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3.重力式挡土墙

边坡3.重力式挡土墙


H h
纵向布置
• 纵向布置主要在墙趾纵断面图上进行, 布置后绘制挡土墙正面图,如图所示。
分段长
分段长 分段长
地面线
公路纵向 设计线
H h
平面布置
• 根据横断面、纵面绘制挡土墙平面设计图
挡土墙的设计示例
3.2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
重力式挡土墙计算
• 当挡土墙的位置、墙高和断面形式确定后, 挡土墙的断面尺寸可通过试算的方法确定,其 程序是:
系 1)挡土墙自重G及位于墙上的恒载 2)作用于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Ea 3)基底的法向反力N及摩擦力T
浸水地区 还包括挡土墙及墙后填料的水浮力 渗水性土作填料时,动水压力不予考 虑。
3.2.1抗滑稳定性验算
抗滑稳定验算 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可
能沿基础底面发生滑动
抗滑稳定条件
Gt Ean
Ks

( Gn Ean )
• 基底与墙趾 抗滑稳定难以满足时,可将基底做成逆坡,一 般坡度为(0.1~0.2):1.0; 地基承载力难以满足时,墙趾宜设台阶;
(3)墙面坡度选择
• 当墙前地面较陡时,墙面坡度可取1:0.05~1:0.2, 或采用直立的墙面;
• 当墙前地面较为平坦时,对于中、高挡土墙,墙面坡 度适当放缓,不宜缓于1:0.4;
和地基计算参数; • 4.进行挡土墙断面形式、构造和材料设计,确定
有关计算参数; • 5.进行挡土墙的纵向布置; • 6.用计算法或套用标堆图确定挡土墙的断面尺; • 7.绘制挡土墙立面、横断面和平面图。
横向布置
• • 横向布置主要是在路基横断面图上进行。 • 1.挡土墙的位置选择 • 2.确定断面形式,绘制挡土墙横断面图
e>B/6: 出现拉应力区
地基承载力验算
基底平均应力pk≤fa 基底最大压应力pkmax≤1.2fa
fa为修正后 的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
Gt Ean
GnG
O
0
Eat

3.2.4墙身承载力验算
墙身强度验算
根据墙身材料分别按砌体结构、 素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有关计算方法进行。
G
Eaz Ea

O
0

x0 xf b
Eax
zf z
Kt
Gx0 Eaz x f Eax z f
1.6
Eax Ea sin( )
Eaz Ea cos( )
x f b z cot z f z b tan0
3.2.3基底承载力验算
pmax
最小埋入深度h(m)
0.25 0.60 ≮1.00 ≮1.00
襟边宽度 L(m)
0.25~0.50 0.60~1.50 1.00~2.00 1.50~2.50
嵌入示意图
3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
• 墙身布置适当数量的泄水孔;
• 泄水孔入口处应用易于渗水的粗颗粒材 料做反滤层以免堵塞;
• 墙前回填土体也应分层夯实并修筑散水 沟或排水沟;
Eat Gt

1.3
GnG
Ea
Gn G cos0
O
0

Eat
Gt G sin 0
为基底摩
擦系数,根 据土的类别 查表得到
Ean Ea cos( 0 )
Eat Ea sin( 0 )
3.2.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稳定验算
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可 能绕墙趾O点向外倾覆 抗倾覆稳定条件
min

P A
1
6e B
P
B
基底压力计算
矩形面积单向偏心荷载
P B
P B
e x
e Lx
Ke
Lx
L
K=B/2-e
y
y
3K y pmin 0
pmax
pmin 0 pmax
pmin 0ຫໍສະໝຸດ e<B/6: 梯形e=B/6: 三角形
pmax
2P
2P
pmax 3KL 3(B 2 e)L
3.直立墙背介于前两者之间,且多用于墙前原有地形较陡的情况,如山坡上 建墙,因此时仰斜墙身较高而入土较浅,俯斜墙则土压力较大。
墙背的构造措施
• 为减小墙背主动土压力,选择仰斜墙背 较为合理;
• 当边坡采用挖方时,仰斜式较为合理;
• 如在填方地段筑墙,选择直立和俯斜墙 比较合理(填土夯实方便);
(2)墙顶宽度 采用混凝土块或石砌体的挡土墙,不宜小于 0.5m; 整体浇筑的混凝土挡土墙,0.2~0.4m;
3.1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及布置
3.1.1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
1墙身构造
1.仰斜墙背主动土压力最小,墙身截面经济,墙背可与开挖的临时边坡紧密 贴合,但墙后填土的压实较为困难,因此多用于支挡挖方工程的边坡;
2.俯斜墙背主动土压力最大,但墙后填土施工较为方便,易于保证回填土质 量而多用于填方工程;
4沉降缝与伸缩缝
• 沉降缝与伸缩缝
构造措施:
墙后回填土的选择 卵石、砾石、粗砂、中砂的内摩擦角大。主动土压力系数
小,作用在挡土墙上主动土压力小,为挡土墙后理想的回填土。 细砂、粉砂、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的粉土、粉质粘土和
低塑性粘土为可用的回填土,如当地无粗粒土,外运不经济, 就地取材。
凡软粘土、成块的硬粘性土、膨胀土和耕植土,因性质不
稳定,在冬季冰冻时或雨季吸水膨胀都将产生额外的土压力, 对挡土墙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故不能用作墙后的回填土。
3.1.2重力式挡土墙的布置
挡土墙的布置
• 设计步骤: • 1.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确定墙
趾位置; • 2.测绘墙趾处的纵向地面线,核对路基横断面图,
收集墙趾处的地质和水文等资料; • 3.选择墙后填料,确定填料的物理力学计算参数
• (b1——无台阶时的墙体宽度)
2挡土墙基础
• 基底埋深
基底埋深一般应不小于 0.5m;
岩石地基应将基底埋人未风化的 岩层内;
• 基底宽与墙高之比为1/2~1/ 3;墙底的宽度应根据计算结果 最终确定。
• 基础 基础形式、埋置深度
挡墙基础安全襟边宽度表
地基种类 较完整的坚硬岩石
一般硬质岩石 软质岩石 土质
(4)墙底的构造要求
• 为了增加墙身的抗滑稳定性,可将墙底做成逆坡;
• 一般土质地基的墙底逆坡不宜大于0.1:1,对岩质地 基一般不宜大于0.2:1。
(5)加设墙趾台阶
• 扩大墙底宽度,对地基承载力和墙的抗倾 覆稳定有利;
• 墙趾台阶的高宽比: h:a=2:1,a不得小 于20cm;
• 墙底法向分力的偏心距应满足 e ≤b1/4 的条 件;
• 1、根据经验或标准图,初步拟定断面尺寸;
• 2、计算侧向土压力;
• 3、进行稳定性验算和基底应力与偏心距验算;
• 4、当验算结果满足要求时,初拟断面尺寸可 作为设计尺寸;当验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 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其满足要求,或重新拟定断 面尺寸,重新计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 1、一般地区挡土墙受到的主要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