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公司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为严格事故管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1.2本制度依据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结合本公司特点而制定,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部门。

1.3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事故的分级和损失计算
2.1事故分类
2.1.1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2.1.2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造成人身伤亡或物资财产损失的事故。

2.1.3设备事故:由于某种原因构成机械、动力、电讯、仪器(表)、容器、运输设备及管道、建筑物、构筑物等损坏的事故。

2.1.4生产事故:由于停水、停电、停汽、停风造成装置停工的事故。

2.1.5工艺事故:凡因违反工艺技术工程、岗位操作法或指挥错误等原因,造成的冲塔、泵抽空、超温超压等,并导致产品不合格,管线冻凝、冻裂及装置或部分工段停产等均称为工艺事故。

2.1.6跑损事故: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产品、半成品、原料、燃料、溶剂、添加剂、催化剂、化学药剂等跑冒损失的事故。

2.1.7交通事故:凡本厂运输工具在生产区域内或厂外行驶中的肇事,造成车辆损坏或人身伤亡(包括企业外人员)事故。

2.1.8质量事故:凡产品或半成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基建工程不按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不合要求,机电设备检修质量不符合标准、原材料、产品以保管不善或包装不良而变质,采购的物料不符合规格要求而影响生产或检修计划完成等,称为质量事故。

2.1.9医疗事故:凡在治疗或手术中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不应有的伤亡或残疾者,称为医疗事故。

2.1.10自然事故:凡属外界原因影响或客观上未认识而发生的各种不可抗拒的灾害事
故。

2.2事故分级
2.2.1按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2.2.1.1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2.2.1.2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小于10万元的事故。

2.2.1.3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2.2.1.4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2.2.2人身伤亡事故分级
2.2.2.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2.2.2.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但无死亡的事故。

2.2.2.3重大死亡事故: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2.2.2.4特大死亡事故:一次死亡3人(含3人)以上的事故。

2.2.3火灾事故分级
2.2.
3.1特大火灾事故: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重伤20人以上(含20人);死亡、重伤20人以上(含20人);受灾50户以上(含50户);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

2.2.
3.2重大火灾事故:死亡3人以上(含3人);重伤10人以上(含10人);死亡、重伤10人以上(含10人);受灾30户以上(含30户);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
2.2.
3.3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火灾事故,为一般火灾事故。

2.2.4触电事故分级
2.2.4.1特别重大事故:人身死亡事故一次达50人及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及以上;性质特别严重、经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认定为特大事故。

2.2.4.2重大事故:人身死亡事故一次达3人及以上,或人身伤亡事故一次死亡与重伤达10人及以上;大面积停电造成减供负荷超过200MW;造成发供电设备或施工机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万元;25MW及以上的发电设备,31.5MV.A机以上的主变压器或大型、贵重的施工机械严重损坏。

2.2.4.3三十天内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不能达到原来铭牌能力和安全水平;其他性质严重的事故,经省级电力管理部门认定为重大事故。

2.2.4.4除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以外的事故,均认定为一般事故。

2.2.5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级
2.2.5.1轻微事故;
2.2.5.2一般事故;
2.2.5.3重大事故;
2.2.5.4特大事故;
2.2.5.5特别重大事故
2.2.6重大未遂事故:虽然构成死亡条件,但侥幸未成事实的事故;严重违反工艺操作规程,引起超温、超压、误送水、电、汽、风及等,经及时处理没造成损失者;易燃、易爆、剧毒物品、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泄露、排放,已达到火灾爆炸和中毒的危险,经及时处理不成事实者。

2.3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2.3.1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善后费用及财产损失价值。

2.3.1.1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善后费用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执行。

2.3.1.2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损坏后能修复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损坏的修复费用计算。

2.3.1.3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成品、本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2.3.1.4火灾损失按公安部《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公通字【1996】82号)中火灾损失额计算方法计算。

2.3.1.5交通事故中的车辆、船舶损失按当地保险公司理赔额计算
2.3.2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3.2.1停产期限计算从事故发生起至完全恢复正式生产止。

2.3.2.2停产损失按企业产品的计划成本计算。

2.3.2.3多系统停产损失按公司计划成本计算,由肇事单位合并计算直接损失。

2.3.3灭火消耗的消防器材的价值另列单项计算。

3.事故报告
3.1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