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常识
心火之气,宣通不及, 则现血痹,神倦、口淡、 血寒等病。 宣通太过,则现舌痛、 喉痛、心跳、心烦等病。 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 虚。宣通太过者,中气 虚,金气不降也。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肺金之气
肺金之气,收敛不及, 则现汗多、头晕、发热、 咳逆、上气、遗泄、尿 多、痿软等病。 收敛太过,则现恶寒、 粪艰、胸闷、无汗等病。 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 疏泄;收敛太过者,火 气不能宣通也。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养性论》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 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
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养性论
圣人所以制药饵者, 以救过行之人也。 故愚者 抱病历年而不修一行 缠苛没齿终无悔心。 此其所以歧和长逝, 彭跗永归,良有以也。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十二经主病歌
膀胱经不降、肾经不升主病 膀胱不降恶寒甚 项背强直荣卫病 小便病热非膀胱 不纳病寒肾责任 肾经不升遗利寒 尻疼不寐坐不定 口淡面灰冷命门 寒水克火阳亡论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十二经主病歌
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 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 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 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 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宣通也。 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过,则现舌痛、 喉痛、心跳、心烦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 不降也。 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 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 也。 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 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 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 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 火愈少也。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十二经主病歌
胆经不降主病 胆经不降呕咳胀 耳目额腮口齿项 消冲泄肾又贼中 危哉寒下而热上 协热下利与入室 往来亦非实邪状 此经能决十一经 不独肝经升不畅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十二经主病歌
肝经不升主病 肝经不升痛遗淋 痢痔血肛汗疝豚 便气阴寒诸下热 带月癥半漏吹崩 目舌消虫燥绝缩 诸风百病尽虚征 陷而忽冲成阳亢 欲平阳亢降胆经
正者,阳; 邪者,阴。
自愈力、免疫力
总论· 基本理念
人之阳气
总论· 基本理念
万法皆从此中来
纯阳:电源、能量源
三纲:纲领、主干、主线
五常:常规、网线
正
衡
通
健康很简单 - 养阳气
• • • • • 1、通经络 2、调五脏 3、正脊柱 4、常开心 5、积功德
• 生活处处皆养生 • 健康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总论· 基本理念
不同医学体系特点分析
《黄帝内经》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疾病因缘分类
1 西医 2 汉医(中医) 3 藏医 4 佛医 5 道医 6 无药医学常用分类
无药医学常用分类
三奇养生· 自然疗法
— 健康从
开始
主讲:岳民江
岳民江 大成智慧与无药医学终生推行者
使命:传承 传播
课程特点
• • • • • 一 体验 互动 训练 能力是用身体来学习的 训练而不是记笔记 体验而非理论学习 当下掌握,一生不忘
• 二 应用 贯通 加强 • 初步了解 立刻应用 融汇贯通 再次加强
不同医学体系特点分析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肝木之气
肝木之气:疏泄不及, 则现无汗、尿少、粪难、 腹痛、胁痛、妇人月经 来迟等病。 疏泄太过,则现自汗、 尿多、遗精、发热、头 晕、耳鸣、妇人白带, 月经来早等病。 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 气不足;疏泄太过者, 金气不足也。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心火之气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十二经主病歌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十二经主病歌
总诀 中气如轴经气轮 旋转升降是平人 胃胆包心膀肺降 脾肝三小肾肠升 五行生克原一化 六气和合病则生 温清补泻复升降 圆运动法说与君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十二经主病歌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十二经主病歌
肺经不降大肠经不升主病 肺经不降咳痰短 汗百痿痈烦寒喘 声泪涕喉肿晕鸣 胆胃肾痨殃非浅 大肠不升痔漏肛 泻利此经不尽管 便坚肺胃痛肾寒 热实肠痈与外感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十二经主病歌
心经心包经不降、小肠经三焦经不升主病 心经不降神明惑 舌红非常并非热 小肠不升分水难 腹痛尿赤大便白 心包不降觉心烧 肾水增寒中土绝 三焦不升水土寒 少腹干热乃木邪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相火之气
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 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 便不固等病。 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 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 有相火不降之病。 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 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 灼于外,而发烧热也。 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 少也。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木火土金水
人体脏腑结构图
快速掌握养生祛病核心要点
快速掌握养生祛病核心要点
总论· 基本理念
如何化繁为简掌握精髓
正 气
—— 《黄帝内经》
中医“火神派”始祖郑钦安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 《医理真传》、《医法圆 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 《医理真传》中,最后附有一段附录: 标题为《禳久病不愈一切怪症、奇疮善法,小 神作祟亦同》
中医“火神派”始祖郑钦安
“凡人家中,最难免者疾病,感之轻浅,医药可愈。 设或感之太重,三年两载,医药无功,此等疾病,非前世罪孽冤缠,即 今生不知检束,积罪累愆之所致也。 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弟、为人兄、为人夫者,急宜反生修德,多行善 功,或终生戒食牛、犬,或全家斋敬九皇。或买鱼物而放生,或施棺木 而修路,方便时行,阴功广积。斋诚涤滤,虔具悔罪祈恩,解厄消灾疏 文,先申中宫,次申城隍,次申东岳,当空焚之,或可转危为安。 余常以此法教人,应验屡屡,亦可以补医药之不逮出。”Leabharlann 道德与身心医学
万病从心生, 打开心结治百病。
道德缺陷,是很
多疾病发生发展 的内在根源。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知识
• ■一、中医的历史、 基本特点 • ■二、阴阳学说 • ■三、五行学说 • ■四、经络学说 • ■五、中医辨证: • 1、八纲辨证 • 2、脏腑辨证 • 3、气血辨证 • ■六、四诊合参:望 闻问切 • ■七、易学与中医 • 1、易学、易经的基 础知识 • 2、河图、洛书的基 础知识 • 3、八卦的基础知识 • 4、易学与中医的关 系及应用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肾水之气
肾水之气,封藏不及, 则现阳越,头晕、发热、 足肿等病。 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 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 也。 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 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 坚固也。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脾土之气
脾土之气,运化不及, 则现腹满、停食、上吐、 下泻、四肢不举、全身 倦怠等病。土气填实, 则不能运化也。
1 食源性 2 医源性 3 药源性 4 情源性 5 时源性 6 空源性 7 先天性 8 遗传性 9 传染性 0 外伤性
论大医习业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 三部九候 、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 张苗、靳邵等诸部 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 得为 大医。 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 于医道者矣。 又须涉猎群书,何者? 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 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 之事。 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 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 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 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总结 胆胃肺与肝脾肾 陷逆诸病六经任 逆不病寒陷不热 逆寒火虚热本性 右虚左实上下根 升降四维中央问 内伤诸病治不难 最难伤寒与温病
胃经不降主病 胃经不降呕吐 口岁 噯痞胀眩惊不寐 血衄痰热与渴烦 浊带遗利鼓肿辈 实则发狂或食停 其它皆是虚之类 胃是诸经降之门 肺胆不降胃受累
五行圆运动——万法皆从此中来 十二经主病歌
脾经不升主病 脾经不升利清谷 满肿带浊脐下筑 便血后重腰膝酸 关节湿疼冷手足 身重口干不用肢 黄疸疟癥皆虚目 脾是诸经升之关 肾肝不升脾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