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教学设计方案
《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教学设计方案
3、互动空间,探究学习。
通过三个问题的引导,检查学生对离合器位置作用,结构组成的掌握情况。
1、学生观察挂图认知离合器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观看视频,认识离合器各个组成部分的装配关系。
3、回顾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3、学生做笔记,并进行内化。
2、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避免受到侵害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在这一环节我运用了“视听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对离合器的结构组成有个感性的认知。和对动力的传输有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通过挂图只能让学生认识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但是对于各个组成部分的装配关系学生的理解还是有难度的,于是接下来采用视听教学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起步时要刹住离合,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换挡时要刹住离合,行驶时候不能刹住离合。等等
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有无离合器的摩托车的对比,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将注意力转移到今天课堂的主题,让同学们驾驶方法的区别(有助于对离合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
讲授新课(位置与作用)
6分钟
1、展示:传动系简图
让同学们自己找出离合器的位置,思考离合器总成与其他总成的相对位置关系
《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教学设计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教学内容:《离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参赛教师:郑泽武
工作单位: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职业技术学校
案例名称
《离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科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教学对象
中职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郑泽武
课时
2课时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使用教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李进强张再东主编)
【教学内容】:模块一传动系第二节《离合器》1.2.2离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材分析】:本学习任务是在对汽车传动系统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所要认识的传动系统第一个组成部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通过本任务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日后诊断与排除离合器的故障奠定扎实的基础。
(2)做好课前分组,小组做好角色分工。
六、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
3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有离合器和无离合器的汽车和摩托车。
提问:这两种摩托车在驾驶上有什么区别吗?
提问引导:那这个离合器究竟用什么作用,它在汽车的哪个位置呢?(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这两者的区别。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准备。
(1)运用网络技术搜集离合器相关视频,图片,离合器仿真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2)通过维修店调查,查找,设计案例。
(3)一体化教学区设备,工位的检查以及工位所需要的工具,量具,设备的准备。
(4)设计学校设备所能支撑,学生的能力所能完成的实训任务书。
2.学生准备。
(1)复习相关量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现有的素养水平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13汽修班的学生,本班的学生大部分为15至17岁的男生,该年龄阶段的男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过于好动,喜欢尝试,喜欢动手操作,但操作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方法,因此在实训安全方面需要多加注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相对薄弱,教学过程需要多关注相关素质的培养。课程由于自主性较强,因此,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另外,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学习的进度需要有一定弹性,注意相互间的互相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鉴于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了解离合器的位置
2掌握摩擦离合器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培养正确的使用相关量具对离合器摩擦片进行测量技能。
2提高学生对离合器故障诊断和维修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及任务探究、实践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简述:离合器的位置与作用
位置: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
作用:接合与切断动力的传递。
3、针对离合器的作用引出问题(讨论):
问:如果离合器坏了,会出现什么问题。
问题归纳总结:离合器坏了那就会失去离合器的作用:无法切断动力的传递或无法传递动力。
1、感性认知离合器的位置与作用。
2、讨论问题,加速对离合器的作用的理解。
2、【学生现有知识和技能水平分析】
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会使用常用量具和常用工具;但不够标准与规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取的教学策略选择如下:基于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的利用我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和实训设备等资源。运用视听教学法,实物教学法等来加强同学们对离合器结构组成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由于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比较抽象,给同学们的认知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在这个节点上,教学过程中充分的采用多媒体仿真教学法,有效的突破这一难点。讨论法和谈话法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知识点,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本节课我利用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等动态活动较多的学习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小组管理岗位负责制的实训教学组织,使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同学们能够根据任务书所要求的工作,进行小组探究,自主学习顺利的完成任务。从而来达到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学生做笔记。
通过观察图片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课堂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讨论来引导学生对离合器作用的思考。有利于学生以后对学习离合器故障诊断的认知
(二)
讲授新课(结构组成)
8分钟
1、展示离合器挂图,分析离合器每个组成部分的名称。直观教学。
2、播放离合器拆装简介视频,采用视听教学法。分析离合器动力的输入输出的关系。讲解各个组成部分的装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