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课件
穴位的由来、命名和统一的过程
点穴位治疗常见病首先应该知道穴位的由来:那是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 祖先在生产劳动的同时,好友与自然环境作斗争,与疾病作斗争。当时没有 什么医药可谈。人体某处有了病痛,很自然就会用手去揉按或者捶击,从而 使病痛得到缓解,有时候偶然的情况下被火灼伤,或被乱石、荆棘所刺伤, 结果使身体某部的病痛得到减轻和消失。这种有限的偶然的现象重复出现了 多次,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使人们的感性认识逐渐提高到理性认识,从 无意地受到刺激减轻病痛到有意的去刺激,如灼烤、捶击某些部位从而亦使 病痛得到治疗,这样就产生了穴位的概念。这时既没有规定的部位,也没有 所谓的穴名,只是“以痛为腧”——这是最早的穴位概念。“以痛为腧” 所谓的穴名,只是“以痛为腧”——这是最早的穴位概念。“以痛为腧”是 指体表某一部位的敏感压痛点,当压到这些敏感点时,病人常常不自主地叫 一声“ 一声“啊”,故称“阿(啊)”是穴。 ,故称“阿(啊)” 后来人们就把这些能够治疗常见 病的地方就约定俗成地叫做“穴位”,只要点按这些“穴位” 病的地方就约定俗成地叫做“穴位”,只要点按这些“穴位”能够有酸、困、 麻的感觉,一般就不会有常见病了。十四经穴在腧穴学中是主体,它是指经 络气血输注于体表十四经脉循行线上的点按刺激点。因为这些穴位都位于经 脉循行线上,所以都对本经脉有共同主治作用,所以归纳在十四经中,称为 “经穴”。可是为了便于记忆,人们就根据穴位的作用、方位、上下、前后、 经穴” 以及所属经络等给那些人体气血的交叉点(穴位)起了相应的名字;由于那 时候还没有文字,所以具体是哪些人发现的没有记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 是《内经》,共有经穴160个,以后《针灸甲乙经》及《明堂孔穴》对经穴 内经》,共有经穴160个,以后《针灸甲乙经》 明堂孔穴》 做了整理,对于经穴定位、取法、针灸法等就作了比较全面的记载。
关键点: 关键点:外眼角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 经 养生保健方法:闭眼, 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 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 有效方法,此外还有 明目的功能。
关键点: 关键点:臀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 胱经 养生保健方法:按压 养生保健方法:按压 臀横纹( 臀横纹(臀与大腿交接 的地方) 的地方)中央有利于膀 胱健康,还可治疗痔 疮、坐骨神经痛、便 秘,并且有提臀功效。 注意按压时先垂直向 下用力,再用指力向 上勾。
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 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 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 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不要紧张,心情愉悦。 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 自然放松,心无杂念,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 脊、肾俞、命门。
关键点: 关键点:足背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 经 养生保健方法:用力 按压足背踝关节横纹 中央能促进胃的蠕动, 调节胃液分泌。胃疼、 胃胀时按压或热敷此 处,能迅速缓解不适 症状。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 风府穴约 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 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 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 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 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 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 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 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换左手指点 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换左手指点 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 结合。
关键点: பைடு நூலகம்键点:脚底中心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 经 养生保健方法:睡前 养生保健方法:睡前 按摩脚底中心能提高 睡眠质量,清晨按摩 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 力。常常按摩此处更 有利于泌尿和生殖系 统健康。建议用弯曲 的食指关节挤压2 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 左右。
关键点: 关键点: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
经络养生之法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 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 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 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灸法是借助艾 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按摩 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 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 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 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灸法、按摩 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 酿成事故。但作为养生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 养生方法加以介绍。
关键点: 关键点:小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 经 养生保健方法:经常 摩擦、按压小指尖端 有利于心脏健康,胸 闷、心慌,晕车、晕 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 端,也能迅速缓解不 适症状。
关键点: 关键点:拇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养生保健方法:经常摩擦、 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 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 吸系统健康。尤其是秋冬 季节,经络运行到手太阴 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 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 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 还能缓解咳嗽症状。
关键点: 关键点:屈肘外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手太阳小 肠经 养生保健方法:屈手 养生保健方法:屈手 肘,按摩手肘外侧凹 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 促进营养吸收。特别 推荐有贫血症状者经 常按摩此处。
关键点: 关键点:鼻翼两侧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 肠经 养生保健方法:用食 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 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 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 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 善。
什么是经络穴位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 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 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 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 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 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 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 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 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 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 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 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 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 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 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 据。
所属经络:足太阴 脾经 养生保健方法:可用 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 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 到明显酸胀。经常操 作能调理脾脏功能, 并有助于增加食欲、 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
关键点: 关键点:大腿根部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 经 养生保健方法:摩擦 养生保健方法:摩擦 大腿根部至发热,能 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 为避免皮肤受损,建 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 的滋润下进行。
按摩养生法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 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 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按摩颈项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按摩腹肋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 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 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 心窝部,如此1 心窝部,如此1~3遍。 搓腰揉肾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 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 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 拍打经络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 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 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3遍。 全身拍打 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头部做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 敲打命门 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双拳轮换敲打前后同侧命门。 搓手浴面 双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热,然后快速分开,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 鼻)。 摩掌熨目 双手掌相互搓热后,覆盖双眼,闭目熨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