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法制节目《与法同行》策划书

专题法制节目《与法同行》策划书

新乡新闻网节目整改方案
——专题法制节目《与法同行》策划书一、背景分析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向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过渡所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自党的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启动了从人治到法治的伟大变革后,法律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作用也越来越大,法治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

然而,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数千年人治传统和封建礼教的深远影响,中国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水平还普遍低下,中国旧体制下形成的不合理的司法机制也同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格格不入。

要彻底扭转顽固的传统的人治观念,在全社会建构起“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的法治思想体系,真正实现法治,仍需漫长而艰难的法制建设。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作为党政宣传喉舌同时又是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大众传播媒介,就应当扛起普法的大旗,充分利用舆论传媒优势,积极推进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在法治化已经大势所趋的当前时代背景下,新乡新闻网站必须重视并加大法制节目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的传媒效应。

二、栏目宗旨
法治栏目《与法同行》宗旨是:普及法律、推动立法与监督执法、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国家法治化进程。

同时,考虑到法治与德治从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所以,法治栏目还将注重法与德的融合,寓德于法、以法
明德,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理念,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对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力争使节目成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优秀精神产品。

三、栏目定位
法治节目《与法同行》的定位有两个基点:
1.立足于法,传达法治理念,栏目《与法同行》要紧跟国家法治建设的步伐,扣紧社会热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揭示报道对象所蕴含的法律与道德价值,着重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提高受众的法律水平和道德素质。

2.加强人文关怀,凸现地域特色。

新乡新闻网只是区域性的城市新闻网站,无论是资金设备还是人才资源,都无法与门户网站相比,因此,在栏目的发展定位上绝不能盲目“攀比大网”,而必须扎根地方现实,办出地域特色。

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真正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新乡受众所认可和接受,从而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

节目《与法同行》将加强人文关怀,密切关注发生在我市老百姓身边、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及事件当事人的前途命运,并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多为新乡本地市民和外来打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律帮助,把普法教育的宣传效果落实到实处。

四、栏目要求
立足新闻性、突出思想性、增强服务性、加大监督性、提高可视性、不断社会化。

五、栏目形态
1.表现形式:为了捕获最具表现性的张力、把节目从表面信息传播的窠臼解脱出来,以取得最佳的普法效果,栏目将不拘泥于当前
节目创作领域所流行的“外景加演播室、案件加点评”这种单一节目模式,尝试开设五个形态不同、风格迥异的独立版块,广泛采选立法、执法、司法及法律实务等诸多法治领域内的题材,并综合运用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现场直播等多种报道手法,让五个版块在形成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发挥整体宣传合力,共同把普法主题作“厚”作“深”。

必要时还可借助戏曲、小品、摸拟现场等表现手法来展现新闻事件、传递法律知识,从而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做到寓教于乐。

2.传播方式:随着观众法律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传统的专家点评式的单向型传播方式由于重在说教、缺乏交流正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吸引力。

鉴于此将引入互动型传播方式,由栏目派出律师直接到现场与来电来信投诉的观众见面,解决他们碰到的实际困难。

这种让节目直接走进受众的双向交流方式,必将使法制教育更贴近群众,更易于他们所接受。

六、栏目播出
首播: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12:30
重播: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22:00
七、栏目风格
平实不失严谨,鲜活不乏深度。

重视人文关怀,突出文化品位。

八、栏目包装
1.片头,长度15〃
2.宣传片,长度20〃
3.版块的过渡片花,长度10〃
4.“专家说法”的标版,长度2〃
5.“相关链接”的标版,长度30〃
6.“有奖征答”的标版,长度30〃
7.片尾标版,长度30〃
九、栏目可行性预测
首先,在法治化进程不断深入、民众自我维权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代中国,法制节目同其它媒体的法制专栏一样,拥有着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可以与新乡电视台合作将电视传播也作为法制传播的一种途径,加强普法教育,而且与电视台合作,节目有着比较充裕的人、财、物优势及独到的宣传优势。

最后此节目强调现场感,侧重案情现场报道,专家评案说法也不采用演播厅访谈的繁琐形式,而由出镜记者或者主持人在采访现场串联完成节目的篇章脉络,所以,制作成本不会很高。

另外,与电视台合作不会占用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它将以最少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几点,我们预测开办这么一档法制节目的成功率很高,它将大有可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