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病外治在药剂学上的发展与展望

中医内病外治在药剂学上的发展与展望

空医丛擅苤查!业!至!且筮!!鲞箜璺塑中医内病外治在药剂学上的发展与展望昊静澜(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关键词:内病外治;药荆学;综述中图分类号:R2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06—978X(2007)04—0061—02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是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按摩、中药灌肠、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

狭义的外治法指药物、手法或机械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内病外治制剂和外用制剂有一定区别,外用制剂是指一切不经过口服、注射等给药形式,直接用于皮肤、黏膜等部位而起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而内病外治制剂则主要是指崩干体外但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

随着药源性疾病问题的13益突出,中医外治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

笔者从药剂学的角度人手,对内病外治的剂型发展进行了初步总结,现报道如下。

l内病外治的传统剂型中医内病外治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火量的古代中医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医内病外治的剂型丰富多样。

我国最早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比较全丽地总结了前人的医药学经验,其中就有散、膏、药酒等剂型可作为外治剂型“。

《山海经》提出了佩、敷、浴、席、养、搽等六种外治法,其中浴、搽对应的剂型即为沐浴剂、搽剂。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卜二病方》运用药物外治法有敷贴法、熏蒸法、熨法、药浴法、涂敷、烟熏等,除了沐浴剂之外,对应的剂型有糊剂、熏蒸剂、熨剂、烟熏剂等剂型。

《金匮要略》使用了多种剂型的外用药,如药膏、油膏、散剂、锭剂、汤剂。

《本草纲目》总结明代以前的外治经验,荟萃了涂、搽、抹、敷、塞等近40余种药物外治方法;收载捣、煎、烧、凋配等外用药的加工配制方法。

此外,《肘后备急方》八卷、《本草经集注》、《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等名医古籍还汜载了条剂、灸剂、钎硬膏剂、栓剂等多种外用剂型3。

概括起来,中国传统的内病外治剂型主要有散剂、搽剂、糊剂、熨剂、烟熏剂、汤剂(外用,包括沐浴剂和熏蒸剂)、油膏、膏药、栓剂、条剂、灸剂、锭剂、香囊剂等剂型。

2内病外治目前的常用剂型建国以后.特别是近10a来,中医外治研究迅猛发展,除了大批中药外治方面的专著外.《中医外治杂志》等杂志上还刊登了大量的中医内病外治文献。

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整理,目前我国内病外治的常用剂型大致存以下类型,.21经皮给药制剂经皮给药主要是指有效成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皮下组织和血液,直接治疗浅表疾病或经血液运送到牟身,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经皮给药可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与肝脏等的损害,也可以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影响及肝脏首过效应对药物的破坏,因此在国际上,经皮给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经皮给药制剂主要有软膏剂,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硬膏剂(包括橡胶膏和膏药),如:狗皮膏、用和解凝膏、少林风湿跌打膏;搽剂,如癣湿药水(鹅掌风药水);散剂,如九圣散等。

医院使用的经皮给药除以上剂型外,其自制剂型主要还有一些传统齐j型,如沐浴剂‘“、糊剂㈣、缸膏药‘“、酒剂‘”、油剂081等。

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和高分子辅料的应用,一些现代经皮给药制剂如透皮贴剂、巴布剂、树脂型膏剂、凝胶剂、涂膜剂、膜剂等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应用。

22腔道及黏膜给药制剂腔道及黏膜给药主要是从口腔、鼻腔、眼、耳及阴道和直肠给药,药物多从黏脯吸收。

由丁耳腔给药基本未见有全身治疔作用的报道,故在这里不加讨论。

221口腔给药的剂型口腔黏膜薄,面积大,血管比较发达,对药物吸收快,可迅速达到治疗浓度,避开肝脏首过作用。

1879年,Murrell用硝酸甘油滴剂舌下给药缓解心绞痛,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给药形式的极大重视:目前使用的口腔给药的剂型除了舌下片、舌下滴丸之外,主要还有台漱剂、口腔贴片、气雾剂、喷雾剂、膜剂、酊剂、散剂等。

222鼻腔给药的剂型这里的鼻腔给药包括了鼻黏膜和通过鼻腔给药的肺部给药。

,鼻腔膜下血管非常丰富,动脉、静脉、淋岜和毛细管交织成网状,且黏膜极薄,药物可迅速经鼻腔吸收后进人大循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j。

鼻腔给药制剂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已引起了国际药剂药理界的高度重视“…。

肺部的肺泡总面积约为200m2。

和肺泡接触的毛细血管总面积估计达100r玎2,因此药物到达肺部有很好的吸收。

目前的鼻腔用制剂有散剂、滴鼻剂、鼻塞剂、鼻用栓剂、吸人剂、烟熏剂、气雾剂、喷雾剂、香囊剂等。

223眼用剂型眼用制剂一般都是用于眼部疾病,但也有眼用制剂用于治疗全身性跌病的报道。

目前的跟用新剂型有:胶粒系统和微粒系统——乳剂、脂质体、纳米粒和微粒微囊剂;凝胶系统——生物黏附型,在位形成凝胶型(pH敏感型、温度敏感型、离子敏感型);插人剂与植人剂——眼部插入剂(植人膜剂、植入小片),眼部植入剂…J。

万方数据2.24阴道厦直肠给药荆型阴道附近的血管几乎均与大循环相连,因此.药物的吸收不经肝脏,且吸收速度较快。

纳入直肠的药物有50%-70%可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从下腔大静脉直接进人大循环起全身作用。

