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2 地基与基础工程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5 CBCAD 6~10 DAABA 10~12 ADB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 CDE
3.BCE
4.ABCDE
5.ABD
6.BCE
7.ABDE
1.地基处理方法一般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机械压实法:通过提高其密实度,从而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
(2)强夯法:施工时,振动大,噪声大,对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影响。
(3)换土垫层法:是将天然弱土层挖去,分层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且无腐蚀性的砂土、素土、灰土、工业废料等材料,压实或夯实后作为地基垫层。
(4)排水固结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土的地基处理。
(5)挤密法:主要适用于处理松软砂类土、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
(6)化学加固法:指的是采用化学浆液灌入或喷人土中,使土体固结以加固地基的处理方法。
2.浅埋式钢筋混凝土基础主要有哪几种?
浅埋式钢筋混凝土基础主要有条式基础、杯形基础、筏式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3.试述桩基础的作用和分类。
(1)桩的作用在于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大的土层上;或使软弱土层挤压,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密实度,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减少地基沉降。
(2) 桩基的分类:
1)按承载性质分: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2)按桩身材料分:混凝土桩、钢桩、组合材料桩。
3)按桩制作工艺分:预制桩和现场灌注桩。
4.试述预制桩打桩的工艺。
打桩机就位时,桩架应垂直平稳,导杆中心线与打桩方向一致。
桩开始打入时,应控制锤的落距,采用短距轻击;待桩入土一定深度1~2m稳定以后,检查桩身垂直度以及桩尖的偏移,当符合要求时再以规定落距施打。
在整个打桩过程中,要使桩锤、桩帽、桩身尽量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必要时应将桩锤及桩架导杆方向按桩身方向调整,要注意重锤低击,重锤低击获得的动量大,桩锤对桩顶的冲击小,其回弹也小,桩头不易损坏,大部分能量都用以克服桩周边土壤的摩阻力而使桩下沉,
正因为桩锤落距小,频率高,对于密实的土层,如砂土或黏土也能容易穿过,其落距为:落锤小于1.0m,单动汽锤小于0.6m,柴油锤小于1.5m。
5.静力压桩有何特点?适用范围如何?施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与锤击桩相比,它具有施工无噪声、无振动、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沉桩速度快等特点。
(2)静力压桩法适用于软弱土层。
(3)施工时,遇桩身有较大幅度位移倾斜或突然下沉倾斜等情况皆应停止压桩,研究后再作处理。
6.现浇混凝土桩的成孔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特点及使用范围如何?
(1)灌注桩按成孔方法分为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干作业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等。
(2)方法及特点:
1)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泥浆护壁成孔是利用泥浆保护稳定孔壁的机械钻孔方法。
它通过循环泥浆将切削碎的泥石渣屑悬浮后排出孔外,适用于有地下水和无地下水的土层。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制备泥浆、机械(潜水钻机、冲击钻机等)成孔、泥浆循环出渣、清孔、安放钢筋骨架、浇筑水下混凝土。
2)沉管灌注桩的成孔顺序
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对土体有挤密作用和振动影响,施工中应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考虑成孔的顺序。
间隔一个或两个桩位成孔;在邻桩混凝土初凝前或终凝后成孔;一个承台下桩数在5根以上者,中间的桩先成孔,外围的桩后成孔。
3)干作业钻孔灌注桩
干作业成孔一般采用螺旋钻机钻孔。
螺旋钻头外径分别为Φ400mm、Φ500mm、Φ600mm,钻孔深度相应为12m、10m、8m。
适用于成孔深度内没有地下水的一般粘土层、砂土及人工填土地基,不适于有地下水的土层和淤泥质土。
钻机就位后,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开钻时先慢后快,减少钻杆的摇晃,及时纠正钻孔的偏斜或位移。
钻孔至规定要求深度后,进行孔底清土。
清孔的目的是将孔内的浮土、虚土取出,减少桩的沉降。
方法是钻机在原深处空转清土,然后停止旋转,提钻卸土。
钢筋骨架的主筋、箍筋、直径、根数、间距及主筋保护层均应符合设计规定,绑扎牢固,防止变形。
用导向钢筋送入孔内,同时防止泥土杂物掉进孔内。
钢筋骨架就位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以防塌孔。
灌注时,应分层浇筑、分层捣实,每层厚度50~60cm。
4)人工挖孔大直径灌注桩
大直径灌注桩是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成孔,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基础,也称墩基础。
它由承台、桩身和扩大头组成,穿过深厚的软弱土层而直接坐落在坚硬的岩石层上7.试述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8.灌注桩常易发生哪些质量问题?如何预防处理?
