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第一册《劝学》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2.字音参省臾镂刻跬步等3.通假字如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4.课文内容文章的重点是什么?三个分论点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5.背诵重点段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一段《师说》1.韩愈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2.字音句读嘉经传官盛则近谀郯子老聃苌弘3.本文是怎样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的?4.基础知识古今异义词学者小学从而不必众人重要词语解释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句读术业有专攻士大夫之族年相若不拘于时词的活用吾从而师之而耻学于师孔子师郯子《琵琶行》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写作本文的背景。
2.背诵全诗,牢记名句。
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正字音湓浦口铮铮悯然贾人迁谪荻花管弦呕哑六幺嘲哳钿头虾蟆陵4.古今异义词因为向前老大5.多义词言命数为暂轻泣(它们在文中出现,意义分别是什么)6.作者是怎样描写琵琶女的音乐的?7.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
第一次诗人送客闻琴(暗写)第二次彼此相见,琵琶女奏《六幺》《霓裳》(明写)第三次“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明写)8.找出文中有哪些状语后置句,哪些省略句9.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现实?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息窒震撼嶙峋躁焦煦和听聆.正字音1.3.作者乔治桑的简介国别作品4.内容理解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出名震世界的《田园交响乐》,这与本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荷塘风起》1.字音澹澹鸮停刹蓓蕾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品味赏析文章优美的语言《古代诗歌二首》1.陶渊明字号经历品格作品2.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3.哪些诗句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心情?4.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5.背诵这首诗《山居秋瞑》1.王维的经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风格2.内容理解: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寄托了怎样的感情?诗人对官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怎么表现出来的?3.把握诗歌景中寓情,以动衬静的手法4.秋暝浣女竹喧5.背诵这首诗第二册《沁园春长沙》1.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欣赏诗歌精当、形象有表现力的语言。
例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上下阕的内容:上阕:下阙:4.拼音沁舸遏寥廓峥嵘5.积累毛泽东诗词名句《离骚》1.文学常识:屈原,战国时期出国人,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政治理想“美政”。
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崇高精神。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3.背诵全文(尤其是老师指出的重点划线句子)4.本文有何艺术特色?如, 联想和想象比兴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为了忘却的记念》1.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题目有何深意?2.鲁迅的生平及作品有什么作用?,.文中用了那些典故3.4.背诵理解“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5.左联五烈士是哪几个?重点写了柔石,他又怎样的性格?6.数读课文,体会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拼音悼词诅咒譬如芜杂豁然开朗卓有成效2.马克思的生平,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3.关于悼词悼词是对死者哀悼的话,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以及享年,死者的身份职务;然后写一生中的成就贡献,并简要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追悼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它也是讲演辞的一种,具有演讲辞的某些特点。
4.体会悼词悲痛深沉的感情及本文的语言《林黛玉进贾府》1.了解曹雪芹及其著作和《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拼音敕造盥沐阜盛甬道轩昂惫懒笑靥商埠3.课文注解4.熟悉人物肖像描写的精彩片断,如林黛玉、三纯、贾宝玉、王熙凤5.课文内容把握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峰三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6.体会安排人物出场上的匠心。
例如,王熙凤的出场是怎样写的?《鸿门宴》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2.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物是如何刻画的?如,个性化语言及对照手法3.内容鸿门宴的由来,故事梗概4.主要人物形象项羽刘邦5.文言知识归纳A多义词(在文中找出下列词,出现几次每次的意义分别是什么)为军当说幸善从事亡去故足如辞置坐B活用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句式C.宾语前置客何为者沛公安在《赤壁之战》1.了解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2.字音枭雄长坂芟夷强弩之末王室之胄鲁缟3.多义词例如:方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助画方略操军方连船舰挟天子以征四方4.人物形象分析:孙权诸葛亮鲁肃周瑜《荷花淀》1.注音席篾吮吸澄清凫水梭鱼2.孙犁的作品白洋淀派诗体小说5.熟悉故事情节6.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妇女形象地分析水生嫂:水生第三册《报任安书》1.背诵《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如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3.词语的解释,看课文注释4.古今异义词例如,下流多谤议。
