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涵工程作业指导书

桥涵工程作业指导书

桥涵工程作业指导书目录1.桥涵基础作业指导书 (I)1.1.桥涵基础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III)1.2.桥梁基础岩溶注浆施工作业指导书 (V)1.3.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X)1.4.挖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XXXII)1.5.孔桩钢筋加工与安装作业指导书................................ LI1.6.桥涵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 LV1.7.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LXIII2.桥梁墩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 LXIX2.1.墩台身施工作业指导书...................................... LXIX2.2.实体墩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LXXVIII2.3.空心墩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LXXXVI2.4.高墩翻模作业指导书....................................... XCIII2.5.泵送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CII3.涵洞作业指导书 .................................................. CVII3.1.钢筋砼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 CVII3.2.钢筋砼倒虹吸施工作业指导书............................... CXIII3.3.盖板箱涵施工作业指导书................................... CXXII4.桥梁上部结构作业指导书 ....................................... CXXVIII4.1.悬臂浇筑梁作业指导书................................... CXXVIII4.2.合拢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CXLVII4.3.支座安装作业指导书........................................ CLVI4.4.混凝土养护作业指导书...................................... CLXI1.桥涵基础作业指导书1.1.桥涵基础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1.1.1.编制依据1)根据标段设计图;2)根据铁道部和交通部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有关文件;3)铁道部门已推行成熟的施工方法;4)有关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5)从事类似铁路工程中积累的施工经验、技术总结及现有的施工力量和机械设备、装备情况。

1.1.2.基础开挖施工1)施工准备(1)审阅图纸仔细审阅施工图纸及文件,审核有无与标准不相符的项目,图纸所标注的尺寸有无错误、遗漏,是否详尽,如有不相符应立即与技术主管或相关的技术人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正、标注明确。

(2)现场复核及放样对照施工图纸及中线水平桩,现场复核建筑物平面和空间的位置,桥涵建筑物与原交通或排灌系统的连接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顺畅,标高是否与原地面相吻合。

不相符的,要及时向技术室反映,以便技术人员提出变更设计或作符合规定的调整。

经过现场复核确认无误的方可进行施工放样,按中线及水平桩测放边桩,确定开挖轮廓线。

(3)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外业及内业资料编制规范的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资料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表格格式(可带附件),技术交底应有交底图、文字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并有交接双方签字记录等。

土质基坑开挖尺寸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适当放宽,无水基坑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有水基坑每边放宽不小于80cm,并在基坑设计尺寸以外留出汇水井位置。

2)基础开挖(1)地表水处理在开挖边坡顶线以外2.0m处开挖一条截流排水沟,以便引排地表水,以免地表水冲刷边坡造成坍方。

(2)基坑开挖根据实际情况及工程量大小,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机械开挖和人工修整)。

基础土石方应弃在地表排水沟以外,且弃土堆坡脚距基坑顶缘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以免造成对基坑边坡的侧压。

基坑开挖过程不宜间断,要始终保持基底不受水浸泡,随时抽集水井中的水。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基坑中线及水平,以便及时纠正施工中的误差。

对有水的基坑可预留0.2m不下挖,待检查人员检查后立即清除、立即进行封闭。

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础时,应保证既有建筑物一侧边坡有足够的稳定,必要时应进行加固防护,并随时对防护工程进行观察,并在既有建筑物上设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以确保既有建筑物安全。

基坑较深时,除采取放缓坡率外,可在边坡中间设置平台,如设计有永久性防护,必须采取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允许开挖到底后再进行防护。

基础开挖为石方,需要爆破施工时,炮眼施工采用人工打眼或机械钻眼,一般采用松动爆破,爆破时严格控制装药量,炮眼位置根据现场确定。

炮眼与边坡应有一定的距离,不得因爆破影响边坡的稳定和完整。

(3)基底处理a)岩层清除岩面松动石块,凿除至新鲜岩面,并刷洗干净,倾斜岩层应凿平或凿成台阶。

b)碎石类及砂类土层砌筑基础前,应在基础底面先铺一层5~10cm厚水泥砂浆。

c)粘性土层铲平基坑时,不能扰动土壤天然结构,个别超挖时,不得用土回填,可夯入砂夹碎石,碎石顶面不得高于基底设计高程。

d)溶洞按设计施工图说明的方法办理,设计无说明可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回填。

e)泉眼可采用堵塞或埋管排引的方法处理,但以不影响原水系为原则。

4)基坑检查与处理基坑开挖完成后,通过工点技术、质检负责人自检符合要求后,应按规定程序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前来对基坑进行检查,桥梁基坑同时还应通知设计单位代表现场进行地质确认,及时签认基坑检查检验批表和地质检查表。

自检内容包括:基底的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承载力采用标准贯入或触探仪检测;基底的平面位置、尺寸和高程是否与设计相符;基底排水及地下水处理情况是否满足要求;封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均已完成。

