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年级高一年级学科:历史考试时间:2020年11月任课老师:所带班级:三、四、七班一、试卷分析1、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第一题为选择题共30个小题共60分,第二题为非选择题,共三道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第一至十四课3、试卷的基本特点:(1))试题依据新课标、高考考纲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较注重全面考查学生重点知识、基础知识,考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的能力,重点突出。
试题对于所学的内容每一课都有涉及,知识点比较分布均衡,历朝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措施等内容是重点知识,所以考察也比较多。
(2)试题总体题量适中,难度适中。
选择题1、8、10、20题,直接考察知识点,相对简单。
其余题目大部分题目都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
其中第32(2)题考察宋朝分散相权的措施,学的时间较长,学生对遗忘,得分率低;第33(2)题考察美国的联邦制,教材上没有涉及,需要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才能得出结论。
材料题32(1)要求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材料得出罗马法的特点,并且在这基础之上能够理解罗马法的科学性,对学生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要求很高,高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难度很大。
二、学生情况分析1、全年级成绩(1)总体情况从总体来看,优秀率较低。
(2)各班平均分各层次班级人均分差距相对较大,3班成绩略高于其他宏志班,8班略高于其他志强班。
3班平均成绩较高,但是优秀率较低,及格率达到100%。
4班和7班是平行班,成绩较差,7班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4班。
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做好各班的培优工作,加强对差生的关注。
(4)各分数段人数从各分段人数来看,高分段人数不多,但是低分段人数相对较少,学困一人,最低分太低,只有33分。
从答题情况看基础题得分较高,也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综合性题目得分较低,说明学生分析总结能力较差。
对比发现全年级90分以上的人数1人,80-90分数27人,人数较少,60-70分数段有132人,相对年级来说,人数较多,低分段人数较多。
所以以后教学中,低分段人数应尽快转化为中等分数。
2、各题情况分析从主观题答题来看,31题(1)32(3)33(2)主要考察对近期课本知识的记忆能力,普遍得分较高,说明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背诵效果比较明显。
32(2)(3)考察内容,课本上没有提到,但是上课时也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学生得分仍然不高,说明上课时听讲不够认真,没有认真记笔记。
3、优点(1)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答题,不留空白,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2)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材料,然后得出答案。
(3)从试卷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懂得用老师教过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试题,筛选答案(4)多数同学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从答题情况来看,基础知识记忆能力较好。
(5)少部分学生分析材料和总结概括的能力较强。
(6)在材料题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分析材料,然后得出结论。
4、存在的问题(1)少数同学作答不认真,有的选择题图两个选项,材料题中仍有部分空白的部分,有的只写几个字,应付了事。
(2)少部分同学审题不仔细,由于没看清题目导致错误。
(3)答案口语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薄弱,有待提高,集中表现在材料题,理解意思但是不能用历史语言作答。
(4)答题时,不能分点答题,作答不规范。
三、所带班级成绩分析1、对比分析(1)三个班对比之后,3班成绩相对较好,但是相对于2班来看,选择题、还是有些差距。
(2)4班的高分段人数少,尤其是没有八十分以上的同学,最低分也低于其他同层次班级,成绩分布不均衡。
另外选择题成绩高于7班,材料题相对于其他班较差,尤其是材料概括一类题目得分不高。
(3)7班的成绩相对于同层次其他班级较好,但是中等学生相对较少,高分段人数相对较多,但是低分段人数也多。
2、原因分析学生:(1)学生平时对历史学科所花时间太少,学生精力有限,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基本概念历史规律的理解应用水平尚待提高;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含糊不清,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3)学生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佳使得考生只注重对单一知识点的把握而缺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考生理解,分析问题过于片面,不深刻;(4)学生考试能力尚待提高,审题往往出现重大失误(5)少数同学作答不认真,材料题中仍有很多空白的部分。
教师:(1)老师讲授速度较快,学生的适应不足,消化不够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包办式的灌输较多,学生自我体会独立思考较少,平时多以自己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讲题过程中虽然会帮学生分析某类题的做法,但没有留充分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机会。
(4)平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过少,没能及时发现中下游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方法不当、理解能力地下、学习态度不好等问题。
3、针对失分原因改进措施(1)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2)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3)注重学法指导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及时复习、对比、归纳、梳理知识,让新学的知识迅速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容易出现的错字、别字需要让学生自己多写、多练。
并不时地强调并给予指出。
4、个体学生分析任宇鹏、罗锐钢、周瑛琦等三位同学平时学习很认真,并且学习历史的态度很端正,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作业永远都能做到一丝不苟,课后有问题还能及时提问,善于思考,所以成绩比较高。
还有部分同学如张佳、魏文卓等平时学习认真程度不如其他同学,但是成绩较好。
由于目前对学生还不是十分了解,不知道这次成绩好是由于学生方法得当还是由于侥幸,下来还应该持续关注该学生,深入了解。
李鑫鑫、王家辉等同学平时学习很用功,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做好笔记,课后作业也能保质保量完成,但是成绩依然不好。
可能是进入高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成绩不高。
以后应该多对其进行学法指导。
王佳敏、陈阳鑫平时学习历史态度不端正,上课经常说话,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所以成绩都不好。
以后应该严格督促他们,历史自习让他们必须做历史,平时来办公室背诵,并且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扭转学习态度。
四、后期教学改进措施1、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学生,尽快认识所有学生,了解每个学生,才能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成绩。
2、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情况介绍,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个别态度很不端正的学生,进行深入谈话,走进他们心里,平时更严格监督他们,提高成绩。
3、按要求答题,分点答题,规范答题。
同时要求作业不留空白,即使不会也要试着作答。
4、在平时学习及作业中,要求他们尽量减少口语化,用历史语言作答5、严格要求一班学生,不能因为他们学习好就放松要求,平时多检查背诵。
6、积极响应学校倡导的高效课堂,尽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多给学生传授知识,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7、对于个别死记硬背和死学的学生,平时多关注喝知道他们,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8、晚自习时,要求学生多做材料题,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材料题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
9、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归纳能力。
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史料。
10、平时课堂上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查,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要求来办公室背诵课本相关内容。
11、课堂上讲课的过程中,注意史实之间的联系,讲历史放在大历史中对比讲解。
12、抓平时作业,督促学生按时、认真、保质、保量完成。
13、平时课堂既要做到按成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穿插历史故事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五、帮扶工作应对措施:对于进步的学生,帮助学生总结经验,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争取下次继续进步。
李林峰本次进步主要在于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后可以把经验介绍给舒佳乐同学。
对于退步较大,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得当,下来找他们谈话,让他们自己找出退步的原因,借鉴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吸取教训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努力目标1、抓住课堂,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继续提高3班的成绩,缩小4.7班与1、2、3班的差距。
如果下次考试题和这次考试题难度相当,争取3班的平均成绩能达到80分以上,4、7班的平均成绩能在65以上。
2、提高3班高分段人数,培养优等生,85分以上达到50%以上。
3、将中等学生转化成优等生,关注差生,提高及格率达到75%以上。
4、提高4班7班的成绩,尤其是差生的成绩,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这次考试之后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