及完整的评级、担保、管理服务这些机构的存在和插足等。

面对我国层出不穷的评级机构,然而却没有几家具有权威性,就连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银行也是寥寥无几。

其三、市场需求方面是主体和规模大小的问题,资产证券化成功的关键就取决于有没有人去购买资产证券,而且目前证券市场上的也都是个人投资者,这都是我国机构投资者还不够成熟的表现。

养老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构成的社会保障基金,商业保险公司积累起来的准备金、海外机构投资人、证券投资基金等都是我国机构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就目前看来,这些投资者并不会形成资产证券的主力军也不符合需求。

(3)监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监管不严,导致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然而过过多部门介入也会让证券化的审批经过和运作过程变得复杂起来。

比如说,银行有不良资产走证券化,这必然会涉及到两个主体,那就是证监会和人民银行,同时那些不良资产债务人通常是和国有资产管理局,、经贸委、计委、财政部等国有企业相关。

重叠式管理的机构越来越多,不利于缩短和简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时间。

(4)还未建立特设交易载体(SPV),SPV是一种独立化的信托实体,它的唯一目的就是资产证券化。

银行账目资产要成为证券化的待出售商品,可以通过SPV和银行之间进行公平交易的讨价还价来实现。

对于商品定价和出售房方面的问题也不受银行等相关的利益机构和财政等政府部门的约束,而是单独由SPV依照投资者需求来衡量的,这样资产证券不仅符合市场规则,也有了市场需求的基础和支持。

所以,银行和SPV之间所进行的交易是真实的。

我国1999年新成立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虽然有SPV有几分相似,但是它不符合SPV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宗旨,也不是真正的SPV,所以迄今为止我国是还没有SPV的,SPV的组建迫在眉睫。

(5)税收也成了一个难题,因为不良资产化都是大批规模的,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SPV它也必须盈利,如果证券化的规模不是很理想,那么单位成本就会增加,也就代表无利可图。

1986年,美国学问家阿洛德估计,银行面向公众发行的资产证券化的债论文格式券的要想有利可图,就必须资产规模超过一亿美元。

然而如此庞大的交易额也使得资产证券化的税务成本过高,理由就是流转税与印花税等都是按照交易额度来统计的。

我国也没有出台对资产证券化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我国税务部门无形之中也为不良资产化业务的实施也设置了税务障碍,因为它专门针对两个不同经济主体间固定资产划转设定了不低的税收比例。

(6)定价方面的问题,针对一组待证券化的不良资产能否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价格定价确定问题,我们一般的做法就是通过权威机构对这些能够预测未来现金流大小的证券进行评级,之后再确定其价格,这都要历史数据提供支持。

所以证券价格确定的重要因素就是获取这些不良资产历史现金流的讯息,掌握手机不良资产历史数据,以及保证这些资料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也就至关重要了。

然而中国并没有一个可以映射的定价体系,无法保证关于大量抵押,质押物的价格评估,以及涉及到大量的历史记录与数据和数据的采集,就算是对不良资产证券进行了归档,也做不成相应的信用等级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