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圣才出品】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圣才出品】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人类传播的过程及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本章的重点包括:“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见表4-1)★★
表4-1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考点二: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1.“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
它是传播学史上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

“5W模式”见表4-2。

表4-2 “5W模式”
图4-1 “5W
模式”
2.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由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1949)一文中提出。

香农—韦弗模式见表4-3。

表4-3 香农—韦弗模式
图4-2 香农—韦弗模式
考点三: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 E. 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见表4-4。

表4-4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图4-3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见表4-5)
表4-5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要点具体内容
图4-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见表4-6)
表4-6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要点具体内容
图4-5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考点四: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1.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1)传播过程研究:①考察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②主要目的是揭示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

(2)传播系统研究(传播总过程研究):①考察宏观的、综合的传播过程;②重视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