目前的阴道和直肠给药剂型主要还是栓剂。

目前的中药栓剂种类主要有雷公藤双层栓、复方蛇床子栓、四逆汤栓、妇康栓、前列宁栓、鼻息肉栓、锡类散栓、速效止血栓、复方小儿退热栓、抗病毒栓、双黄连栓等。

阴道给药剂型还有凝胶剂、片剂、孵道环、膜剂等”“。

,23穴位给药制剂穴位给药实际上也是通过皮肤进行给药,可以归为经皮给药制剂,但因其在内病外治中的特殊性,所以将萁单独分类。

穴位中药外治法是用一定的中药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敷贴、按摩或离子导人等,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系列外治方法。

按其不同制法主要可分为穴位敷贴法、穴位药物离子导A法、穴位药物按摩法、穴位药物搽涂法、穴位熨贴法、药物渍泡疗法等”“,相应于这些制法的剂型则为软膏剂、硬膏剂、离子导人剂、搽剂、熨剂等。

这里的离子导人剂系指采用离子导入技术将药物制剂与物理疗法相结合的临床应用的一种新形式。

3内病外治的剂型的发展方向我国报道的临床上使用内病外治的剂型主要还是一些传统剂型,随着围际上外用新剂型、新辅料、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我国“内病外治”这一民族瑰宝也期待着新的突破.使其在世界上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就经皮给药制剂而言,透皮贴剂、巴布剂、树脂型膏剂是其发展的新动向。

透皮贴剂(简称贴剂)系指可黏贴在皮肤上,药物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

该制剂南背衬层、有(或无)控释膜的药物贮库、黏合剂层及临用前需除去的保护层组成,分为膜控释型、黏胶分散型、骨架扩散型和维贮库型四大类型。

药物作用的时间由贴剂的药物含量及释药速率所定。

近20a来,贴剂是世界医药领域剂型研究开发的重点,国内于20世纪80年代初对贴剂进行研究,F发,已有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贴剂获准生产。

巴布剂是指药材提取物、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巴布剂20世纪70年代首先出现在日本,我国对巴布剂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巴布剂对皮肤有亲和性、生物相容性、透气性、耐汗性、重复揭贴性好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各类中药浸膏的制剂:=树脂型膏剂系采用SIS娄热塑性聚合物为膏剂骨架的主要组分与增补剂、增塑剂和填充剂组成,具有对皮肤黏着性好、无过敏、无刺激及膏体与药物相融性好的特点,使药物渗透性好、起效快、疗效可靠持久。

一些新型的透皮给药制剂可以考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穴位疗法结合起来,相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粜。

,透皮吸收促进剂(促渗剂)的研究又是经皮给药剂型研究中的重点之一.应考虑如何从巾药中获得新型的中药促渗剂。

在黏膜给药制剂中,直肠和阴道用的栓剂、口腔用的膜剂和鼻腔用的汽雾剂仍然是发展的重点。

栓剂在西欧等发达国家应用得较多,但在我国中药上的应用却并不广泛。

陈了普通的栓剂外,一些新型的栓剂正在研究和开发叶1,如双屡栓、中空栓、微囊栓、骨架控释栓、渗透泵栓、凝脏缓释栓等o“。

此外,用于阴道的泡腾栓也是妇科栓剂的一个发展方向。

中药膜剂是』!!翌坐亟堕!婴!塑!幽Y堕堡丛丛g!塑:!!i业将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或中药提取物与成膜材料混合制成薄膜,再附以背衬材料而制成,~般膜的厚度约为1mm,直径约为2cm。

根据口腔环境微生物感染的特点,为克服散剂及溶液剂在使用上的缺点,利用膜剂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吸收陕、显效快的特点,近几年来不断开发出各种口腔用中药及复方膜荆,如复方五倍子散膜、冰硼散膜、厚朴口腔膜、丹皮酚口腔药膜等,这些膜剂可单向吸收、延长药效,且避免了正常黏膜对药膜黏附而易移动、脱落的问题。

中药汽雾剂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药物能均匀分散直接到达作用部位.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药物用量,减轻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林福武等””以红参、川芎、苏台香、冰片等经提取,浓缩制成救心汽雾剂,用于治疗老年性心绞痛,其疗效与硝酸甘油相当。

参考文献:[1]吴自强,吴震西.对“内治?外治?一对外治概念的思考”一文的商榷[】]中医外治杂志,2004,13(5):52—53.[2]屠锡德,张钧寿,米家壁主编药剂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m版社,2002:19[3]张兆旺主编中药药剂学fM]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4]黄映君.药浴疗法在儿科的运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1):28—29[5]王惠英中药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症300例[J]中隈外治杂志,2006,15(1):9.[6]张扬自制红膏药治疗流注[J]江苏中医,2000,21(6):24.[7]张天锦.自拟药酒治疗软组织损伤180倒[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9.[8]李图刚自制冻疮油治疗冻疮30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33.[9]李爱群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中药鼻腔给药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1999,8(1):44.[10]黄胜炎鼻腔给药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6,6(1):24.[11]李超英新型眼科用药给药系统[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4):3[12]王俏,陈国神阴道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22(1):34.[13]李万瑶,林励,李万山穴位中药外治法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00,9(1):3[14]葛莉,韩葆玉直肠给药栓剂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寻报,2004,lO(1):】12.[15]林福武,郭雪申救心汽雾剂的制备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8):350—351作者简介:昊静澜(1973一),女,1997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学历,讲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