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古代诗歌五首

20.古代诗歌五首

20.古代诗歌五首国学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五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4.学习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自主突破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青未了.(liǎo)怆.然(chuàng)决眦.(zì)B.天涯.(yá)腊.酒浑(là)浩.荡(hào)C.拄杖.(zhàng)箫.鼓(xiāo)衣冠.(guàn)D.鸡豚.(tún )岱.宗(dài)凌.绝顶(líng)解析:“衣冠”的“冠”应读:guān 。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望岳》——唐——杜甫B.《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C.《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D.《己亥杂诗》——明——龚自珍解析:龚自珍是清朝文学家。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D 解析:正确的划分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独怆然..而涕.下()()(2)荡胸生曾.云()(3)自缘.身在最高层()(4)拄杖无时..夜叩门()(5)落红..不是无情物()4.(1)悲伤的样子眼泪(2)“曾”同“层”(3)因为(4)岁时(5)落花5.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唐代的。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落寞情怀。

(2)《望岳》作者是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自号“”,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3)《登飞来峰》的作者_______是_____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通过诗人登上高山之塔,表达了诗人向往登上最高层的壮志和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的人生态度。

(4)《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对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其中,两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5)《己亥杂诗》的作者_______,_______代思想家、文学家。

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的坚强性格和无私献身精神。

5.(1)《陈子昂集》陈子昂孤独遗世、独立苍茫(2)唐杜甫子美少陵野老诗史望高大雄伟(3)王安石北宋敢于进取、积极向上(4)《剑南诗稿》陆游务观放翁南宋田园生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龚自珍定庵清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6.对杜甫的《望岳》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解析: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合作探究7.《登幽州台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诗人独自登上幽州台,面对着燕昭王纳贤之地深感自己英雄空老,报国无门不禁怆然泪下的凄凉画面情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英明君主的渴望和人生的孤独感。

8.《望岳》一诗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8.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

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拓展延伸10.《登幽州台歌》并未写作者登台之后所见之景,假如你就是诗人陈子昂,请描绘一段景物来描绘自己此时的心情。

10.答案略。

当堂测试(一)(2016·江苏淮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全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1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案:12.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二)(2016·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眷泥更护花。

13.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答案:13.展现了诗人在日薄西山之时,挥动马鞭一路向西,直奔远方的情景。

诗人无限感慨中表现出洒脱豪放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另一方面离别又是轻松愉悦的,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14.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14.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以落花自喻,写出自己虽辞官仍要像落花化为春泥护花一样,表达了始终为国家献身的精神。

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味诗歌的内涵。

2.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自主突破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怆.然(chuàng)流涕.(tì)青未了.(liǎo)B.决眦.(zī)箫.鼓(xiāo)足鸡豚.(tún)C.岱.宗(dài)自缘.(yuán)腊酒浑.(hún)D.拐杖.(zhàng)叩.门(kòu)凌.绝顶(líng)解析:“眦”应读:zì。

2.默写下面的名句。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3),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4),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5)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6)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7)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1)自缘身在此山中(2)柳暗花明又一村(3)落红不是无情物(4)念天地之悠悠(5)荡胸生层云(6)一览众山小(7)独怆然而涕下3.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填空。

(1)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2)杜甫的《望岳》一诗,“钟”在这里是“”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的人生哲理。

3.(1)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2)积聚、汇聚人格化神奇秀丽(3)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此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其他三项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解析: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理解不准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中诗人通过抒发登台的感慨,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B.《望岳》一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C.《游山西村》全诗围绕“游”字,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D.《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愿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

解析:《游山西村》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喜爱与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胸怀7.表面意思是,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报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也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句诗含着怎样的哲理8. 寓含的哲理是:只要我们能够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敢于开拓,奋发前进,那么前方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9.如何赏析《己亥杂诗》的最后两句9.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拓展延伸10.《登飞来峰》和《望岳》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10.(1)借景抒怀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曙,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2)蕴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