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答案

2019年5月27日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D。

解析: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

3.B。

解析:教育观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

4.A。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5.D。

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A。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A。

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8.B。

解析: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9.A。

解析:素质教育的外延,从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从横向来看,素质教育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

因此,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

10.C。

解析:1999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素质教育列为第一项跨世纪工程予以重点实施。

11.D。

解析: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2.A。

解析: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13.A。

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题干所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14.D。

解析: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性、定向性而言的。

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即“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

15.C。

解析: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16.C。

解析: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二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7.B。

解析: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所以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18.B。

解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19.A。

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0.B。

解析: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21.D。

解析: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2.A。

解析: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3.C。

解析: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方法。

24.D。

解析: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就是要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师生观、教育质量观。

25.B。

解析: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运行机制,其他三项都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保障机制。

26.D。

解析:校长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为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归根结底是校长和教师。

27.D。

解析:D项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没有错,错在应试教育中的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

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不能废止,但若很好地改进考试制度,会有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

28.A。

解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标准、教育结果的不同。

29.A。

解析: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0.C。

解析: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31.A。

解析:素质教育尊重人的差异和人的发展的不同,力争使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个性的发展。

对于课上新概念的争论,不能粗暴打断或者制止,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

32.A。

解析:考试与素质不是对立的关系,考试是评价素质教育实施质量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二、材料分析题
33.参考答案:
答:
王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正确的,符合素质教育倡导的职业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王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王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对雪景进行细致观察,直观感知,独立地分析、探索来实现写作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完全承担着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不是将自己的教师意志强加于学生之上,而是照顾到学生的情绪与主观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自然知识、写作技能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践行素质教育观,以饱满的热情面向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