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剖析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剖析

生物工程学院一、学院简介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始建于1998年,由原郑州粮食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发酵教研室和生物化学教研室、粮油储藏系的微生物教研室和粮食工程系的饲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的生物工程系发展而来,是一个求实创新、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年轻而又具有底蕴的学院。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

强化工科背景、理科基础、专业技能深厚、外语应用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生物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知识素质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能始终把学生成长置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和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工70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名,还有4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导师18名。

拥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和“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4个本科专业,以及“生物学”、“药学”2个硕士点一级学科和“发酵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和“植物病理学”3个硕士点二级学科。

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79名,本科生825名。

学院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条件、设施完善。

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生物学、畜牧学和药学);2个省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拥有河南省高校生物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工程实验室、农产品产后微生物检测与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郑州市饲料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设有教学和科研实验中心,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00多万元;设有酿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爱顿麦宝酶制剂研究中心、金百合微生态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基地。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2012年科学研究(纵、横向)经费金额1194.6万元。

学院注重开放式办学,重视对外交流与校产研结合,分别与河南禾丰牧业有限公司、河南大陆农牧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有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

聘任了十位企业高管及业内专家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

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和业内知名人士来院讲学,而且选派教师广泛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及教师的科学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保证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高。

学生培养成就丰硕。

近5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0%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以上,逐步成为河南省及全国发酵工程、饲料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及现代生物技术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

二、招生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处于我国发酵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了使我校粮油食品学科向粮食生物转化、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方面拓展,1991年,在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中增设了发酵工程专业。

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统一调整的要求,该专业更名为生物工程专业。

河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发酵工业的资源优势,我校依托本地资源特点及产业优势,构建了以发酵工程为主体的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体系,面向生产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重点开展生物质资源的转化与利用研究,成为我校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被教育部定位为我校面向全国招生、重点共建的三个特色专业之一。

本学科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名,其中有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

本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在粮食产后储藏、运输环节中危害性微生物的类群与危害特点,粮食储运期间抑制危害性微生物活动的方法;粮食储藏过程中微生物活动的快速检测、粮食储运霉菌危害活动的早期预测、预报;消除农产品中霉菌代谢产生真菌毒素的方法,杜绝危害食品安全的可能性等方面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涉及储粮微生物研究的单位之一。

完成了“储粮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饲料防霉保鲜技术”、“粮仓环流熏蒸”技术等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星火二等奖等奖项。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工艺技术过程、生物工程设计、生物工业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现代生物工程领域培养能够从事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工艺与工程设计、生物工业产品生产与分析、科技开发、生物新技术研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生物化工工程、酶工程、生物工业分析、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厂设计、酿酒工艺学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物工程相关企业、生物制品等领域从事生物工业菌种选育、生物工艺与工程设计、生物工业产品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与经济分析,以及生物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程)(理工四年制本科)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的两大支柱产业,医药生物工程技术在生物工程产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制药工程是药学和生物工程学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应用学科,是利用生物学、化学、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实现制造药物的实践过程,既是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又是生物学、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生物制药工程这一新兴学科的产业发展,满足生物制药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2年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生物制药工程专业方向,开始培养生物制药工程专业方向本科生。

2011年申请增设制药工程专业,上报河南省教育厅,并于2012年2月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制药工程本科专业。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硕士学位教师1人。

近年来承担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研究项目,其中完成“莲花菌多糖提取纯化新技术”等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2部。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制药工程设计、药物分析检验、生物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现代制药工程领域培养能够从事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制药工艺与工程设计、制药工业产品的生产、分析检验、生物新药研究与开发、制药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毒理学、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制药工程设备、制药工厂设计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制药企业、医药卫生、生物制品等领域从事工业菌种选育、制药工艺与工程设计、药物产品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与经济分析,以及制药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生物技术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21世纪是生物科学与技术的时代。

根据我校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同时依靠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2003年,申请增设了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生物信息学等一批专业课程的开设,以及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建成,为粮食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防霉与保鲜,以及我校粮油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生物技术的平台。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1人。

近年来,本教学研究团队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食品成分的保健价值、抗病性评估及其机理的研究方面;在肿瘤发生分子机制及心血管疾病药物防治机制等方面;利用细胞模型进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作物抗逆性机制研究,在小麦抗旱及抗重金属机制,免疫原理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4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80多篇。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创新思维能力,具备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技能。

为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以及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技术基础实验、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免疫学原理、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酶工程、细胞工程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及制品等领域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动物科学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1980年,为了推动粮油及其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满足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校在粮食工程专业中开设了“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此后,每年都有部分学生选择饲料工程方面的课题完成其毕业论文或设计。

为了适应这一社会需要,1987年,我校开始单独招收饲料工程大专班;1994年,开始招收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本科生。

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统一调整的要求,该专业更名为动物科学专业,但仍保持了其饲料加工的专业特色。

目前,饲料工业中将近80%的饲料原料,直接来源于粮油及其副产品。

与国内农业院校的动物科学专业偏重于饲养和动物营养不同,该专业正是从原有的传统粮油加工专业拓展而来,突出了饲料加工特色,重点是如何提高粮油及其副产品在饲料中的利用效率。

该专业一直是我校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被教育部定位为我校面向全国招生、重点共建的三个特色专业之一。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硕士学位教师8人。

2012年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地厅级及横向科研项目7项。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发表研究论文45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3篇。

出版著作5部,获得授权专利3项。

本专业是国内极具理工特色的专业,为从动物生产到动物源性食品加工的整个领域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本校就业率、研究生考取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分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动物源性食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配方开发与设计、饲料加工设备与工艺、饲料与饲养工程设计及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动物营养与饲料产品研究开发、饲料资源开发与评价、饲料加工工程设计与开发、饲料与动物产品分析、饲料企业与动物养殖企业管理等领域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