检查合格的基坑应及时封闭,不允许基底暴露过久,否则重新检验。

在开挖过程中发现与设计不相符的基底,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代表取得联系,作好变更设计工作,然后按变更设计继续施工。

1.2.桥梁基础岩溶注浆施工作业指导书1.2.1.施工准备1)材料(1)注浆用水采用附近河水或自来水。

(2)注浆用的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为P.O32.5级,水泥出厂日期不超过3个月。

水泥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水泥出厂报告。

(3)水玻璃符合国家质量要求,波美度为38°~43°,模数2.4~3.0。

对选购的水玻璃进行稀释直至符合要求的浓度。

(4)当采用中粗砂、碎石或稀的水泥砂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充填,采用粉煤灰水泥浆液注浆时,其砂、碎石、粉煤灰材料的要求为:a)砂:其粒径小于2.5mm的中粗砂,含泥量及有机物含量小于3%。

b)碎石:其粒径为小于40mm的碎石。

c)粉煤灰:进行磨细,其细度不粗于同时使用的水泥,烧失量小于3%。

2)机具设备(1)注浆设备主要包括钻机、注浆泵、搅拌机、混合器、止浆塞、筛网、注浆管、孔口盖及配套仪表等;(2)辅助设备与机具:a)机动小翻斗车、手推车、铁锹等生产用小型工具。

b)水准仪、经纬仪、倾斜尺、水平尺、测绳等检测工具。

3)作业条件(1)施工场地预先进行平整,并沿钻孔位置开挖沟槽和集水坑。

(2)按导线点、注浆孔平面布置图测设孔位,并进行复测。

(3)在注浆施工前,对钻机、注浆泵、搅拌机等机械进行检查、调试,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

4)技术准备(1)取得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岩溶注浆设计文件及图纸、注浆孔平面布置图、控制桩点的测量资料。

(2)对水泥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试。

1.2.2.施工方法及工艺1)注浆工艺流程图钻孔注浆工艺流程图如下:2)施工工艺、施工方法(1)定孔位根据设计要求标出注浆孔位置,并进行复测。

(2)钻机与注浆设备就位a)注浆孔位标定后,移动钻机至钻孔位置,完成钻机就位。

b)钻机就位后,用倾斜尺、水平尺等工具调整钻机角度,安装牢固,定位稳妥。

c)各类设备就近安装,注浆管线固定,不宜过长,一般为30~50m,以防压力损失。

(3)钻进a)将钻杆对准所标孔位,用φ128mm钻头开孔钻进,保证开孔直径≮130mm。

开孔时要轻加压、慢速、大水量,防止将孔开斜。

b)钻进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地层变化,详细作好钻孔记录。

(4)注浆施工a)试泵开泵前先将三通转芯阀调到回浆位置,待泵吸水正常时,将三通回浆口慢慢调小,泵压徐徐上升,当泵压达到预定注浆压力时,持续二、三分钟不出故障,即可结束。

b)安装注浆管和止浆塞钻孔完毕,进行清孔检查,在确认没有坍孔和探头石的情况下,方可下管。

否则,必须用钻机进行扫孔。

在确定注浆管内无阻塞物后,即可进行注浆管安装。

为减少拔管时的阻力,在注浆管上可上防水板。

用沾有CS胶泥的麻丝绳绕成不小于钻孔直径的纺锤形柱塞,把管子插入孔内,再用台车将管顶入孔内到要求深度,使麻丝栓塞与孔壁充分挤压紧实,然后在麻丝与孔口空余部分,填充CS塑胶泥,使注浆管和止浆塞固定。

注浆管外露的长度不小于30~40cm,以便连接孔口阀门和管路。

注浆管安放好后,在注浆管管口加上孔口盖,以防止杂物进入。

c)压水试验压水压力由小逐渐增大到预定注浆压力,并持续15min。

d)浆液配制(a)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

按设计要求的水灰比用高速拌浆机拌合水泥浆液。

(b)水泥粉煤灰浆:水:水泥:粉煤灰=1:1.0~1:1.4。

(c)浆液配合比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遵循先稀后浓的原则,依吸浆情况逐步加浓浆液。

(d)帷幕孔须在浆液中掺入水泥重量2%的速凝剂,是注入岩溶的浆液尽快凝结,已形成帷幕,防止浆液体溜走。

e)注浆(a)注浆管路系统的试运转:用1.5~2倍于注浆终压对系统进行吸水试验检查,并接好水、电;检查管路系统能否耐压,有无漏水;检查管路连接是否正确;检查设备机况是否正常;使设备充分热身。

试运转时间为20min。

(b)注浆顺序:为防止临孔串浆冒出地面,增加处理难度,本次钻孔及注浆顺序原则为:先钻探灌结合孔,后钻一般注浆孔;无论探灌结合孔还是一般注浆孔,全部采用跳孔钻进;边钻边灌,保证注浆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