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一、基本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地质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进行地质学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培养的学生能成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从事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也能在石油、地矿、煤炭、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等领域中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三、业务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和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学习有关资源、工程、环境、地质灾害以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现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的工作方法、技能,并具备其研究工作的组织能力。
3、掌握岩矿鉴定和分析的一般技术和方法,具有对岩石学、矿物学、沉积学和地球历史演化等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
4、具备对区域地质、油气等矿床地质以及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备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和其他获取信息的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地质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资源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测井。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实践、普通地质实习、计算机上机实习、综合地质测量实习、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油气田地下地质实习及毕业设计。
五、毕业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12.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34.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0学分)36学分。
课外学分10学分。
六、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七、地质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一)必修课课程类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学时类型考核方开课学期及理论周学时开课单位理论实验上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秋春秋春秋春秋春别式 17 17 18 18 15 14 19 0公共基础课021001 形势与政策 2 (20) (20) T政法学院02100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48 48 E 3政法学院0210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48 48 E 3政法学院02103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 64 64 (32) E 4政法学院02107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32 E 2政法学院051002 大学英语A 12 192 192 E 6 6 一工部051049 大学英语A听力 4 64 64 E 2 2 一工部051047 大学英语C 7 120 120 E 4 4外语学院071012 高等数学A 14 222 222 E 7 7 一工部031001 体育 3 60 60 E 2 2体育学院161001 计算机基础 4 68 40 28 E 5计算机院学科基础课071013 线性代数 2.5 44 44 E 5数学学院07101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2 52 E 4数学学院131002 C语言程序设计 4.5 72 52 20 E 5地科学院081018 大学物理A 8 120 120 E 4 4物理学院081017 物理实验A 4 60 0 60 E 2 2物理学院091050 普通化学B 3 48 40 8 E 3化工学院091051 有机化学B 4 60 40 20 E 4化工学院131001 地球科学概论 3 48 36 12 E 4地科学院131027 结晶学与矿物学 3.5 56 40 16 E 4地科学院131017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2.5 40 20 20 E 3/地科学院131028 古生物学 3 48 28 20 E 4地科学院131018 岩浆岩岩石学 3.5 56 40 16 E /5 地科学院131019 变质岩岩石学 3 40 30 10 E 4 地科学院131031 沉积岩石学 4.5 72 52 20 E 5 地科学院131032 构造地质学 4 64 44 20 E 4 地科学院131029 地史学 3 48 34 14 E 4 地科学院专业核心课121031 地震勘探原理 3.5 56 56E4地物学院121032 地球物理测井 3.5 56 56 E 4地物学院13103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3 52 44 8 E 4地科学院131020 地球化学 2.5 40 40 E 3地科学院131021 资源地质学 3 48 38 10 E 4地科学院131022 遥感地质学 2 32 32E3地科学院理论必修课合计134.5 2130 1828 254 48 28 23 31 27 21 8 10实践教学军事理论与军训 2 2w T 2 学生处社会实践 2 2w T 2地科学院普通地质实习 4 4w T 4地科学院计算机上机实习 2 2w 40 T 2地科学院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1 1w 8 T 1地物学院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1 1w 8 T 1综合地质测量实习 5 5w T 5地科学院油气田地下地质实习3 3w T 3地科学院毕业设计12 13w T 13地科学院实践教学合计32 33w 56 2 4 4 1 6 16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
x/ 表示上半学期开课;/x 表示下半学期开课。
(二)选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模块选修课、专业公选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须修满36学分。
学生可选择一个或多个(模块)方向中的课程及专业公选课课程,应在选修课程中修满26 学分;全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由学校提供(修满10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学时类型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开课单位理论试验上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秋春秋春秋春秋春17 17 18 18 15 14 19 0含油气盆地方向132031 盆地分析 2 32 32 T 4/地科学院132037 大地构造学 2 32 32 T /4地科学院132002 油气地球化学 2 32 32 T /4地科学院132030 地震地层学 2 32 32 T 4/地科学院132028 层序地层学 2 32 32 T /4地科学院132029 储层地质学 2 32 26 6 T /4地科学院132043 海洋地质学 2 32 32 T 4/地科学院132050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3.5 5656T 4地科学院132050 油藏物理 2 3232T /4油工学院小计19.5 312 306 6资源信息方向132033 遥感技术 3.5 56488 T 4地科学院132025 数学地质 2.5 402614 T 4/地科学院132027地质数据库及计算机绘图2 321220 T 4/地科学院132044 GIS软件工程 3 483612 T 4地科学院132008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2.5 4030 10 T/4地科学院132012 GIS应用软件开发 2 32248 T /4地科学院小计15.5 248 176 8 64地质132045 水文地质学 2 32 32 T 4/地科学院工程方向132046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 2.5 32 32T4地科学院132047 岩土力学 3 48 48 T 4/地科学院132032 工程地质原理 2 32 32 T /4地科学院132048 灾害地质学 2 32 32 T 4/地科学院132049 新构造运动 2 32 32 T /4地科学院小计13.5 208 208专业公选课132026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3 483216 T 4地科学院132051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2.5 40 40 T /4地科学院132041 地球科学进展 2 32 32 T 2地科学院132042 资源勘查进展 2 32 32 T 2地科学院052037 英语口语(较高层次) 2 32 32 T 2外语学院052038 英语听力(较高层次) 3.5 56 56 T 4外语学院052039 综合英语(较高层次) 4.5 72 72 T 6外语学院小计19.5 312 296 16合计68 1080 986 8 86注:不单独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英文词汇的学习在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中由任课教师适当采用双语教学进行。
同时,结合专业英文软件的使用和适当的专业文献翻译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八、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课外(第二课堂)活动,以取得相应的课外学分。
每位本科生应获得的最低课外学分为10学分,获得课外学分的具体办法见《长江大学课外学分管理条例》。
本专业增设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如下。
名称课外学分“地学之光”学术讲座 1野外地质考察 1科技论文写作讲座 1大学生科研活动 1九、修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双学士学位教学进程表修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双学士学位的学生应分别加修“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双学士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中所规定的全部课程。
开 课 单 位课 程 名 称学 分 总 学 时 学时类型 考核方式 开 课 学 期 及 周 学 时 辅修专业 第二专业双学位 备注理论 试验 上机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地科学院构造地质学4 64 44 20 E 4 315871地科学院沉积岩石学4.5 72 52 20 E 5地物学院地震勘探原理3.5 56 56 E /4 地物学院地球物理测井3.5 56 56E4 地科学院岩浆岩岩石学3.5 56 40 16 E /5 地科学院变质岩岩石学3 40 30 10 E4 地科学院古生物学3 48 28 20 E4 地科学院地史学3 4834 14 E 4 地科学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3 5244 8E 3地科学院结晶学与矿物学 3.5 5640 16 E 4 地科学院资源地质学3 4838 10 E 4 地科学院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3.5 5656 E 4油工学院油藏物理2 32 32 E /4 地科学院油气地球化学2 32 32 T /4 地科学院大地构造学2 32 32T/4 地科学院数学地质2.5 40 26 14 T 4/ 3 地科学院地球化学2.5 4040T 3地科学院毕业设计6 6w6w 地科学院地球科学概论3 4836 12 T 4化工学院有机化学B4 60 40 20 E 4 化工学院普通化学B3 4840 8 E 3 数学学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252E4合 计(21门) 71 1036 852 174 14注:毕业论文和实践教学周数填写在总学时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