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田开发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a

《油田开发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a

20**—20**学年第一学期《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专业班级 资源2003级姓 名学 号开课系室 油气资源系考试日期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 分阅卷人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1.5分,共15分)1.油层对比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稳定分布(>90%),(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油层组界线)。

2.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喉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孔喉配置关系 3.测井相--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4.储集单元--具有独立的水动力系统,由储层、产层、盖层、底层组成的能封闭油气的基本岩性单元。

5.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所需要的时间。

6.裂缝性储集层--指天然存在的裂缝对储集层内流体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或据预测具有重要影响)的储集层。

7.可采储量--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气量。

8.油层有效厚度--(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油气流的油层厚度。

9.地温梯度--(在恒温带以下,)埋藏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增高的度数。

10.井位校正--(为了提高剖面的精度,充分利用剖面线附近的井资料,)把剖面附近的井移到剖面线上的工作。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 常规地质录井方法主要有岩心录井、_钻时录井_、_岩屑录井_、_钻井液录井_、_气测录井_和荧光录井等六种。

2. 断层破碎带在地层倾角测井的矢量图上可以显示_杂乱_或_空白_模式。

3. 碎屑岩油层对比单元由小到大可分为_单油层_、_砂层(岩)组_、_油层组_、_含油层系_四个级别。

4. 压力降落法利用由__累积产气量__和__气藏压力__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

因此,该储量又称为__压降储量_。

5. 地下的自然电位主要受粒度、分选和泥质含量的控制,而它们又受沉积时的_水动力条件_和__物源供应条件_的影响。

因此,自然电位曲线的变化能反映沉积环境。

6. 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构造情况__、_地层接触关系_、_岩性和厚度变化_、_油气水分布状况__等地质特征。

7. 有供水区无泄水区的背斜油藏中,若两井油层中部海拔相同,当钻遇流体性质相同时,原始油层压力__相等__,反之,流体密度小的压力__大_,密度大的压力_小_。

8. 勘探方案实施过程中,在有油气远景的局部构造经预探井钻探获得工业性油气流后,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可利用___容积法__计算储量,该储量称为__预测__储量。

9. 当钻遇到高压油层时,钻井液的相对密度__降低_,粘度__增大__,切力__(略)增__。

10. 层内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称为__渗透率级差__,该值越大,反映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越__强__,而储层的分层系数越大,反映该储层的__(层间)非均质性__越严重。

三、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每题1分,共5分)1.某井沙一段经岩心分析: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交错层理发育,且具明显的"二元结构"。

自然电位曲线呈箱形——钟形组合。

因此,该段岩心为曲流河相沉积。

( √ ) 2.某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控制储量的可靠程度高于探明储量。

( × ) 3.当钻到油层时,气测井的重烃含量和全烃含量都升高。

( √ ) 4.砂层组A的渗透率变异系数Kv=0.72,砂层组B的渗透率变异系数Kv=0.35。

那么,砂层组B相对砂层组A均质。

( √ ) 5.已知某井钻遇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00米,钻遇断点标高为-1660米,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上盘的油层。

( × )四、问答题(40分)1.简述油层划分对比的依据、方法及步骤。

(6分)答案及评分标准:1)2分,2) 2分,3) 2分1)依据:岩性特征(岩性及其组合)、沉积旋回、地球物理特征;2)对比方法: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3)对比程序: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连接对比线(或点—线—面)。

2.某井在1900-1930米井段获取储集层的岩心,通过观察和描述该段岩心,能够获取哪些地下地质信息?(5分)答案及评分标准:每标题1分1)古生物(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2)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3)研究储层四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4)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5)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3.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时,含油面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确定?(6分)答案及评分标准:1)2分;2)每标题1分1)影响因素:油水边界、断层边界、岩性边界;2)含油面积确定:(据油藏类型确定含油面积)① 确定油水边界(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毛管压力法曲线、压力资料确定)② 简单背斜油藏,只需搞清构造形态、确定油水界面;③ 断块(层)油藏,确定断层边界和油水边界;④ 岩性油藏(或构造-岩性油藏),确定岩性边界和油水边界。

