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元素与卤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具体体现并能通过现象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过程与方法:
1、由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分析推导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让学生通过总结实验来得出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由实践得出理论,并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规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碱金属、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过程:
【板书】
一、碱金属元素
【科学探究一】请同学们看书本P5完成该表。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数图数数碱
金
属
元
素
【板书】
(一)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加,半径增大。
(二)物化性质
1、物理性质
【科学探究二】根据碱金属的物理性质表格,请总结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共性、递变性?
碱金属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
(g/cm-3)
熔点(。
C)
沸点(。
C)原子半径
(nm)
Li
银白色,柔
软
0.534 180.5 1347 0.152 Na
银白色,柔
软
0.97 97.81 882.9 0.186 K
银白色,柔
软
0.86 63.65 774 0.227 Rb 银白色,柔 1.532 38.89 668 0.278
【总结】
【板书】
相似性: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黄色),密度较小,硬度小,熔沸点较低。
递变性:从上到下,密度增大(Na到K密度减小),从上到下熔沸点降低。
【讲解】(讲解物理性质时联系之前做过的Na的实验。
讲解密度时联系公式ρ=M/V)。
【板书】
2、化学性质
相似性:元素金属性强,均易失去一个电子显+1价;金属单质还原性强,均易与氧气等氧化剂反应。
【讲解】碱金属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
递变性: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讲解】碱金属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最外层电子易失去,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在参加化学反应时越来越剧烈。
【辨析】金属性: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具体物质失电子能力。
【板书】
金属性越强具体体现在: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置换出氢气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另外一般来说金属在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与同一种非金属反应越容易金属性也越强。
(1)、碱金属与水反应
【探究实验二】钾与水反应实验
【投影】视频演示Li、Rb、Cs与水反应的实验,请学生观察,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作比较.
钾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
【现象】:钾比钠活泼,轻微爆炸.
从上往下,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氢氧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
附:(2)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请写出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尝试的写出锂、钾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问】从钾、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中,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从上往下,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产物越来越复杂。
【讲解】碱金属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故碱金属从上到下与水或酸反应越来越剧烈,置换出氢气越来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强;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产物越来越复杂。
【总结】碱金属从上到下与水或酸反应越来越剧烈,置换出氢气越来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强;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产物越来越复杂。
【过渡】以上我们研究了金属族元素与原子结构关系,下面我们继续研究非金属族元素-卤素
【板书】
二、卤素
(一)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二)物化性质
1、物理性质
【科学探究二】根据下表,总结卤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投影】资料卡片
【投影归纳】从上到下
①颜色: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颜色逐渐加深
②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③熔沸点:逐渐升高
④密度:逐渐增大
⑤溶解性:逐渐减小
【板书归纳】相似性:都是双原子分子,有颜色,不易溶于水(氟除外),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递变性:从氟到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沸点依次升高。
【板书】
2、化学性质
相似性:元素非金属性强,单质氧化性强。
递变性: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
附:非金属性越强表现在:
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越容易,形成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另外一般来说单质越容易置换出另一单质,与同一还原剂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1)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
【归纳】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①反应通式:X2 + H2 === 2HX
②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
③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氢化物稳定性次序为:
HF>HCl>HBr>HI
【结论】卤素与H2、H2O、碱的反应,从氟到碘越来越不剧烈,条件越来越苛刻,说明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科学探究三】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演示实验】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
【结论】:氯可以把溴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2)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 2 = 2NaCl + Br 2
【结论】:氯可以把碘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2NaI + Cl 2 = 2NaCl + I 2 【结论】溴可以把碘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2NaI + Br 2 = 2NaBr + I 2
【讲解】(3)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
F 2 Cl 2 Br 2 I 2 氧化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随堂练习】
1.砹(At )是放射性元素,它的化学性质符合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t很稳定 B.AgAt易溶于水 C.砹易溶于有机溶剂 D.砹
(
At是白色固
)
2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离子(X-)只有还原性而无氧化性
B.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负一价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在同一族中从上至下逐渐增强
3、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
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4、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
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A、砹的非金属性在卤素中是最弱的,At-易被氧化
B、砹化氢
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D、砹在常
温下是白色固体
四、板书设计:
(一)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加,半径增大。
(二)物化性质
相似性: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黄色),密度较小,硬度小,熔沸点较低。
递变性:从上到下,密度增大(Na到K密度减小),从上到下熔沸点降低。
2、化学性质
相似性:元素金属性强,均易失去一个电子显+1价;金属单质还原性强,均易与氧气等氧化剂反应。
递变性: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附:金属性越强具体体现在: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置换出氢气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另外一般来说金属在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与同一种非金属反应越容易金属性也越强。
二、卤素
(一)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二)物化性质
1、物理性质
相似性:都是双原子分子,有颜色,不易溶于水(氟除外),易溶于
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递变性:从氟到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沸点依次升高。
2、化学性质
相似性:元素非金属性强,单质氧化性强。
递变性: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
附:非金属性越强具体体现在:
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越容易,形成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另外一般来说单质越容易置换出另一单质,与同一还原剂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