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1.下列哪些指标属于经济效益指标?销售收入投资资金利润率销售收入劳动生产率利率物资消耗定额2. 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513.什么是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沉没成本?试举例说明之。
P574.增值税、资源税、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什么?P59-P615.某企业1996年生产A产品1万件,生产成本150万元,当年销售8000件,销售单价220元/件,全年发生管理费用10万元,财务费用6万元,销售费用为销售收入的3%,若销售税金及附加相当于销售收入的5%,所得税率为33%,企业无其它收入,求该企业1996年的利润总额、税后利润是多少?P636.图2-10中,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后,总现金流出等于总现金流入。
试利用各种资金等值计算系数,用已知项表示未知项。
P77-习题6(1)已知A1,A2,P1,i,求P2;(2)已知P1,P2,A1,i,求A2;(3)已知P1,P2,A2,i,求A1。
解:(1)换算至时间点“5”,由总现金流入等于总现金流出:A1 ×(F/A,i,4) ×(F/P,i,1) + A2 ×(P/A,i,5) = P1 ×(F/P,i,5) + P2P2 = A1 ×(F/A,i,4) ×(F/P,i,1) + A2 ×(P/A,i,5) - P1 ×(F/P,i,5) (2)由(1)可见,A2 = [P1 ×(F/P,i,5) + P2 - A1 ×(F/A,i,4) ×(F/P,i,1)] / (P/A,i,5)而1 / (P/A,i,5) =(A/P,i,5)故A2 = [P1 ×(F/P,i,5) + P2 - A1 ×(F/A,i,4) ×(F/P,i,1)] ×(A/P,i,5 )(3)换算至时间点“0”,由总现金流入等于总现金流出:P1 + P2 ×(P/ F,i,5) =A1 ×(P/A,i,4) + A2 ×(P/A,i,5) ×(P/F,i,5)故A1 =[P1 + P2 ×(P/ F,i,5)-A2×(P/A,i,5) ×(P/F,i,5) ] ×(A/P,i,4 ) 7.某企业一年前买了1万张面额为100元、年利率为10%(单利)、3年后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国库券。
现在有一机会可以购买年利率为12%、二年期、到期还本付息的无风险企业债券,该企业拟卖掉国库券购买企业债券,试问该企业可接受的国库券最低出售价格是多少?P77-习题7解:设该企业可接受国库券最低售价为P,则:10000×P×(1+12%×2=10000×100×(1+10%×3)P=104.84(元)8.某人从25岁参加工作起至59岁,每年存入养老金5000元,若利率为6%,则他在60岁~74岁间每年可以领到多少钱?P77-习题8解:设60~70岁间每年能等额领取A元5000 ×(F/A,6%,35)=A×(P/A,6%,15)A=(5000 ×111.435) / 9.712 =57369.75(元)9.某企业获得10万元贷款,偿还期5年,年利率为10%,试就下面四种还款方式,分别计算5年还款总额及还款额的现值。
a. 每年末还2万元本金和所欠利息;b. 每年末只还所欠利息,本金在第五年末一次还清;c. 每年末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d. 第5年末一次还清本金和利息。
解:1)第一年利息:10×10%=1(万元)第二年利息:8×10%=0.8(万元)依此则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利息分别为0.6、0.4、0.2万元还款总额:10+1+0.8+0.6+0.4+0.2=13(万元)还款现值:3×(P/F,10%,1)+2.8×(P/F,10%,2)+ 2.6×(P/F,10%,3)+……=10(万元)2)还款总额:10+10×10%×5=15(万元)还款现值:10×0.1×(P/A,10%,5)+ 10×(P/F,10%,5)=10(万元)3)年还款额:A=10×(A/P,10%,5)=2.64(万元)还款总额:2.64×5=13.2(万元)还款现值:2.64×(P/A,10%,5)=10(万元)4)还款总额:10 ×(F/P,10%,5)=16.11(万元)还款现值:16.11×(P/F,10%,5)=10(万元)8.某公司欲引进一项专利,对方提出有两种付款方式可供选择。
一种是:一笔总算售价25万美元,一次支付;另一种是:总算与提成相结合,其具体条件是,签约时付费5万元,2年建成投产后,按产品每年销售收入60万元的6%提成(从第3年末开始至第12年末)。
