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红薯淀粉设备(红薯干淀粉生产设备)工艺流程
红薯可分为鲜红薯和红薯干两种。
鲜红薯生产淀粉一般属于农村手工生产,而红薯淀粉厂大都是以红薯干作为淀粉原料,所以属于工业生产。
而随着淀粉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淀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小型淀粉加工基本上都是粗淀粉,但按照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生产的粗淀粉售价太低,效益太小,但按现在大厂生产的方式和工艺投资太大,因此,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的红薯淀粉设备,采用精细加工工艺,它使用半自动控制方式,节能节水,生产的淀粉质量达到大厂生产的淀粉质量(达到并超过国标一级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是大厂淀粉生产成本的80%。
具有安装快、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投资小、生产成本低、维修方便等特点,不用投资大型环保处理设备,排出的工艺水就地农田灌溉,是目前小型淀粉生产行业的理想设备。
主要适用于马铃薯、红薯、葛根等精淀粉的生产。
红薯淀粉设备的工艺流程如下:原料预处理-浸泡-破碎和磨碎-过筛-流槽分离-碱、酸处理和清洗-离心分离和干燥。
(1)原料预处理:红薯收获后,通常将它切成片状或丝状,经过日晒或火力干燥后,制成红薯干。
这种红薯干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混入各种杂质,所以必须经过预处理。
预处理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干法是采用筛选设备和风选设备。
湿法处理是用洗涤机或洗涤桶。
(2)浸泡:为了提高淀粉出率可以采用碱水浸泡。
一般用饱和石灰乳或1%稀碱液加入浸泡水,使ph值为10-11。
浸泡时间约12小时,温度控制在35-40摄氏度。
浸泡后,甘薯片含水量为60%。
(3)破碎和磨碎:浸泡后的甘薯片随水进入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破碎,达到一定的细度,穿过筛孔排出机外。
薯干在粉碎过程中瞬时温度升高,部分淀粉易受热糊化,以致在过筛时,影响淀粉和薯渣的分离;在流槽分离时又不易沉淀,导致次粉增加,影响好粉产出率。
为了防止一次粉碎处理易使淀粉糊化,可以采用两道粉碎,分道过筛的工艺流程。
即薯干经第一道粉碎,进行过筛,然后经第二道粉碎处理,再行过筛。
在粉碎过程中,为了低瞬时温升,根据各道粉碎粒度
不同,调整粉浆浓度,头道为3-3.5波美度,二道为2-2.5波美度。
同时采用均料器控制红薯干的进量,均衡粉浆,避免粉碎机的过载现象,也利于流槽分离。
(4)过筛:红薯干经过粉碎后得到的红薯糊又称料液,必须进行过筛,分离出渣子,即纤维。
通常采用平摇筛,料液进入筛面,要求均匀过筛,不断淋水,淀粉随水穿过筛孔进入存浆池,而渣子留存在筛面上从筛尾排出。
筛布为120目尼龙布。
在过筛过程中,由于料液中含有果胶等粘稠物质滞留在筛面上,影响筛子的分离效果,因此,筛布应经常洗刷,以保证筛孔畅通。
(5)流槽分离:经过精筛处理后的淀粉,目前一般采用流槽分离蛋白质。
它的优点是建造容易,少用钢材,节省动能,操作也较稳定。
缺点是占地大,间歇操作,分离效率低,淀粉损失大,劳动条件差。
(6)碱、酸处理和清洗:为了进一步提高淀粉纯度,在清洗淀粉过程中,还要经过碱、酸处理。
淀粉碱、酸处理和清洗都是在带有搅拌装置的水泥池内进行,水泥池的大小根据生产能力确定,搅拌器转速为60转/分左右。
由流槽来的淀粉乳,先经碱处理,目的是清除淀粉中碱溶蛋白质和果胶等杂质。
碱处理的方法是将1波美度的稀碱液,缓慢地加入淀粉乳内,控制ph值为12,同时启动搅拌器,充分混合均匀,经半小时后,停止搅拌,待淀粉完全沉淀后,排出上层废液,并注入清水清两次,使它接近中性即可。
在碱处理过程中,还可加入浓度为35波美度的氯酸钠液,用量不超过干基淀粉重量的0.4%。
因为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漂白和杀菌作用,以致能达到增白和防腐的目的。
经过碱、次氯酸钠处理和清洗后的淀粉再经酸处理。
其目的是溶解酸溶蛋白,中和碱处理时残留的碱性,还可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
酸处理可用工业盐酸,操作时也必须缓缓地加入,充分搅拌,控制淀粉乳的ph值为3左右。
防止局部过酸,造成淀粉损失。
加酸后的淀粉乳用碱处理的同样操作方法使淀粉沉淀,除去上层废液,加
水清洗,最后使淀粉呈微酸性ph值为6左右,以利于淀粉的贮存与运输。
固德威(中国)是一家专注于薯类深加工设备研发与制造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始建于1991年,专注于薯类淀粉加工成套设备、粉品(粉丝、粉条、粉皮等)加工成套设备以及单机设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尽心为用户提供高效节能的薯类深加工设备以及简单实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致力于把“固德威”打造成中国薯类深加工机械行业专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