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公路昌黄路至团林段改建工程(K31+000~K37+578.405)墩柱首件工程资料汇编施工单位: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沿海公路昌黄路至团林段改建工程C合同段监理单位:河北保神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建设单位:秦皇岛市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处日期:2018年4月24日沿海公路昌黄路至团林段改建工程墩柱首件施工总结申请批复单施工单位: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合同号:C沿海公路昌黄路至团林段改建工程(K31+000~K37+578.405)K31+185赵家港沟中桥1#-2墩柱工程首件工程总结报告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沿海公路昌黄路至团林段改建工程C合同项目经理部2018年4月24日K31+185赵家港沟中桥1#-2墩身工程首件工程总结一、工程概况沿海公路昌黄路至团林段改建工程全路段位于北戴河新区及昌黎县境内,路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我项目承建的C合同段起点位于潮河西侧,跨越赵家港沟,经聂庄西、团林北,在小韩庄西与昌黎南连接线(SL18)交叉,继续向南约1Km,终点与现有沿海公路(S364)相接。
施工桩号K31+000—K37+578.405,长度6.578km,标准为一级公路,包括路基、桥梁涵洞工程等。
K31+185中桥(5-16m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全桥工程量,桥梁长度85m;墩柱16根,C30混凝土69.5m3,全桥墩身钢筋:Ф12光圆钢筋2568.4kg,Ф22带肋钢筋9242kg。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本合同段选择K31+185中桥(北戴河侧)1#-2墩身作为首件工程,墩身高度为3.567m,墩身直径1.2m,C30高性能混凝土4.19m3,墩身Ф12光圆钢筋157.7kg,Ф22带肋钢筋567kg。
二、总结目的为保证桥梁墩身工程施工质量,确定墩身施工工艺的可行性,施工现场人工、机械的配置及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及质量检测控制指标,现场施工安全要求及保证措施等内容,经过指挥部、监理单位批准,我合同段于2018年4月21日进行K31+185赵家港沟中桥1#-2墩身首件施工。
现结合1#-2墩身首件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数据,对首件工程的各项工艺、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工艺,以指导后续工程批量生产,预防和纠正后续批量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三、首件工程总结(一)施工前准备施工前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首件工程地质和气象水文条件,编制了墩身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1、人员组织组长:刘殿奎副组长:李贺华曹彪拌合站负责人:吴立刚岳玉久安全负责人:张效朋试验负责人:张龙江娄振钟组员:徐泽蔡志平刘力鹏吴彦臣葛占强刘国臣劳务人员:钢筋工3人、模板工4人、振捣工3人、混凝土浇筑2人。
2、机械配置汽车吊1台,HZS1000型水泥混凝土拌合站,装载机2台,10m3水泥混凝土罐车2台,50型振捣棒3台。
3、材料准备根据K31+185赵家港沟中桥设计要求,结合昌黎地区地产材料情况,我合同段经过多方考察,拟定材料供应方如下:碎石料源地大青山石场(规格分别为10-20mm、10-25mm),水泥为秦皇岛浅野水泥厂(P.Ⅱ42.5水泥),减水剂为秦皇岛顺凯达公司生产供应,并现场调配,矿粉、粉煤灰料源地为唐山。
材料进场前,均由厂家供料,试验检测人员进行现场取样检测,进场过程中,随机进行见证取样,粉煤灰、矿粉、外加剂、波纹管、锚具、钢绞线等材料均进行外委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截止到目前,进场材料数量如下:10-20mm碎石:350m3;10-25mm碎石:380m3;P.Ⅱ42.5水泥:120t;粉煤灰:35t;矿粉:55t。
4、建立试验室控制系统1)、试验室检测系统由工地试验室及试验检测人员组成。
2)、工地试验室建筑面积不小于200m2,养生室与试验操作室分设,养生室内配备温度、湿度调节装置等相关设施,养生室面积不小于30m2。
3)、工地试验室配备土工配套试验设备、桥涵配套试验设备、原材料配套试验设备,到场设备已经由计量检测部门检验标定,检测部门满足CMA认证资格。
主要试验设备的型号、数量满足《招标文件》及实际施工的要求。
项目开工前作好各种主材的试验检测工作,同时完成配合比的委托试验和各项验证工作。
施工前由总监办试验室、工地试验室共同就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拌合站计量器进行了严格的检查与监督,以保证施工质量。
混凝土在拌和时,各项材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的数量计量。
混凝土拌和时间按照规范要求,每罐混凝土的拌和时间控制在三分钟。
在施工时调整好混凝土出罐温度,严格控制浇筑温度,并严格控制塌落度在130-150mm。
C30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如下:材料名称砂水泥碎石(0.5-2)水粉煤灰矿粉减水剂配合比 2.15 1 3.23 0.47 0.14 0.06 0.02 数量(kg/m3)733 341 1100 160 49.2 20.5 6.56 施工现场试验人员质量控制工作:准确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时间。
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塌落度试验,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
做好混凝土浇筑现场记录。
5、施工技术准备1)、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和现场测量工作。
2)、进行技术交底,并作好技术交底记录。
在施工前,由项目总工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及安全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量、施工工艺、计划工期、质量及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安全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