4.简述油气田地质剖面位置的选择原则。

(4分)答案及评分标准:每标题1分1)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或平行于地层走向(或平行构造轴向),以便真实地反映地下构造。

2) 应尽可能的穿过更多的井,以便提高精度,3)应尽量均匀分布于构造上,以便全面了解油气田情况。

4)选在需要了解构造细节的部位,并通过新拟定探井井位。

5. 何谓异常地层压力?简述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原因。

(8分)答案及评分标准:⑴ 2分,⑵ 6分⑴ 异常地层压力: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

⑵ 成因:成岩作用、热力和生化作用、构造(断裂、刺穿)作用、剥蚀作用(测压水位影响)、流体密度差异、渗析作用等。

6. 试述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11分)答案及评分标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内容每标题2分,影响因素每标题1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内容:1)层内非均质性—粒度的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透段位置、层内夹层特征等。

2)平面非均质性—砂体的连通程度、平面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和非均质程度、渗透率的方向性。

3)层间非均质性—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等。

4)微观非均质性—孔隙和喉道的大小、类型与分布,孔隙结构特征,颗粒非均质(岩石组分、排列方式等),填隙物非均质(基质和胶结物含量及类型等) 影响因素:1)沉积作用—岩石成分、结构(含孔隙结构)、沉积方式等;2)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数量与成岩阶段有关;改善储集性能作用(溶解作用),破坏储集性能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自生矿物析出等)。

3)构造作用—影响碎屑岩母岩性质,区域地热梯度的变化,产生断层和裂缝、影响储集性能。

五、图示说明题(5分)图示说明井下地层重复与缺失的地质意义。

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2分,图示占3分;正断层地层缺失 (或逆断层地层缺失)不整合地层缺失 ABC GHI逆断层地层重复 (或正断层地层重复) 倒转背斜地层重复六、绘图、计算题(20分)1.根据岩心等资料分析得知,某油田L油层组自下而上发育M、N、Q三个砂岩组,其中N砂岩组厚约65m,砂岩组的上部和下部以泥岩为主,中部以块状砂岩为主;顶部发育两个薄砂层,自然电位曲线呈中幅指形,其上发育厚层块状泥岩(属于Q砂岩组);底界附近发育一薄层砂岩,其下为分布较为稳定的泥岩(属于M砂岩组)。

要求:根据图一中给出的4口井测Array井响应,在图中绘出构造剖面图(N砂岩组顶、底界形态),并对N砂岩组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

(8分)答案及评分标准:① 断层线1分;② N砂层组顶底界线各1分;③ 小层划分对比,每层1分。

2.如下图二所示,表示某断块内各井钻遇某一单油层的厚度特征(分子表示有效厚度,分母表示砂层厚度)。

请在图上绘出:① 砂岩尖灭线,② 有效厚度零线,③ 有效厚度等值线(等值线间距1m)。

(8分)答案及评分标准:① 砂岩尖灭线1.5分,② 有效厚度零线2分,③ 有效厚度等值线各1.5分。

3.某构造钻遇A、B两口井(图三),实测得两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以油水界面为折算基准面,求A井的折算压力。

注:g=9.8m/s2 图二 某单油层井位图及数据分布A、B两口井实测数据表答案及评分标准:1)计算油水界面:2分;列式得1分;设A井油层中部海拔高度绝对值为HA=1675-100=1575m,同理B井油层中部海拔高度绝对值为HB=1700m。

设油水界面海拔高度绝对值为h,则 PA +ρo·g·(h- HA) =PB-ρw·g·(HB-h)代入数据:16.072×106+0.8×103×9.8×(h-1575)=17.15×106-1.0×103×9.8×(1700-h)计算得油水界面海拔高度绝对值h=1650m。

2)以油水界面为折算基准面,A井折算压力为:2分,列式得1分;PA折=16.072×106+0.8×103×9.8(1650-1575)=16.66(×106Pa)或PA折=17.15×106-1.0×103×9.8(1700-1650)=16.66(×106Pa) ABW图三某油藏剖面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