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调结构、转方式任务仍艰巨繁重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毕吉耀吴涧生张哲人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今年年初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呈现出阶段性疲软特征。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大;新兴经济体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通胀压力上升,货币政策继续收紧。
与此同时,石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国际金融市场依然动荡不安。
发达国家经济走势疲软,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
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第一季度环比折年率仅增长1.9%,增幅比2010年第四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
欧元区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6%,超出市场预期,但各成员经济增长明显分化。
第一季度德国同比增长5.2%,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主权债务隐患较大的国家基本上处在负增长或零增长状态。
日本经济在大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的多重影响下,第一季度环比下降0.9%,折年率下降3.5%,为连续第二个季度负增长,再度陷入传统经济意义上的衰退状态。
主要新兴经济体一方面,面对国内企业利润水平的下滑,要有意识地减轻企业负担,防止多重因素交叠(这包括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信贷紧缩以及税负较重等)导致微观企业活力减弱和劳动生产率的下滑。
在这方面,供给主义学派强调结构性减税、放继续复苏,但增速普遍有所放缓。
第一季度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经济同比分别增长7.8%、4.2%、4.1%、4.0%、6.2%和7.2%,增幅比上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进入第二季度后,相关经济指标显示,主要经济体增速仍在继续放缓。
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当前,不少国家经济复苏仍离不开刺激政策的推动,微观主体生产和投资活动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主要表现在:一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5月份美国失业率回升至9.1%,欧元区失借鉴。
一是结构性减税。
尽管我国宏观税负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相比并不算高,特别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要低不少。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发达经济体承担了很多的社会保障责任,而当前中国的宏观税负还未能承担很多的社会保障责任,从这个角度,中国的宏观税负有所偏高。
因此,可以通过结构性减税,激业率高达9.9%,日本失业率为4.5%。
二是发达国家私人部门需求疲弱,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价仍在下降,消费者信心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低落。
三是美欧等国金融体系仍有待修复,生产、消费和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继续受到制约。
四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过热后的“硬着陆”风险,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抵御外部冲击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宏观调控处于两难境地,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难度加大。
五是在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减弱、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经济回升复苏也势必会受到较大负发微观主体的活力。
二是放松管制。
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放松行业管制与准入政策,可以给予微观主体以正向激励,提高供给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责任编辑赵雪芳)面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
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继续过剩,美元持续贬值,加上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波澜再起,以及美国国会对削减财政赤字和提高国债限额分歧严重,导致市场投机活动和避险行为明显增多,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性上升。
与此同时,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振荡走高,目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仍高达每桶90美元以上,农产品价格继续震荡上行,截至5月末涨幅超过25%。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和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全球股市宽幅振荡,5月份欧元区、日本、澳大利亚、台湾地区股市均跌破年初水平,美国、英国、新西兰也仅略高于年初水平;主要国债收益率窄幅波动,保持基本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普遍上涨,通胀压力正向全球范围扩散。
新兴经济体为抑制经济过热普遍收紧货币政策,利差扩大和货币升值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加之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导致通胀水平上升。
5月份,巴西、印度、俄罗斯、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到6.5%、9.1%、9.6%、4.2%和4.5%,均高于6月份或与6月份持平。
受2010年高基数影响,一些新兴国家的同比价格涨幅有望在今年年中见顶,但以多大幅度回落还很难预料。
目前,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发达国家消费价格指数也普遍上扬,第一季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分别同比上涨了2.1%、5.3%、1.8%、2.1%、2.6%和2.3%,涨幅比2010年平均水平高0.3~0.8个百分点,而4月份和5月份涨幅也普遍高于第一季度,但日本仍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年初以来,先后采取加息行动的国家有巴西、中国、泰国、韩国、匈牙利、印度、越南、以色列、俄罗斯、波兰等10多个。
近期,印度央行将基准利率大幅上调50个基点至7.25%,为连续第9次加息;俄罗斯央行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5%,为今年年初以来第2次加息;巴西央行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2.25%,为年初以来第4次加息,从而使其基准利率水平成为全球最高;中国自2010年10月份以来已连续5次加息;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也都采取了次数不一、程度不同的加息行动。
4月初,欧洲央行首次宣布加息,将其基准利率由1%上调至1.25%,拉开了发达经济体加息的序幕。
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加息预期也在持续升温。
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世界经济复苏正处在由政策推动向依靠私人部门需求带动自主增长的转变阶段。
下半年世界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复苏态势,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全年增幅比2010年可能有所回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份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3%,低于2010年的5.1%;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2%,发展中国家增长6.6%,均比上年低0.8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全球通胀压力仍不可低估,一些国家有可能会呈现“滞胀”的局面。
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初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季度增长9.7%,第二季度增长9.5%。
在以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作用下,第二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但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工业生产增长有所加快,扭转了前期放缓的态势。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从月度数据看,2~5月份增速分别为14.9%、14.8%、13.4%和13.3%,6月份增速回升至15.1%。
上半年,重工业同比增长14.7%,轻工业增长13.1%,分别比上年回落4.7个和0.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以来,汽车产量连续同比少增;粗钢、生铁产量增幅控制在10%以内;发电量增速加快;水泥、平板玻璃、氧化铝等产量增长较快。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势强劲。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高速铁路等建设提速,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6%,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分产业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0.6%、27.1%和24.7%,其中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增幅比第一季度分别提高近10个和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幅则有所回落。
房地产业投资增长32.9%,高于同期总投资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9%。
民间投资、中西部投资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但前期消费热点降温。
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均低于2010年同期;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扭转了今年3月份以来增速逐月下滑势头。
汽车、商品房及相关领域消费明显降温,上半年汽车类销售同比增长15%,增速比2010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0%,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5%,回落7.3个百分点。
进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外贸顺差近期再度扩大。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8%,其中出口增长24%,进口增长27.6%,累计贸易顺差449.3亿美元,扭转了第一季度逆差局面,但同比减少18.2%。
受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和外需减弱等因素影响,加工贸易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对美国和欧盟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均低于同期总出口增速。
大宗商品进口呈“量稳价升”态势,上半年铁矿砂进口3.3亿吨,增长8.1%,进口均价上涨幅度高达42.5%。
居民消费价格继续攀升,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在高位运行,上半年同比上涨5.4%,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6.4%,创三年以来新高。
食品价格涨幅较大,6月份同比上涨同比涨幅高达57.1%。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环比与上月持平;其中,包括房租、水电、燃气价格在内的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2%。
6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1%,环比涨幅与上月持平。
货币政策继续收紧,信贷投放增速回落。
年初以来,央行已连续三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3.5%和6.56%,存款准备金率为21.5%。
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速明显回落,6月末M2和M1余额分别达78.1万亿元和27.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和13.1%,增幅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重点领域支出得到加强。
1~5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2%,完成全年预算的50%以上;主体税种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个人所得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资源税分别增长34.8%、40.2%、40.3%和44%。
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0.9%,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务、住房保障支出增幅均达35%以上。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依然复杂多变。
从国际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干扰全球经济复苏,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有可能影响我国外贸出口。
从国内看,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不会轻易出现放松,同时调结构、转方式任务仍艰巨繁重,但我国经济基本面保持良好,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完全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增长9.5%左右。
投资增速不减,消费和工业生产增速回升。
下半年,伴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望加快推进,将带动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投资增长。
同时,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的逐步推进,水利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性重大项目投资将呈快速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