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奔腾》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3、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4、对比欣赏二胡曲《赛马》和马头琴曲《万马奔腾》5、创编舞蹈动作表演《万马奔腾》教学重难点: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2、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创设环境:用凳子围成两层半圆圈,形似蒙古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在上课之前那,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我来做,你来猜》。
(老师来跳民族舞蹈:(1)藏族舞蹈《》(2)维吾尔族舞蹈《大阪城的姑娘》(3)蒙古族舞蹈《》二、聆听《万马奔腾》1、说的不错,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为祖国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了解他们的音乐以及特有的民族乐器,咱们先来聆听一首乐曲吧!看你能听出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完后告诉老师。
播放乐曲(第一遍聆听)2、这就是由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万马奔腾》。
3、说到马头琴,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吗?(生自由交流,师补充)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等。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4、关于马头琴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播放视频)5、现在知道蒙古族人民为什么喜欢马头琴了吧,让我们再回到《万马奔腾》这首曲子上来,介绍作者(出示照片)这首马头琴曲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所创作。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
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
6、乐曲创作背景针对这首乐曲,作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
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
当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
马的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着作者。
他忘不了这匹马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写了这首乐曲。
让我们再来感受马头琴乐队带来的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第二遍聆听乐队)三、创编1、齐·宝力高用一把马头琴就可以展现万马奔腾的气势,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自由创编舞蹈动作2、表演随着音乐起舞五、结束:1、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同学网上查找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下节课交流。
2、让我们骑上自己的骏马,踩着音乐的节奏,离开教室,结束我们的草原之旅吧!4、你觉得马头琴的音色是怎样的呢?(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关于马头琴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到网上找找资料,下节课交流。
4、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马头琴带来的《万马奔腾》。
视频聆听(第三遍聆听)A、介绍作者(出示照片)这首马头琴曲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所创作。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
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
其演奏曲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等。
B、乐曲创作背景《万马奔腾》是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针对这首乐曲,作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
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
当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
马的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着作者。
他忘不了这匹马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写了这首乐曲。
C、刚才我们聆听的是马头琴独奏,在聆听乐曲当中,你听出了作者的心声了吗?让我们再来感受马头琴乐队带来的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第四遍聆听乐队)D、你能比较一下马头琴乐队和马头琴独奏的《万马奔腾》有什么不同呢?独奏——一气呵成乐队——加入了引子部分5、感受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万马奔腾》同学们以前你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就在去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齐·宝力高和80名马头琴演奏家以及40名舞蹈演员共同表演了这曲《万马奔腾》,相信细心的同学应该还有印象,让我们重温那壮观的场面吧!播放课件(第五遍聆听奥运视频)三、对比欣赏二胡曲《赛马》和马头琴曲《万马奔腾》1、描写草原万马奔腾景象的作品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吗?2、聆听二胡曲《赛马》3、你喜欢哪首作品?(自由畅谈)四、创编表演1、创编齐·宝力高用一把马头琴就可以展现万马奔腾的气势,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自由创编舞蹈动作2、表演随着音乐起舞五、结束:1、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同学网上查找有关马头琴来历的小故事,下节课交流。