(1)颈缩
1)颈缩:指桩身的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的现象。
2)当在淤泥和软土层沉管时,由于受挤压的土壁产生空隙水压,拔管后便挤向新灌注的混凝土,桩局部范围受挤压形成颈缩。
3)当拔管过快或混凝土量少,或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差时,周围淤泥质土趁机填充过来,也会形成颈缩。
4 )处理方法:拔管时应保持管内混凝土面高于地面,使之具有足够的扩散压力,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50~70mm。
拔管时应采用复打法,并严格控制拔管的速度。
(2)断桩
1)断桩:指桩身局部分离或断裂,更为严重的是一段桩没有混凝土。
2)原因:桩距离太近,相邻桩施工时混凝土还未具备足够的强度,已形成的桩受挤压而断裂。
3)处理方法:施工时,控制中心距离不小于4倍桩径;确定打桩顺序和行车路线,减少对新灌注混凝土桩的影响。
采用跳打法或等已成型的桩混凝土达到60%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下根桩的施工。
(3)吊脚桩
1)吊脚桩是指桩底部混凝土隔空或松软,没有落实到孔底地基土层上的现象。
2)原因:当地下水压力大时,或预制桩尖被打坏,或桩靴活瓣缝隙大时,水及泥浆进入套筒钢管内,或由于桩尖活瓣受土压力,拔管至一定高度才张开,使得混凝土下落,造成桩脚不密实,形成松软层。
3)处理方法:为防止活瓣不张开,开始拔管时,可采用密张慢拔的方法,对桩脚底部进行局部反插几次,然后再正常拔管。
桩靴与套管接口处使用性能较好的垫衬材料,防止地下水及泥浆的渗入。
(4)混凝土灌注过量
如果灌桩时混凝土用量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这可能是由于孔底有洞穴,或者在饱和淤泥中施工时,土体受到扰动,强度大大降低,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桩身扩大而混凝土用量增大所造成的。
因此,施工前应详细了解现场地质情况,对于在饱和淤泥软土中采用沉管灌注桩时,应先打试桩。
若发现混凝土用量过大时,应与设计单位联系,改用其他桩型。
9.桩基础验收要准备哪些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单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
(3)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桩位线复核签证单。
桩孔、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隐蔽记录及各分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单及施工记录。
(4)成桩质量检查报告。
(5)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
(6)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的桩位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
10.试述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1.试述箱形基础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基坑开挖,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500mm处,并尽量减少对基坑底土的扰动。
当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在基坑底面以上20~40mm厚的土层,应用人工挖除并清理,基坑验槽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2)施工时,基础底板、内外墙和顶板的支模、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可采取分块进行,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要求,外墙接缝应设止水带。
(3)基础的底板、内外墙和顶板宜连续浇筑完毕。
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带宽不宜小于800mm,在后浇带处钢筋应贯通,顶板浇后,相隔2~4周,用比设计强度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将后浇带填灌密实,并加强养护。
(4)基础施工完毕,应立即进行同填土。
停止降水时,应验算基础的抗浮稳定性,抗浮稳定系数不宜小于1.2,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譬如继续抽水直至上部结构荷载加上后能满足抗浮稳定系数要求为止,或在基础内采取灌水或加重物等,防止基础上浮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