技术交底会议中明确说明了墩柱施工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点、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施工计划、安全措施以及设计中采用新结构或新工艺对施工提出的要求,为实现进度安排而应采用的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等。
3)、编制首件工程施工方案严格按照业主和监理单位的相关要求,编制墩身首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并具有指导施工的实际意义。
(二)、现场施工方案1、桩基检测报验2018年4月14日、4月15日,总监办、质监站分别对1#孔4根桩基进行检测,方法为低应变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墩身钢筋加工、焊接墩身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场制作然后运到现场,运输要轻吊慢放不得让钢筋笼变形。
钢筋笼在预制场地制成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运至施工场地。
墩身所用钢筋、焊条品种、规格、性能和质量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的表面洁净,使用前已经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墩身钢筋采用25t吊车进行配合施工,在墩身钢筋焊接前,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现场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大部分采用双面焊缝,在双面焊缝困难时,采用单面焊缝,焊接长度双面焊5d(钢筋直径),单面焊10d(钢筋直径)。
钢筋焊接时,采用J506焊条,保证焊缝长度及表面平整,并清除焊渣。
在墩身钢筋笼支立后模板未安装前,为防止钢筋笼摆动、变形,可在钢筋笼四周拉设风绳,保持钢筋笼稳定。
钢筋骨架绑扎时间:2018年4月17日,钢筋验收时间:2018年4月18日。
3、模板安装、拆除墩身模板采用外购加工,供货厂家为武汉金晔钢模板公司,使用大块半圆形钢模板制作,模板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规范要求,节高2m,零节另配并设置在下部,墩身模板共制作加工3套,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墩柱模板进场后,派遣带班工长1人,民工3人对墩柱模板进行打磨除锈、模板漆涂装等工作。
墩身模板采用吊车吊装,人工辅助定位,安装时在墩身模板拉杆螺母要求扭紧,受力均匀,以防止砼灌注时模板跑模;拉杆使用前要进行调直,灌注砼时可在顶部搭设平台进行捣固,严禁踩踏拉杆,以防拉杆弯曲使拉杆无法取出。
施工过程中要把整修模板作为一道重要工序,凡使用的钢模,每次使用前,模板应认真修理平整,不平要磨平,开焊处要补焊磨光,上紧扣件。
墩身与桩基接缝严密,严格保证接触面无漏浆。
墩身模板拆除:采用吊车配合拆除。
拆除过程中,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受损。
模板拆除后对其表面灰浆清除干净,并经检查维修和整理,分类妥善存放。
墩身模板支立、加固、验收时间:2018年4月18日。
4、变径施工桩基直径Ф1.3m,墩柱直径Ф1.2m,桩基顶部凿除后,表面不平整,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需要进行变径段施工,变径段高度1m,钢模板支立加固,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振捣棒振捣。
变径段施工时间:2018年4月19日5、墩身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采用砼运输车运输,汽车吊吊装入模,试验检测人员全程检控混凝土质量,发现质量不达标现象,及时联系拌合站处理。
2)、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按照试验的数据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必须用串筒灌注,串筒下口距混凝土面不超过1.0m,使混凝土自由倾落的高度不大于2m,混凝土堆积高度不超过1m,防止混凝土离析。
3)、浇注前对灌注平台、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的缝隙填塞严密。
4)、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并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
等腰三角形对称振捣,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为5~10cm,并且作到垂直插入快插慢拔,各插点的间距应均匀,不能忽远忽近。
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控制在20~30 s,直到混凝土不再有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振捣过程中应避免将振动棒触及钢筋及预埋件等,更不得采用通过振动钢筋的方法来促使混凝土密实,否则轻则使钢筋位置移动,重则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沉降观测点及预埋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模板位置是否移动,若发现移位时及时校正。
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设专人检查,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塑料薄膜包裹并定时洒水养护。
施工时间:2018年4月21日下午15:00拌合15:30浇筑、振捣17:00 浇筑结束6、墩身实测项目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墩身首件施工过程中,根据指挥部、质监站、总监办现场提出的问题及项目经理部自查结果,我项目经理部加强施工过程组织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现场明确分工、细节责任到人,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调整落实到位:1、混凝土振捣拆除模板后,墩身底部有小部分气泡,根据分析,主要是由墩身第一罐混凝土灌注后,振捣不充分,造成混凝土下部气泡未上返所造成地,在未来的施工中,我项目经理部加强振捣管理,对振捣工人进行专门交底。
2、个别位置垫块绑扎松动通过现场检测,个别垫块未绑紧,有松动现象,通过整改,所有垫块均进行加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复核设计与规范要求。
五、小结通过本次墩身首件工程的施工,使施工队伍加深了对墩台身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质量意识。
同时通过指挥部、质监站、总监办指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真进行了整改,改进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