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政治备考:经济生活主观题综合训练(一)(内含各地期中、12月月考最新试题)2018.12.11 1.要实现精准扶贫,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精准”人才队伍,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把支持农村双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合起来,到2020年培育1000万人次农村双创人才。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尊重人才的经济学依据。
(14分)2.《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出,5年内将对近100万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等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通过发展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规划明确了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大路径”:一是发展特色农林业脱贫一批;二是发展劳务经济脱贫一批; 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脱贫一批;四是资产收益扶贫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完底脱贫一批。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促进搬迁人口脱贫“五大路径”的可行性。
(10分)3.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82票赞成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材料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要求,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民事权利一章明确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客体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知识产权单行法律。
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对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立法表述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意义重大,彰显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强决心。
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具有什么重大的经济意义。
(12分)4.(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始终发挥着牵引性作用。
4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放权让利”“制度创新”“国资监管”“分类改革”四个时期。
截至2016年底,全国国企公司制改制面超90%,央企混合所有制面超68%,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34家央企重组。
2017年,全国的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达到了50万亿元,利润达到了2.9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的82家国有企业中,有48家央企;央企承担完成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大批国家重大专项成果已成为国家名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及其改革提出了新任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进入新时代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6分)并就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10分)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实体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我国近年来虚拟经济快速发展,而实体经济呈现明显下行态势。
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多项措施,其中出台的分配政策强调,加大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激励、分红激励以及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实施纳税优惠;技术开发、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执行。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行上述分配政策对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激励导向作用。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的20多年间,制造业流水线对工人的年龄限制非常严格,大多要招收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年轻工人,直到“用工荒”出现之后,它们对年龄的限制才越来越宽松。
近年来,我国工业劳动力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全国工业从业人数与2012年相比2016年全国工业从业人员减少了1895万人,与2015年相比,2016年制造业3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的用工人数减少;2013年至2017年间,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从过去的两位数增长转为负增长。
高耗能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的用工人数比重小幅下降,而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大幅上升。
自2013年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首次超越工业,截至2017年,服务业占比已升至5.6%,工业从业人员占比28.8%。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阐释近年来我国工业劳动力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说明这些变化对我国就业政策导向的影响。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120,是通过打造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目前,智慧医疗系统正在我国大部分城市试点实施。
智慧医疗系统涵盖医院的基本信息、智慧导诊、网上预约、电子病历等多个模块。
整合了微信支付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提供了远程挂号、专家预约、智能候诊、手机支付、报告查询、满意度调查等医疗服务,使患者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
“智慧医疗”的应用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有效促进了软件行业、智能终端厂商的发展。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智慧医疗”的应用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加重,美国挑起的贸易保护争端逐渐升级。
中国一直是美国贸易战的焦点,在对华贸易政策方面频繁打出“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等常规性贸易救济牌的同时,利用本国贸易法对华发起非常规性贸易救济调查,中美贸易战的阴云一直未散。
过去4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进入新时代,我国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经济不断做大做强,正在成为产业强国,我国在道路选择上越来越自信。
针对中美贸易战,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达了“一不会怕,二不会躲”的明确立场。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方绝不会坐视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必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对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充满自信。
(14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 分)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材料二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扶贫攻坚的重点在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虽然发展很快,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西部贫困地区在矿产、生物、能源资源以及市场潜力等方面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组织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协作扶贫战略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协作扶贫战略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
(9 分)10.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陕西某社区注重传承农耕文化,建设文明家园,取得明显成效,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典型。
该社区围绕“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内涵,建成二十四节气桥、五行八卦桂花园、农耕文化雕塑、农耕文化展示馆和放心农产品体验馆。
深挖当地乡村文化内蕴,弘扬传统孝德,继承和发扬传统村规民约、祖训家规等特色文化,建起村史馆、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提升了乡村的内在品质和独特魅力。
该社区是著名生猪养殖专业村,他们把农耕文化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引入循环农业发展中,全面推行“猪—沼—菜(茶、果、粮)”生态养殖模式,生猪养殖、沼气工程供应、生物有机肥生产、花卉蔬菜、水产种植等多种产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景点。
游客纷至沓来,休闲旅游,体验农耕文化。
大量本村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纷纷返乡就业创业。
如今,该社区松林环抱,郁郁葱葱,各类企业集结成群,厂房林立,文化设施齐全,人居环境静宜祥和,成为民富村强、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并结合材料分析该社区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14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中国以开放发展引领经济全球化步入新时代。
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内涵,主动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开放水平,拓宽开放广度与深度,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构建沿边地区开放新平台,优化对外开放城市区域布局,全面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大力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改变全球经济南北失衡、推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成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排名提升至第三位。
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在国际经贸活动中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说明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意义。
(14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进入新时代,中国开启了加强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通过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扩大进口等措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以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为己任,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全球问题互利共赢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对G20平台和金砖国家机制的倡议,是力求更高程度、更大范围的跨区域、全球共同发展的主张。
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了世界的发展,2012至2016年,由于进口持续增长,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