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过程管理的中国专利质量影响因素分析_刘洋

基于过程管理的中国专利质量影响因素分析_刘洋

温 珂( 1977 - 09 ) ,女( 汉) ,山东济南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科技政 策、创新管理。 郭 剑( 1985 - 11) ,男( 汉) ,陕西西安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 知识产权宏观 政策。
第 12 期
( 1. 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 100088;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摘要: 本文从过程管理的视角出发,在对我国专利产生全过程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阶段影响专利 质量的因素,并阐释了了专利申请质量、专利审查质量、专利质量乃至专利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了中国 专利质量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基于这一框架,作者设计了测量量表,并面向专利代理人和专利审查员两类群 体开展调查。利用所搜集的数据,文章主要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提炼出了影响专利质量的相关因素。依 据影响因素分析,进而提出了提升我国专利质量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 专利质量; 影响因素; 探索性因子分析; 政策思路
路透和英国知识财产管理杂志 2010 年联合开展 的一项针对中、美、欧、日、韩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授 权专利质量调查中,我国位列末位,与排名第一的 欧洲差距较大[2]。当前,国际国内社会有关问题 专利的质疑和关注日益升温,专利质量问题所带 来的负面作用已经有所显现[3]。因此,全面深入 分析影响专利质量的因素,探究制约我国专利质 量提升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中 国专利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 外 对 专 利 质 量 影 响 因 素 的 研 究 不 少,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外研究倾向于分析专利审 查方面的问题,而国内研究更侧重于分析专利申 请方面的原因。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还比较零 散,即缺乏基本的理论框架,也缺乏全面系统的实 证分析。大量研究尽管指出了数十种影响专利质 量的因素,但是主要是基于经验的判断,哪些是主 要因素、次要因素并不清晰。在未对重点影响因 素进行区分和论证的情况下,现有研究难以提出 令人信服有针对性的系统政策措施。由此,本文 力图解决的问题是: 影响我国专利质量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本文受全面质量理论中过程管理思想 的启发,拟从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出发,对现有专利 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挖掘和分类,并通过问卷调查 和统计分析方法,论证和归纳影响专利质量的主 要环节和主要因素,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 我国专利质量的政策措施奠定基础。
中图分类号: G306. 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自 198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以 来,我国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 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增速年平均 达到 20% 以上。2011 年,我国包括发明、实用新 型、外观设计在内的专利申请量已经突破 160 万 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仅从 数量上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专利大国。然而,在专 利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专利质量发展状况 却不容乐观。据 2009 年有效专利统计数据显示, 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标准设置的 35 个子技术领 域中,有 26 个技术领域国外专利占据优势,其中 电机、音像技术、等 11 个技术领域国外有效专利 存量比重超过 70% ( 李小丽,2009) [1]。在汤姆森
收稿日期: 2011 - 06 - 01; 修回日期: 2012 - 10 - 21. 基金项目: 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专项( SS11 - B - 15) ; 北京市科委博士论文资助专项( ZZ0704) 。 作者简介: 刘 洋( 1977 - 05) ,男( 汉) ,黑龙江七台河人,博士,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战略。
第 33 卷 第 12 期 2012 年 12 月
科研管理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文章编号: 1000 - 2995( 2012) 12 - 007 - 0104
Vol. 33,No. 12 December, 2012
基于过程管理的中国专利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刘 洋1 ,温 珂2 ,郭 剑1
刘 洋,温 珂等: 基于过程管理的中国专利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05·
