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框架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框架整理)
五四运动纳入新文 化运动最有力的组 成部份。
虽中肯,但有些理 论仍太保守,被批 驳。
? 失败。
一九二五 与「甲寅 章士钊 倡文言文、读经 遭新文学阵线全力 失败。
年
派」论争
救国。
反击。
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 2:文学革命的成果
项目
成果
一 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大杂志使用、教育部国文课教育统一运用。
<茑萝行><青烟>< 春风沉醉的晚上> 等。
抒情派
通俗 小说
新诗
因为小 说在中 国传统 上原本 就是闲 书小 道,新 文化运 动后新 文学迫 使旧派 向俗定 位。
晚清 清末民初 翻译小
说盛行
裘廷梁
口号/名篇 影响
「我手写我口, 突破传统观念与形
古岂能拘牵」 式,适应社会改良
「适用于今,通 与变革要求的尝试
行于俗」
「改良群治」 将小说的政治宣传
「新民」
与思想教化功能提
高
「新文体」 打破桐城派古文的
藩篱,推广平易畅
达的新文体。
白话文
打破思想封闭状态
结果 失败,因 历史条件 当未成 熟。 同上。
研究架构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个十年 (1917~1927)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第二个十年 (1928~1937.06)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第三个十年 (1937.07~1949.09)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通 小俗新 说小诗 一说一
一
通
通
散戏 小 俗说 小 诗 文 剧 说 小 诗 文 剧
在上海创刊(第 思想启蒙运动浩大
二卷起易名为 展开。
<<新青年>>
陈独秀、 写文章批孔、反 大力倡导民主科学
易白沙、 孔,认其思想易 精神,人人信仰德
李大钊、 演成独夫专制。 先生、赛先生。
吴虞等
陈独秀、 「以欧化为是」 引进西方文化,为
胡适、蔡 「输入学理」 批判封建专制文化
元培等
提供武器。
胡适 陈独秀
一一 二 说 二 二 二 三 说 三 三 三
二
三
() () ()
() () () () ()
() () () ()
() ()
()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一九一七~一九二七年)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表 1:文学革命进程表 时代背景 事件 人物 维新运动 诗界革 新诗派
命
维新运动 小说界 小说界 革命
维新运动 文界革 文界 命
一月到一九 一般小说还很粗浅,旧文学的痕迹较为
一九年五四 明显,多为反对文言文才尝试写白话作
名家名作
运动开始 品,为一个准备阶段。
二 五四运动到 思想最开放、创作最活耀的时期。开始 鲁迅、郭沫若
一九二六年 形成创作流派、各类文体也有了较大发 的大部分诗作
三一八惨案 展,新文学站住脚跟。
三 三一八惨案 许多新文学作家投身到南方革命阵营和
二 外国文学思潮涌入 各式各样学说的引入,呈现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和新文学社团群起 思想大解放。
三 文学理论建设
理论先行,后创作实践。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新文学
发展的格局,本身也是新文学传统不可忽视的重要
部份。例如:胡适的「横的移植、纵的继承」「大的
假设、小心的求证」、周作人「平民文学」及对现代
散文文体的理论确认。
郭沫若<女神>、鲁迅<野草>等。
四 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郭沫若<女神>、冰心和宗白华的小诗等。
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各类文学创作(一)
表 5:第一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
项目 发展概 重要派 主张
作家
代表作
况
别
说 翻译小 林译小 开小说之风气 林纾
意译西欧小说
说为培 说
基,五 问题小 关注思考,为爱 冰心、王统照、 <是爱情还是苦
的书信
文。
刘半农 <我之文学改良 改革韵文、散文, 成功。
观>
使用标点符号。
胡适 <建设的文学革 意在结果文学革命
命论>「国语的 与国语运动,扩大
文学、文学的国 文学革命的影响。
语」
陈独秀、 创办<<每周评 倡白话文、新文学,
李大钊 论>>杂志
影响越来越大。
傅斯年、 创办<<新潮>> 倡白话文、新文学,
到一九二七 北伐战争中,创作一度沉寂。但这一时
年四一二事 期开始发展的「革命文学」对下一时期
变
无产阶级文学兴起奠定基础。
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 4: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趋向
特点
例子
一 理性精神的显现
鲁迅<吶喊><彷徨>
二 感伤情调的流行
冰心<超人>、许地山<命命鸟>等。
三 个性化的追求
四运动 说
与美的鼓吹者。 许地山等。 痛><花匠><斯人
小说时
独憔悴>等。
取得文 学的正 宗地 位。
人生派 写实小 说 乡土小
冷静客观的叙 述
浓重的乡土气
叶圣陶、王鲁 <<柚子>><<怂 彦、彭家煌等。 恿>>等。
鲁迅
<孔乙己><风波><
说
息和地方色彩
故乡>等。
创造社 强调小说的主 郁达夫 观性和抒情性
四 创作部份
有引人注目的实绩。如鲁迅的小说、报刊上陆继推
出的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总 整体
带来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位的大革新,把中国
结
文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 3: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潮流
阶段 时间
特色
一 一九一七年 文学革命初期,新文学创作才刚萌芽,
同上。
同上。 成功。
辛亥革命 后
一九一五 年九月
一九一七 年一月 一九一七 年二月
民生发 展、社会 较安定
新文化 运动始
新文化 运动
新文化 运动
文学革 命 文学革 命
新知识 现代文学市场 中国史上少有的思
者群体 的形成
想统治松动时期,
思想发展迅速,新
文化运动与文学革
命的条件成熟。
<<青年杂志>> 企求中国现代化的
罗家伦 月刊
影响越来越大。
周作人、 <论黑幕><关于 集中力量摧毁当时 成功。
钱玄同、 「小说世界」> 较有影响的旧文学
鲁迅
阵地。
林纾 <论古文白话之 引起更大的攻击。 失败。
一九一九 年
一九二二 年
势力的 反击 五四运 动
与「学衡 派」论辩
消长><致蔡鹤 卿太史书> 陈独秀、 「新思想、新学 李大钊、 术」 胡适、刘 半农、沈 尹默、钱 玄同、周 作人、鲁 迅等 梅光迪、 「昌明国粹、融 胡光骕、 化新知」 吴宓
<文学改良刍 议> <文学革命论>
提出文学改良之八 事。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 目标。
成功。
成功。
?
冲破传统 禁锢为成 功,但后 来太过。 成功。 成功。
一九一八 年四月
文学革 命 文学革 命 文学革 命
一九一八 年冬
文学革 命 文学革 命 批判黑 幕派
旧文学
钱玄同 致<<新青年>> 斥拟古的骈文和散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