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滋病论文

艾滋病论文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本文主要从艾滋病的概念、我国艾滋病现状、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字:艾滋病、现状、传播、预防
1.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主要致病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HIV-1型是艾滋病主要的流行型。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有CD4受体的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

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被HIV 攻击后,细胞功能被损害和大量破坏,造成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缺陷。

2.我国艾滋病现状
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在美国1981首次发现艾滋患者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

根据联合国最新公报指示。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范围的第四号杀手。

截止2003年12月。

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高达4000 万人,包括250万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

2003年估计全球有500万新感染者和300万人死于艾滋病。

全球受肆虐最严重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它最新感染人数超过300 万。

同时死于艾滋患者数有230万。

比10年前艾滋患者数高出50%以上。

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情况:中国与1985 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到目前中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1985 ~ 2000年底的15年间艾滋病死亡人数496例。

2001 ~ 2002 年艾滋病发患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是1742例和716例,2002 年报告艾滋病病例比2001年增长44%。

尽管承认总人口感染率不到0.01%,但疫情已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由于吸毒、卖淫嫖娼、性乱,在我国都存在迅速蔓延的
趋势。

这说明艾滋病的防治,在我国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3.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条途径。

首先,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同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时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男性同性恋性行为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

其次,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

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最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分娩过程或通过母乳喂养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

性传播:性接触是A IDS传播的最常见方式,全球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约75. 0%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包括男性同性恋和男女之间的性接触,以及双性恋均可相互传染,肛交是最危险的性接触传播途径。

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目前我国AIDS患者以共用针具注射毒品为主要传播方式,约占66. 5%。

因此,对献血者和捐献组织器官者进行血液筛查是控制经输血或器官移植而造成传播的有效方法。

1983年,某个国家首例护士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了医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现已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防工作,防止职业暴露。

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宫内感染,这种传播方式在发展中国家较高,如非洲高达15% ~40% ,在发达国家中其母婴传播约为5%~10%。

虽然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但是还有部分小机率的传播方式。

这些就是你可能不知道的九个传播途径:理发、拔牙、纹身、修脚、共用刮胡刀、共用牙刷、救护流血伤员、接受血液或血制品、医疗用具不清洁、性交、口腔性交。

理发也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其中,理发用的刀具等感染上了HIV,不经消毒直接使用,并不慎划伤你的皮肤,你感染上艾滋病的概率为0.3%~0.5%。

若拔牙、纹身、修脚用的刀具、针具感染上了HIV,不经消毒直接使用,并不慎划伤或刺伤您的皮肤,你感染上艾滋病的概率为0.3%~0.5%。

艾滋病虽然难以通过简单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身体接触传播,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医疗用具的清洁,同时要尽量不要和他人共同使用牙刷和刮胡刀类的私人物
品。

4.艾滋病的防治
做好AIDS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AIDS的防治知识,使各行各业的群众对AIDS都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重点做好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健康教育,使广大青少年能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

预防HIV感染及性病的措施中,推广使用避孕套是最重要、最有效、最简捷易于实行的办法。

严格控制传染源:一旦发现AIDS病人应立即隔离,并对病人及其排泄物、随身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并及时将病情上报,同时不能对AIDS病人歧视。

切断传播途径:凡是含有HIV的血液输入健康人体之后使之感染HIV都称为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受血、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后造成的感染,或者使用了被HIV血液污染的针具、刀具等医疗器械,或通过破损皮肤而造成的感染,或者献血人员在献血过程中,因采血器具不洁而造成的感染。

做好献血者的筛查工作,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公众宣传经血传播HIV 的知识,提倡无偿献血,减少HIV通过血液传播的机会。

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首先要控制性传播。

做好消毒工作:HIV可以在人体外的环境中生存,但取决于伴随物质与外界的温度。

其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与乙肝病毒相比,它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对热很敏感, 60℃以上就可以被杀死。

因此,注射器具、医疗用具经过高温消毒、煮沸或者是蒸汽消毒,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

实验证明,HIV在液体培养基和50%人血清中加热56℃30 min,在体外即对人的T细胞失去感染性。

在- 70℃不加保存剂冷冻保存,其感染性可丧失。

HIV接受5 MW / cm2 长波紫外线(波长360 μm)照射3min,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在H9细胞中的感染力至少下降100万倍。

H IV对化学品十分敏感,常用的漂白粉、新鲜2%戊二醛溶液、1∶1 000甲醛溶液、2%绿胺等能杀死HIV。

酒精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一般70%的酒精浸泡1 min后HIV可被灭活, 30%的酒精溶液只需5 min。

防止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好职业暴露的阻断工作,虽然职业暴露的感染概率很低,但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防范措施存在着严重的薄弱环节,如接触病人时如果有血液或是其他体液可能溅起必须戴好口罩,同时还必须配戴防护眼镜,做到有效保护。

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如果手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后必
须立即清洗,脱去手套后也要洗手,污染的针头和其他一次性尖锐的物体用后要立即扔到特定的容器内处理,一旦发现皮肤及粘膜受损,应立即采取措施,局部用肥皂水冲洗,也可以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后的预防治疗。

艾滋病防治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鼓励有过高危行为的人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对检出的阳性者提供进一步的咨询、关怀和抗病毒治疗服务,对检出的阴性咨询者,劝说其改变高危行为或减少高危行为的频次,做好防护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使卖淫的妇女、有高危行为的人方便得到安全套和性病服务,是控制艾滋病在当地流行的有效手段。

艾滋病是可预防、可控制的。

我们不需要害怕它,也不需要歧视艾滋病患者,反而应该给予他们信心,让他们更有勇气直视自身,积极参加治疗。

参考文献:
韩秀清《浅谈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网络文章,2010(04)
吐尔逊·尤努斯,王珏《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地方病通报,2008,(04)
王姝敬《浅谈艾滋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3)
《你不知道的艾滋病传播途径》今日科苑2009,(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