2、让我们骑上自己的骏马,踩着音乐的节奏,离开教室,结束我们的草原之旅吧!《万马奔腾》相关资料赵晗《万马奔腾》这首曲子是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所创作。
是他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一、介绍作者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
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
其演奏曲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等。
齐·宝力高,是当今马头琴艺术世界第一人;中国国家一级演奏家;中国马头琴学会会长;蒙古国马头琴协会名誉主席;日本国马头琴交流协会名誉会长。
198 6年创建“齐·宝力高野马马头琴乐团”,1993年获国际青年艺术节大使奖,1 996年获全国色拉西马头琴大赛大师奖,2001年《万马奔腾》获攫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蒙古国授予成吉思汗奖章,2005年在世界最高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举世瞩目的马头琴专场音乐会。
他先后三次改进马头琴,多次演出访问亚、欧、美、非四大洲国家和地区。
二、马头琴1、介绍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
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
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显著丰富了马头琴族乐器系列,在音色上仍保持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2、马头琴的来历关于马头琴的来历,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听说过。
很早很早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名叫苏和。
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浑身雪白,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又美丽、又健壮,它嘶鸣起来,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
几年以后,小马长成了膘肥体壮的大白马。
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的白马夺得锦标后却被王爷抢去了。
白马日夜思念主人。
一天,王爷骑白马正在亲友面前炫耀,不料被马摔得头破血流。
白马挣脱了缰绳,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跑回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
苏和失去心爱的白马悲痛欲绝,日夜守在白马的尸体旁不忍离去,几天几夜都没有入睡。
这天晚上,苏和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白马活了,向他欢蹦乱跳地跑来,嘴里不住地嘶鸣着,苏和也呼唤着向白马跑去,就在这时他惊醒了,举目远望,四野茫茫,苍穹像蒙古包一样罩盖下来,草原上,马群滔滔,羊群像天上的朵朵白云,但就是不见他心爱的白马。
只有它那动人的嘶鸣还在耳边回响,他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怀念,想着想着终于醒悟过来。
于是,苏和就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用马尾搓成琴弦,拿套马的杆子做弓,并按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了草原上的第一支马头琴。
拉奏起来,就好像梦中听到的声音一样。
苏和拉起马头琴,用哀怨、愤怒的琴声诉说着蒙古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王爷、牧主的深仇大恨;用嘹亮、优美的琴声表达出人民对牲群、草原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蒙古族人民的心声。
夏夜,当人们漫步在草原的牧场上,或是城镇的街道旁,一缕悠扬而激越的琴声传来,感人肺腑,沁人心脾,这便是马头琴的乐声。
3、马头琴的音色:马头琴的扬长音色,带出一丝凄凉,又包含着些许感伤,还穿插着一份渴望的情绪,每每听到马头琴声,便让人有无限的遐想。
马头琴声韵悠扬,音色优美,即深沉、深邃、深情,又如泣、如诉、如吟,最适合于独奏或伴奏长调、呼麦的演唱。
三、创作背景针对这首乐曲,齐·宝力高在一次那达幕赛马大会上亲见一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
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
当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
马的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着他。
他想马儿为了自已的主人拼命地跑到终点,献出了自己珍贵的生命,而人有时连马都不如,常常背叛自己的信念和主人,他忘不了这匹马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马有时却比人好,同时他也想起成吉思汗当年勇往直前的情景,他认为成吉思汗的后代应该象祖先一样永不停息奋勇向前。
同时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而创作了这首描写万马奔腾的马头琴曲。
这首曲子,世界上的人都特别熟悉。
因为2005年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在反法西斯60周年的音乐会上,齐·宝力高和他的乐团演奏了这首《万马奔腾》。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相信大家也目睹了那一场面。
齐·宝力高和80名马头琴演奏家以及40名舞蹈演员共同演奏了这曲《万马奔腾》,给所有的人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参加08奥运会开幕式演出的节目。
2008年3月1日,他从日本回来开始在全国“招兵买马”,原来的设想是20 08名马头琴手齐奏,但是后来,导演组要求把人数控制在120人。
于是,齐·宝力高从全国6000名马头琴演员中,挑选了180人开始训练,又经过考试剩下了80人,还有40人是舞蹈演员。
为了配合导演提出的要在演奏中增加舞蹈的要求,他就对《万马奔腾》进行了改编,增加了更加新鲜的元素,同时,增加了舞蹈的节奏,把40人的舞蹈有机地融入到豪放悠扬的乐曲当中。
让我们一起来回味当时的壮观场面。
(播放奥运视频)四、曲式分析:作品运用双音程,马嘶等声音形象地摸拟出万马奔腾的动感,在马头琴上充分显示了蒙古人的刚健豪雄的性格。
作者在旋律上紧紧把握住蒙古族的音调;在和声和转调手法上借鉴了西洋;马头琴演奏技巧上是土洋结合,采用了跳弓、自然跳弓、切弓、飞弓等手法,将群马驰骋的速度、精神、声响,以及骑手之紧张、观者之兴奋,特别是万马冲刺刹那间的壮观场景描绘得十分逼真,听者如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