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计20分)
问答题(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
分析题(每题20分,共2题,计40分)
注:下面只是名词解释的整理,后面的问答题和分析题太多或很泛,不好整理。
由于海洋法是闭卷考试,大家需要充分准备。
一.名词解释
1.领海:是邻接国家领陆、内水、或群岛水域的,受国家主权和管辖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P64
2.登临权:是指靠近和登上被合理的认为犯有国际罪行或其他违反国际行为嫌疑的商船进行检查的权利。
P166
3.平行开发制度:区域内的活动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组织和控制下,一方面由管理局的开发机构“企业部”进行,同时也由缔约国及其公私企业通过与管理局签订合同进行勘探和开发。
P266 4.方便旗:外国人实际所有并管理的船舶在本国登记,取得本国国籍,悬挂本国旗帜航行,船舶悬挂的这种旗帜称为方便旗。
P156
5.国际海底区域:即为公海海底区域,包括各国大陆架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
P182
6、内海:《海洋法公约》中所指的内水是狭义的内水,即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称为内海水,也称内海。
P49
7、毗连区:是沿海国在毗连其领海的一定海域范围内对特定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区域,其范围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
P64
8、过境通行制度:是指按照《海洋法公约》第38条规定,专为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个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个部分之间的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的制度。
P104
9、领海基线: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
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向海的一侧依次是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
P46
10、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长的天然水道。
P55
11、专属经济区: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是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不超过200海里。
P108
12、群岛基线:是连接群岛最外缘各点的直线基线。
P94
13、大陆架:是指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米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发其自然资源的海地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P129
二.问答题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划定直线基线的方法、适用条件和限制条件有哪些?P48
2.说明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划分大陆架的三种原则。
P136
3.简述群岛水域的定义及其法律地位. P95
4.解决国际海洋争端的方法有哪几种:P273
5.说明公海管辖权的主要内容。
P163-165
6、简述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及含义P186-187
7、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领海界限是如何划定的?P72
8、简述划定群岛基线的限制性条件P94-95
9、简述紧追权。
P167
10、简述《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公海自由的具体内容P154
11、简述海峡的通过制度P103
12、如何判定海湾,如何划定海湾的领海基线P53-54
13、海洋争端解决的原则和方法P272-273
14、大陆架的划界及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划分的原则P136-137
三.分析题
1.专属经济区渔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海洋渔业的主要影响
2.说明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海峡的航行制度P265
3、群岛水域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P95
4.简述专属经济区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9章
5、简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公海、国际海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科学研究的规定,并比较这些规定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