古义: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义;卑鄙龌龊5.词的活用,声闻邻国,是动用法,使……听到6.多义词,例如,其次不辱身,使受辱;囊者辱赐书,敬词,意使对方受辱7.文言句式找出文中的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如,教以慎于接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等8.文学常识:《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体例是:《富有的是精神》1.明确演讲稿的写法2.解释词语洗礼:名副其实无的放矢目空一切千头万绪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词义辨析:抱怨报怨抵抗抵挡抵制《苏武传》1.文学常识班固及其《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的时间起止为到它的体例为12本纪8表十志70列专2基础知识梳理(1)多义词例如,以少以父任,(2)古今异义词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卧起操持武使匈奴明年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且陛下春秋高皆为笔下所成就单于视左右而惊(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例如,汝为人臣子(女,通汝,表示你)(4)词的活用舆归营(舆本意是车子,翻译为“用车子拉着,名词用作动词”) 单于壮其节(形容词已动用法,以……为壮美)(5)文言句式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句。
倒装句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3.课文内容分析:重点在苏武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刻画着一形象的方法(如对比手法,细节等)苏武形象:《敬畏自然》1.学习本文要注重感悟。
如,人与自然应建立怎样的关系(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理解自然);在作文中还可以涉及到环保意识2.课文注释,字词拼音词语解释,奖掖,妊娠,蠕动,颐养天年,藐视,寿终正寝等等3.近义词的辨析诞生/诞辰淹没/湮没驱使/驱赶沟通/沟通变幻/变换《天论》1.文学常识:荀子,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荀子的思想,荀子散文的著作风格是什么?2.荀子在文中表现的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注音;不忒,强本而节用,本荒而用侈,畜积等4.梳理课文的通假字5.实词的解释天行有常怪星之倘现,循道而不忒,养略而动罕等6.多义词例如,时养备而动时(符合天时)受时与治世同(天时)望时而待之(四时,名词)7.词语的活用,重点意动用法,如,怪之可也(对……感到奇怪)大天而思之(以……为大,尊敬)《陈情表》1.背诵全文(老师以前强调的划线句子要求能准确默写)2.本文注释如,见背,指去世;门衰祚薄,祚指福气薄,处,卒等3.古今异义词星火,奔驰,高速,不行,寻辛苦,除指出古今异义,能灵活运用于文言文翻译中4.一词多义例如,行行年四岁(经、历动词)九岁不行(走路,动词)余嘉其能行古道(施行,实施)5.词的活用例如,历职郎署(名词活用为动词,职,做官)5.课文内容:结合李密的经历及在课文内容思考李密为什么不去应召,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抒情技巧6.《我不是个好儿子》一、字音字词注释:门闩(shuan)等二、本文语言的特点: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三、母亲的人物形象的特点《项脊轩志》1.文学常识:归有光的介绍2.字词(字音呱呱(gū)、先妣(bǐ)长号(háo)扃牖(jiōngyǒu)等课文下的注释)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小事,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都江堰》1.文学常识:余秋雨简介,都江堰简介2.字词(注音及解释):颓壁残垣涣然焕然卑处一隅遴选衮衮诘问等等4.本文的写作手法:⑴语言上的特点.李冰父子和其他封建官员如何对比的?⑵对比手法的运用:都江堰和长城本文的写作主旨.5《兰亭集序》.文学常识1《兰亭集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王羲之简介等等齐彭殇激湍流觞曲水趣舍万殊2.字音:癸丑楔事4.字词:⑴通假字:,去。
通“趋”,往虽趣舍万殊趣, ⑵古今异义:, 今:认为古:把它作为以为引以为流觞曲水今:胸前古:胸怀抱负, 或取诸怀抱怀抱今:次要的古:它的旁边列坐其次其次今:因果连词古:表凭借;表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游目骋怀所以今:文雅古:这篇文章斯文亦将有感于斯文⑶词类的活用。
驰骋)使。
使。
游,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尽)足以极视听之娱(形容词活用动词,感到高兴)当其欣于所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⑷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后之览者⑸一词多译:等之致临, 一(例:一觞一咏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修期等背诵全文.5兰亭盛会:信可乐也(乐)兰亭集序盛会感触:生死之辩(悲)作序目的:引发共鸣(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第四册复习提纲《屈原列传》理结构:身才.1(一)由“任”而“疏”怀王疏写作离屈原列传屈平被”怀王客(二)见“黜”而“迁顷襄即位屈原被时代悲剧屈原一生与楚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三)自投汨高贵品质(四)死后影楚辞有人楚国灭亡2.字音:娴于辞令属草稿未定惨怛温蠖相形见绌渣滓等等3.古今异义穷古:处境困难今:贫穷师古:军队今义:教师颜色:古:脸色今:色彩4.词类活用:。
直使。
正屈平正道直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形容词用做动词阐明明道德之广崇出于污泥皎然泥而不滓者也名词用做动词在国外在国内外欺于张仪方位名词做状语,,故内惑于郑袖, 形容词做动词,诋毁说坏话短屈原于顷襄王方正的人方正所不容也形容词作名词, .文学常识5 关于司马迁和《史记》的介绍《贝多芬百年祭》1.关于贝多芬和萧伯纳的简介2.本文的主旨(第二教材).本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3.一,贝多芬倔强的反叛性格,二写了他振聋发聩、催人进奋的音乐对比手法, 和其他同时代的音乐家对比,突出贝多芬的个性特征。
《藤王阁序》1.文学常识有关王勃的介绍初唐四杰2.字音星分翼轸瓯越沔命运多舛意兴遄飞等等3.通假字俨骖绯于上路俨,“严”云销雨霁销,“消”句意:云消雨停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通“几”,细微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