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016年广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和2017年展望

1.2016年广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和2017年展望

2016年广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和2017年展望*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1摘要:2016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广州市坚持稳中求进,通过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措施,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2017年,面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广州市将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力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增长的预定目标。

关键词:广州经济形势展望一、2016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6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呈现出“稳、进、优”的特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基本判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产比重持续提升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与2015年(8.4%)比,基本持平,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分别较全国(6.7%)、全省(7.5%)高1.5个和0.7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8.1%)、上半年(8.0%)、一季度(8.0%)分*本研究报告系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广州城市综合发展决策咨询团队”研究成果。

1课题组长:黄平湘(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涂成林(博士研究员);成员:冯俊、陈婉清、李俊、周凌霄、黄旭、汪文姣;执笔:李俊、周凌霄别提高0.1个~0.2个百分点。

从三大产业来看,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40.04 亿元、5925.87亿元和 13445.0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下降0.2%,第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6.0%和9.4%。

三次产业结构为 1.22:30.22:68.5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同比提高1.4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0%,继2015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度超过七成后,再次保持良好势头。

(二)从生产领域来看,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工业生产稳中提质、服务业较快发展——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16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60.30亿元,同比增长0.1%。

农产品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水果产量增长1.5%,其中甘蔗增长3.5%;肉类产量下降4.6%,其中牛肉产量增长8.4%。

——工业生产稳中提质2016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56.25亿元,同比增长6.5%。

与2015年(6.4%)相比,继续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

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达到9693.48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较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

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下,汽车制造业持续回暖,总产值增长12.6%,增速较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汽车产量262.88万辆、销量262.59万辆,分别增长19.0%和17.2%,比全国汽车产、销增速分别高4.5个和3.5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一是国际交通枢纽功能增强。

2016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977.66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位。

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4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84.97万标箱,均位居全球前列。

货物周转量、货运量、旅客周转量、客运量比上一年同比分别增长62.6%、11.6%、7.0%和6.8%。

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

金融业增加值达1800亿元,占GDP比重(9.18%)同比提高0.18个百分点;增长11.1%,快于GDP 增速。

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扩大,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7530.20亿元和29669.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8.7%。

(三)从需求领域来看,消费稳中有升,投资缓中趋稳,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消费稳中有升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06.49亿元,同比增长9.0%,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9.2%和7.7%。

与居民消费质量提升和品质改善相关行业的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化妆品类和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9%、16.6%和12.9%;网上消费保持热度,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20.7%。

出行类商品增势向好,汽车类零售额增长9.6%,增速逐季提升;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虽然受原油价格影响下降1.1%,但呈逐季收窄态势。

——投资缓中趋稳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03.59亿元,同比增长8.0%。

其中,全年工业投资完成713.92亿元,增长-5.4 %。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完成 2540.85亿,增速达18.9%。

三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8%和1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0.2%和55.4%。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8566.92亿元,同比增长3.1%,与2015年(3.5%)的增速相比,略有下滑,但增幅仍远高于全国(-0.9%)和全省(-0.8%)增幅;其中进口总值为3379.87亿元,增长3.3%,高于全国(0.6%)和全省(0.01%)。

出口总值5187.05亿元,增长3.0%,高于全国(-1.9%)和全省(-1.3%)。

(四)从运行效益及环境来看,财政收支保持平稳,企业经营效益较好,价格水平保持稳定——财政收支保持平稳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3.85亿元,同比增长5.2%。

其中税收收入1062.27亿元,增长5.5%。

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41.3%和15.7%,企业所得税增长8.3%,而增值税下降5.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3.68亿元,同比增长12.5%。

——企业经营效益较好一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好、亏损面收窄。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30.16亿元,同比增长8.0%,比上年同期提升7.0个百分点。

企业亏损面为20.24%,比前三季度(21.50%)收窄1.26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超百亿。

二是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迅速。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达到27.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利润增长6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增长27.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利润增长19.4%,以上三个行业合计实现营业利润占比超八成。

——消费价格水平稳定2016年,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涨幅较前三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

其中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2.7%和2.8%。

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六升二降”,涨幅居前三位的是衣着类(5.9%)、食品烟酒类(4.4%)、居住类(2.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0.4%和0.3%。

工业品价格降幅持续收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下降1.5%,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2%,降幅分别连续11个月和12个月收窄。

(五)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降本增效成效显现——深化改革催生新动能一是市场活力增强。

新登记企业快速增加,2016年,全市新登记内资市场主体达24.21万户,同比增长17.6%,平均每天新登记663家;注册资金达7702.55亿元,同比增长42.5%。

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6个、投资272亿元,中远海运散货、思科中国创新中心、中铁隧道总部等一大批枢纽型总部企业落户广州。

二是小微企业增长较快。

减税降费政策发挥作用,给予实体经济更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保持活跃。

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工业总产值4358.85亿元,增长7.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2.3%。

三是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新设企业 1.42万家,注册资本159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和65%,其中新增金融及类金融企业910家。

中交、中铁、中铁建等功能型总部落户,广汽丰田三期等骨干项目开工。

形成100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市场监管企业信息信用平台等政策走在全国前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31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降成本增效益成效显现2016年以来,全市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政策文件,全力推进“去降补”5大任务,供给侧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新实效。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1.4 %,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一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 2.9%。

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30.16亿元,增速为8.0%;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53.88亿元,增速达27.1%。

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减负成效明显,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7%的同时,税金总额同比下降5.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4.8%)比上年同期减少0.5个百分点。

“营改增”政策效果显现,服务业企业税负总体降低,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两项合计同比下降2.7%。

——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财政投入和孵化器双倍增计划顺利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近190家,孵化器总面积超800万平方米。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速(7.3%)快于工业平均水平(6.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6.0%)较上年(45.0%)提高1.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0个百分点。

(六)新经济引领产业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成长势头良好2016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稳健,增加值分别增长6.6%和7.5%,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1个和1.0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

与软件、商务、科技等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

1-11月,规模以上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2.5%、26.6%和16.2%。

汽车、电子、石化、电力热力、电器机械、通用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医药等8个工业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合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70.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引领服务业增长,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97.2%。

——新产品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装备类产品增势良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增长17.0%,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分别实现产量43.57万台和2287套,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