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七年级生物试题(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叶子姐姐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1.卷(I)的答案需要填在卷(II)上方的表格中,卷(II)的答案需要写在本试卷上。
2.请务必在本试卷密封线内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指定位置填写座号!卷(Ⅰ)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50分,共40个小题,前30小题每题1分,后10小题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案写在卷Ⅱ前的空格内1.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C.体小且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2. 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种生理现象相似( )A.植物的光合作用B.人手被针刺后缩手C.植物秋天落叶D.母鸡下蛋3. 生物圈的含义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大气圈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4.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影响环境)5.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南橘北枳”C.“雨露滋润禾苗壮” D.“草盛豆苗稀”6.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能结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了。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光B.水C.温度D.病虫害7.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是: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
决定该地区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阳光D.海拔高度,8. 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
海洋植物的分层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 )A.阳光B.温度C.气体D.盐度9.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咒)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捕食、竞争B.竞争、捕食、共生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10. 沙漠里的一种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
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鼠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B.鼠类捕食行为的一种方式C.鼠类白天在为繁殖工作做准备D.鼠类对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11. 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说明生物体( )@A.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C.不能适应环境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2. 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 ) A.生活环境B.环境因素C.生态系统D.生态平衡13. 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14. 下列食物链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阳光→草→鼠→鹰B.草→野兔→狼C.草→田鼠→狐D.植物→蚜虫→瓢虫→细菌15.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则( )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②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少③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④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⑤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⑥生态平衡不容易被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16. DDT是一种不易分解的有机农药,人们并没有到南极大陆去喷洒DDT,而从来未离开南极的企鹅体内也积累了DDT,这个实例说明( )A.DDT挥发性强B.考察队员把DDT带到南极C.从施药地区迁去的动物将DDT带到了南极D.DDT在生物圈中流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7.以下各项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表现是()A、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含蓄草的叶片被手触摸后闭合下垂D、在有草履虫的培养液滴一端放一粒食盐,草履虫会立即游向另一端18.“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进行呼吸19. 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
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A)空气、光照(B)温度、水分(C)水分、空气(D)光照、温度20. 宋代诗人苏武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A.光B.水C.温度D.空气座号21.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蛇的冬眠主要和下列哪一种环境因素有关( )A.天敌B.温度C.阳光D.水分22. 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①青蛙②蚯蚓③黏虫④蛇⑤小麦⑥猫头鹰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④⑤⑥23. 今年年初湖南省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4. 2.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
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它失去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A .生物能影响环境B. 环境能影响生物C. 生物能适应环境D. 环境能适应生物25. 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纷纷落叶,松树却仍郁郁葱葱。
这表明:()A.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B.法国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比法国梧桐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松树和法国梧桐树进行着生存竞争。
26. 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波浪对海堤的侵蚀。
红树林的这种保护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7. 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它们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28. 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则雷鸟的数量会(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仍保持相对稳定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29. 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
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
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害虫适应能力增强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C.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D.食物链被破坏30.4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一食草昆虫一食虫鸟”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益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31. 下列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谚语中包含的食物链是:螳螂→蝉→黄雀B. 在生态系统中,蝉、螳螂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C. 螳螂和蝉的发育过程中,都没有蜕皮现象D. 蝉、螳螂和黄雀体内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32. 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食物网,这是由于( )A.生产者的数量增多B.消费者不仅以一种动物为食C.生态系统的物质要大量流失D.生物的种类太多33. 下列哪一项活动不会造成食物链的缩短( )A.砍伐森林B.围湖造田C.开垦草原D.稻田养鱼34. 一山难存二虎”这一谚语,用生物学观点可以理解为( )A.虎性情孤独,不群居B.虎所需要的生活空间大C.身强力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D.虎从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少<35.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3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相互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物的总和B.有大小之分,无简单与复杂之分C.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D.人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37.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组成应是(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非生物和食物网D.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38. 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39. 二氧化硫对空气的轻度污染可通过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被消除,这说明( )A.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B.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空气污染不会改变生态平衡D.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40. 下列哪种方法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A.减少捕食者的数量B.使消费者和生产者数量相等C.适当增加各种生物的种类D.减少分解者的数量·《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题号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答案—题号40$)答案】卷(Ⅱ)实验·应用·探究·推理(本卷满分50分)题号41424344@合计合计人复核人得分)得分阅卷人复核人41.(本题满分22分,每空一分)!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1)右边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出完整,请你补充画完整绿色植物→杂食性鸟.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食物链共有______条.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生态系统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___菌和____菌.(3)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发生增加,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___和___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______,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4)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_______大量繁殖,毁坏森林.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或营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