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
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
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
(P56——57)●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
(P8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P157)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
P205●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
课件P154●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
P276●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P426●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P106、107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
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P115●教学设计,课堂管理。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P507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并维持课堂秩序的师生互动过程。
P542●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教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慑性较广的。
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P121●简答题●[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思想和特点。
P5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即联结派的学习理论,以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为代表人物,其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
2)联结派学习理论内部各种流派,在总体上表现出三个共同特点:(1)在过程上,简化了有机体学习过程的内部操作活动,将它看成是由此到彼的联结。
(2)在结果上,简化了有机体学习的结果,将它看成是若干兴奋点形成的通道。
(3)在条件上,注意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忽略了内部条件。
例如。
在学习的动力等方面,联结派注重外部强化,忽略了内部动机;在学习条件方面,注重当前情境而忽略了过去经验;等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核心思想和特点。
]核心思想:认知学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
因此,该派别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P135)特点:认知派各派理论有三个共同特点:(1)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它们都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2)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它们都主张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3)从学习的条件来看,它们都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注重学习的认知性条件,如过去经验、背景知识、心智活动水平等;注重学习过程中信息性的反馈等。
(P137)●[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P70基本观点:第一是关于学习的实质的观点,即关于有机体是如何获得新的行为经验的观点;第二是关于学习的观点,即如何引导有机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观点,主要是连续接近方法和强化的设计安排。
●观察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和方法。
]【P81--83】(书本没有明确答案)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
人后天习得行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个体的直接实践活动,这是直接经验学习;另一种是间接经验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这是人类行为的最重要来源,建立在替代基础伤的间接学习模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
通过观察学习,人们可以避免去重复尝试错误而带来的危险。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并不是传统行为主义中所认为的机械式反应,人在学习情境中观察模仿时,在接受刺激和表现到反应之间,有一段中介作用的内在心理历程。
学习情境中的某种刺激,对学习者而言,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或意义:一是名义刺激,二是功能刺激。
●什么是有意学习,有意学习的条件。
P115,P118有意学习: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观点(P127~P133)学习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
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建构。
关于学习结果:学习是建构个体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知识是相对的,是由个人主动生产的;知识包括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学习结果应是建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表征。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意义建构: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情境:注重实际情景中进行教学协作:注重协作学习会话:注重会话基本的教学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注重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注重协作学习;注重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倡导的主要教学设计:1)随机通达教学设计(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学习,获得对同一事物多方面认知和理解)2)支架式教学设计(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3)抛锚式教学设计(将真实性任务、问题、案例给学生)4)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解决和理解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解决)●学习迁移包括哪些基本类型(P277——27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内容(P346——348)。
(1)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其基本类型主要有:①从迁移的性质来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
②从迁移发生的层面来看,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又称水平迁移,是指在内容和难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纵向迁移又称垂直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③从迁移发生的方向上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则称为逆向迁移。
④从迁移影响的领域来看,可将迁移分为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
特殊性迁移是指某一领域对另一种学习有直接的、特殊的适应性,通俗地说,特殊性迁移就是特定事实与技能的迁移;一般性迁移是指一种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或态度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的迁移,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并不像特殊性迁移那样直观明了,常表现为原理原则的迁移。
⑤从迁移作用的范围来看,可将迁移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
近迁移是指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远迁移是指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有很大不一致的情境中。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策略有哪些(基本类型)P444(1)①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从由静到动的过程。
所以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习动机的培养为激发提供了基础,学习动机的激发则为培养的动机提供了进一步的强化。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培养与激发并行的原则。
②学生的整个学习动机系统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合而成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动力因素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个体身上,占主导地位的动力因素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学习动机发展的年龄特征。
③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多种具体的技术与方法。
在内部学习动机方面有: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2、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4、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5、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像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
在外部学习方面:1、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2、合理运用外部奖赏;3、正确应用表扬与批评;4、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赛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P221(2)学习策略:总结心理界对学习策略的分类的各种观点,在迈克尔等人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的见解: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学习策略、支持性学习策略和调控性学习策略三大类型。
基本学习策略即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信息加工策略,包括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以及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即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调控策略即元认知策略,主要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监控、评价与调节策略,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支持性学习策略即资源管理策略,指学习者对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策略,对学习环境的管理策略,学习有关资源的利用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