若资金利率为10%,问从经济角度该公司应选择哪种付款方式?解:第二种方式:将付款额折为现值P = 5+3.6×(P/A,10%,10)×(P/F,10%,2)=5+3.6×6.145×0.8264=23.28万元<25万元故应选择总算与提成相结合的方式9.某企业向银行贷款20万元,条件是年利率12%,每月计息一次,求3年末应归还得本利和?解:年实际利率i=(1+12%/12)12 –1 =12.7%三年后一次性归还本利和:20×(1+1%)36=28.62(万元)10.某设备除每年发生5万元运行费用外,每隔3年需大修一次,每次费用为3万元,若设备的寿命为15年,资金利率为10%,求其在整个寿命期内设备费用现值为多少?解:P = 5×(P/A,10%,15)+3×(P/F,10%,3)+ 3×(P/F,10%,6)+3×(P/F,10%,9)+3×(P/F,10%,12)+3×(P/F,10%,15)=44.9(万元)13.某企业对过去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它的总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TC=16.68+0.125Q+0.00439Q2 求产量为50单位时的边际成本。
解:1)方法一:产量为49单位时的成本:Tc1=16.68+0.125×49+0.00439×492=33.3454产量为50单位时的成本:Tc2=16.68+0.125×50+0.00439×502=33.905ΔTc=Tc2-Tc1=0.5642)方法二:Tc’=0.125+2Q×0.00439=0.125+0.00439×2×50=0.56414.某企业拟购买一项专利技术,预计该专利技术使用后可产生年净收益28万元,有效使用期为6年,若投资收益率为15%,试求该专利技术的价值。
解:价值= 28×(P/A,15%,6)=28×0.3784=106(万元)15.每年年末等额存入1500元,连续10年,准备在第6年、第10年、第15年末支取三次,金额相等,若年利率为12%,求支取金额为多少?解:1500×(P/A,12%,10) = A×(P/F,12%,6) + A×(P/F,12%,10) +A×(P/F,12%,15) A=8380.3(元)16某永久性投资项目,预计建成后年净收益5600万元,若期望投资收益率12%,求允许的最大投资现值为多少?第四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1.分析不同资金来源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影响?2.影响项目建设规模因素有哪些?P231怎样确定项目的合理规模?P233 例:某投资项目筹集资金8000万元,其中发行债券2000万元,债券利率10.5%,发行费用18万元;发行股票4000万元,资金成本14.7%;留用盈余资金1000万元,其机会成本为14.7%;借贷资金1000万元,利息率12%,试求资金平均成本率。
所得税率33%。
债券资金成本率=200010.5%(133%)7.1%200018⨯⨯-=-借贷资金成本率=12%.0(1-33%)=84%平均资金成本率=7.1%1/414.7%50%14.7%1/88.04%1/8⨯+⨯+⨯+⨯=11.96%4.假定企业投入资金总额600万元,全投资利润96万元,试求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自有资金的利润率。
(1)全部资金均为自有资金;(2)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为1:3,借款利息率为10%;(3)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为1:1,借款利息率为17%。
解:1.自有资金的利润为100万利润率为100/6002.自有资金的利润为100-600/4*1*10% 利润率为(100-600/4*1*10%)/(600/4*3)3.自有资金的利润为100-300*17% 利润率为(100-300*17%)/3005.试用评分优选法对本章某核电厂厂址选择案例进行比较选优。
第六章价值工程1.什么叫价值工程?P180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什么作用?P1822.提高产品价值的主要途径是什么?P181答案要点:利用价值公式进行回答。
3.试举例说明新产品开发中的价值分析的重要性?功能分析的第一个步骤为功能定义。
案例中对矿灯及其三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了描述,这样既加深了对产品功能的理解,并为下一步提出功能代用方案提供依据。
功能分析的第二个步骤是功能整理。
案例中通过功能系统图清楚明确了各功能的关系及其主次关系,弄清了必要功能。
只有真正把握住对象的必要功能,通过功能系统去重新设计新的结构系统,才能提出价值更高的方案。
功能分析的第三个步骤是功能评价,即解决功能数量化的问题。
在明确了功能的必要功能后,通过功能评价找出实现这一功能的最低费用,从而选择功能价值低、改善期望大的功能作为VE进一步研究的对象。
由此看出在新产品开发中,只有找到对象的必要功能,并寻找出实现这一功能的最低费用,新产品的开发才能有价值。
若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通过价值分析。
4.某产品由12种零件组成,各种零件的个数和每个零件的成本如表6-17所示,用ABC分析法选择价值工程研究对象,并画出ABC分析图。
表6-175.利用0-1评分法对习题4的产品进行功能评价,评价后零件的平均得分如表6-18所示。
利用价值系数判别法,如果取价值系数最小的零件作为价值工程研究对象,应该选哪一种零件?5.6.为指示危险的装置提出四个方案,每个方案对6个功能的满足程度的评分和估计成本如表6-1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