量专利就是例证,这些领域特点是技术是累进发 展的,新技术与在先技术的特征不明显,因此大量 专利授权的 正 当 性 受 到 质 疑。Sampat ( 2005 ) [6] 认为,专利质量的关键在于申请人与审查员对在 先 技 术 文 献 的 检 索 和 掌 握 程 度。 Wagner ( 2009) [7]认为,导致专利质量低下主要由专利权 人、专利局和创新型公司三类主体倾向性因素导 致的。Mann 和 Underweiser ( 2008 ) [8]也认为,专 利质量是由发明、申请、审查等诸多环节因素共同 作用而形成的,但是审查是最重要的环节。美国 联邦贸易委员会 ( 2003) [9]认为是美国专利商标 局专利审查政策出了问题导致专利质量下降,并 提出了专利审查的“恶性循环”理论: 即认为放松 的审查导致更容易的授权,从而吸引更多的申请, 导致更少的审查资源用于审查,从而引发更为放 松的审查,使得专利申请越来越多,专利质量却不 断下降。Lemley & Shapiro ( 2005 ) [10]认 为,在 通 信产业等复杂技术领域,企业专利策略在于拥有 足够数量的专利以构筑专利组合,而不在乎获得 一两个高质量的专利,这是导致专利数量激增质 量 却 下 降 的 重 要 原 因。 Rassenfosse 和 Guellec ( 2009) [11]则系统回顾了有关专利申请动机的研 究,发 现 除 了 排 他 性 占 有 动 机 以 外,获 得 许 可 收 益、防止被诉讼、阻挠竞争对手、保持研究自由度 以及获得谈判筹码等策略性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而这些战略性动机le1 Influencing Elements of Patent Quality
序号
影响因素
所属阶段
1 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变短
2 专利技术突破在先技术难度增加 3 专利技术研发投入低 4 从事专利技术研发人员少
发明 创造 阶段
5 专利技术合作研发不够
6 为完成上级数量考核指标而申请专利
2 研究分析框架
全面质量管理论认为质量由各个过程构成,其 中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
·106·
科研管理
2012 年
相促进,不断循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过程管理是 全面质量管理确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应用过程管 理的思想,将各阶段、多组织、多因素提取出来,有 助于我们发现专利质量问题,加强专利质量管理。 2. 1 专利质量的形成过程和阶段划分
7 为获得职称、奖金等待遇而申请专利
8 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取得税收优惠而申请专利
9 申请人采取数量优先的专利布局战略
10 申请人专利意识和水平不高
11 提交专利申请前缺乏必要在先技术检索 12 代理人撰写专利文件水平不高 13 专利代理人数量不足
专利 申请 阶段
14 专利代理费用低
15 申请人 / 代理人与审查员缺乏有效沟通
阶段影响专利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29 个,涵盖了从 发明创造到专利维持各个阶段,包括技术、法律、 经济方面等多种要素。具体如表 1 所示。
2. 3 理论框架的建构 本文认为,专利质量是在专利授权以后即被
确定。因此,前三个阶段的影响因素是直接影响 因素。其中,发明创造阶段和专利申请阶段的影 响因素决定了专利申请质量,专利审查阶段的影 响因素决定了专利审查质量,专利申请质量和专 利审查质量相互共同作用,直接决定了专利质量。 专利申请质量和专利审查质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
包括专利审查局限性、专利衡量方法不统一、社会 意识不足 等 因 素。黎 运 智、孟 奇 勋 ( 2009 ) 认 [15] 为,问题专利产生主要包括如下原因: 审查员审查 力度不够、查新手段落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不 做实质性审查以及地方政府专利资助费用与奖励 政策偏颇。方坤富( 2008) [16]认为,产生低质量专 利的主要原因: 一是专利权界定本身缺乏内在固 有物质属性,充满不确定性。二是专利审查具有 有限性,检索系统和检索能力等缺陷使得专利审 查不可能十全十美。三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不 经过实质审查,授权门槛低; 四是申请人追求专利 竞赛,因策略性因素申请大量专利; 五是盲目追求 政绩的原因。刘晓玉( 2010) [17]认为,低质量专利 产生的原因包括: 申请人代理人水平导致专利申 请有缺陷; 专利申请数量大、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以 及现有技术难以检索导致的审查过程中存在缺 陷; 实用新型制度导致专利低质量; 国家对专利申 请的奖励资助政策导致低质量专利产生。
16 政府减免专利费用
17 政府和单位资助专利费用
18 减免资助政策审核管理不严格
19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授权不经过实质审查
20 专利审查授权标准较低
21 新技术领域审查难度加大 22 专利申请太多审查任务重 23 专利审查工具和数据库不好用
专利 审查 阶段
24 审查员缺乏技术实践和审查经验
25 专利无效程序剔除低质量专利难
26 缺乏有效专利质量检查和管理
27 专利侵权代价低保护力度弱 28 专利维权成本高维权困难 29 专利实施条件和环境不佳
专利 维持 阶段
图 1 专利质量形成的四个阶段 Table1 Four Stages for Patent Quality Influences Formation
2. 2 各阶段影响专利质量的因素 在访谈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各
专利质量问题成为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中 外学者围绕专利质量影响因素开展了较多研究。 其中,国外学者从不同参与主体的角度,从技术本 身 到 审 查 制 度 等 提 出 了 诸 多 因 素。 Barton ( 2000) [4]、Lemley ( 2001 ) [5]认为,技术的发展和 专利授予范围的扩大,使得大量低质量专利被授 权。美国在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法领域授予了大
我国学者也分析了造成我国专利质量不高的 各种原因。程良友( 2006) [12]认为,我国专利质量 低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创新水平相对较低,法律 法规政策不完善,审查质量不够高。但创新水平 相对 较 低 是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程 良 友、汤 珊 芬 ( 2007) [13]从审查角度出发,主要从审查授权法律 制度、审查质量管理、审查信息化工具、审查员能 力、审查国际交流合作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 专利质量的原因。唐卫国( 2008) [14]相对系统地 分析了影响中国专利质量的因素,在国家制度层 面,包括研发经费投入、资助政策、专利转化保障 机制因素; 在现行专利法律层面,包括创造性、新 颖性判断标准、无效程序设定因素; 在其他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