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冻工艺学整理(原版)一、名词解释1.食品冷冻工艺学:是一门运用人工制冷技术来降低温度,以保藏食品和加工食品的科学。
2. 冷冻食品:将食品原料和配料经过前处理加工在—30℃度快速冻结,经包装在—18℃以下贮藏流通的方便食品。
3. 冷冻调理食品:现代方便食品与速冻结合起来生产的速冻方便食品,以稍加调理即可使用为特色。
4.自溶作用:死后僵硬的肌肉,经过一段时间,在肌肉中存在的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变化,肌肉软化过程。
5.食品变质: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其色香味和营养价值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从而使食品质量降低成完全不能食用的变化。
6.冷却:指将食品的品温降低到接近食品的冰点,但不冻结的过程。
7.干耗:以空气为介质冻结食品表面出现干燥现象,并造成重量损失。
8.冷害:果蔬由于其冰点以上的不适宜低温造成生理机能伤害。
9.移臭(串味):有强烈的香味或臭味的食品与其它食品放在一起,这香味或臭味会串给其它食品。
10.冷藏臭:冷藏库内一些特有臭味。
11.油烧:冷却贮藏过程中,食品中油脂会发生水解,脂肪酸氧化聚合等复杂变化,同时风味变差,味道恶化,出现变色,酸败,发粘等现象。
12.糊化:在适当温度下,淀粉在水中充分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
13.寒冷收缩:宰后的牛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会发生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后熟作用,肉质也不会十分软化的现象。
14. 冷风冷却:利用流动的冷空气使被冷却食品的温度下降。
15.冷水冷却:利用低温水把被冷却的食品冷却到指定温度。
16.抱冰:对于大雨除去腮和内脏,并在该处装碎冰。
17.冻结膨胀压:食品冻结时表面水分首先成冰,然后冰层逐渐向内部延伸,当内部的水分因冻结而膨胀时会受到外部冰层阻碍产生内压。
18.流失液:食品经冻结解冻后,内部冰结晶就融化成水,它不能被肉质吸收,重新回到原来状态时,这部分水就分离出来成为流失液。
19.冻结点:食品在冻结过程中食品中水分开始出现冰结晶的温度点,也称冰点。
20.最大冰晶生成区:大部分食品在—1~5℃温度范围内80%的水分结成冰,此温度范围叫最大冰晶生成区。
21.冻结速度(IIR建议):食品冻结速度是食品表面与中心温度点的最短距离与食品到达0℃后,食品冻结温度降到比食品冰点低10℃所需时间之比。
22.冻结时间:指食品从初始温度冻结到规定温度所需时间。
23.冻结烧:随着冻结时间延长,冰晶升华向内部推进,冰晶升华产生空穴,增大了与氧气接触面积,在氧气作用下,食品脂肪氧化酸败,使食品外观风味营养价值变差的现象。
24. 初期品质优秀:在食品冻结中,使用品质或鲜度好的原料,如能正确进行冻结前后的处理,采用快速深温冻结,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具有高品质。
25.优秀品质保持期:如果把初期品质优秀的冻结食品,放在流通过程中常见的各种温度范围内,并与放在—40℃冻藏的对照品相比较,随着时间推移,放在各种温度下的冷冻食品品质会逐渐降低,与放在—40℃相比较,总有一天会产生差异。
由熟练的掌握品质评定的人员感官鉴定小组来鉴定当组内70%的成员能识别出这两者之间的品质差异,就到此时,冻结食品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优秀品质保持期,又称高品质寿命期。
26. 冻结食品温度系数Q10:Q10是指在—10~—3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下降10度,冷冻食品品质保持的时间比原来延长的倍数。
27.真空冷冻干燥:将含水物料冻结后,置于真空环境下,并供给一定的热量,使物料中的冰直接升华排走,从而除去物料中水分,获得干制品。
二、填空题及简答题1、食品保藏法: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法。
2、冷冻食品分类:冷冻水产品、冷冻果蔬类、冷冻畜产品、冷冻调理食品3、冷冻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现状:(1)行业管理不力(2)质量缺乏保证(3)产品品种单一(4)企业规模不大(5)冷链不够完善发展趋势:(1)去向规范化(2)突出民族特色(3)注重国际市场(4)开发餐桌食品(5)重视集团消费(6)加快冷链完善(7)加大对食品在冷冻冷藏过程中变化的研究(8)解冻方法的研究4温度是怎样影响动物死后僵硬的?(1)温度对糖原酵解的影响(酵解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酵解迅速的肌肉僵硬过程也加速,颜色淡白瘫软汁液流失严重)使肉的质量迅速降低。
(2)温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温度→ATP→肌动球蛋白→肌肉收缩)温度对肌肉影响不是单调变化:t>20℃ATP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5<t>16℃ATP分解最慢,肌动球蛋白最少,此时肌肉收缩最小t<15℃ATP分解速度逐渐加快。
总结:死后僵硬期越长,肌肉保持新鲜时间越长,为了延长死后僵硬时间,屠宰后的肉应该尽早冷却,使肉温下降以抑制糖原酵解和ATP的分解速度延长死后僵直期(但不要引起寒冷收缩)肌肉收缩的三种类型:高温收缩、中温收缩、寒冷收缩。
5为什么鱼肉具有高度鲜活易腐性?(1)鱼肉含水分较多,脂肪含量较少(2)鱼肉蛋白含量丰富组织松软脆弱(3)鱼死后不久鱼肉变为碱性,适合细菌的繁殖(4)附着鱼体的腐败细菌在室温下易生长繁殖,因此鱼肉具有高度鲜活易腐性6引起变质的主要原因:微生物作用、酶的作用、化学作用、物理作用、呼吸作用7动物死后肌肉的三阶段:死后僵硬、自溶、腐败。
8引起死后僵硬的原因:(1)糖原的无氧酵解:动物组织在缺氧或无氧状态下糖原分解产生乳酸(2)肌酸与磷酸生成:肌肉中肌酸磷酸分解为肌酸、磷酸、引起PH降低呈酸性。
(3)肌肉中ATP减少,此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
9冷却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或者鱼类捕获后为什么快速冷却?)(1)因为鱼类死后不久,经过死后僵硬期,进行消化分解作用,而后由于细菌繁殖以致腐败,发生相当复杂的生化变化,冷却可以延缓这些变化,但不能停止。
(2)快速冷却鱼体的温度越低,越能减缓和抑制酶解的进行,死后僵硬开始的越迟,僵硬期持续的时间越长(3)鱼死后组织糖原无氧分解产生乳酸,同时磷酸肌酸分解为无机磷酸、肌酸,分解产热使鱼体温度升高,若不及时冷却把热量排出,必将大大促进蛋白质的分解、酶的作用和细菌繁殖,加快鱼体腐败。
(4)鱼体附着的水中细菌都是低温细菌,20~30℃刚好是其繁殖的最适温度,只有迅速降温才能减缓其繁殖速度,延长保鲜时间。
(5)同时由于快速冷却还可以使一部分细菌骤然遇冷休克而死亡,从而减少了鱼体附着细菌数。
综上所述:渔获物出水后,必须快速冷却,才能获得较好的保鲜效果。
10冷却和冷冻食品的温度范围:品温范围冷却食品冻结食品半冻结食品冷凉食品 1冷凉食品 2 0~15℃-12~-30℃-2~-3℃-1~1℃-5~5℃备注冷却未冻结冻结坚硬稍微冻结11鱼类的超冷却和微冻方法:超冷却:死后僵硬中且新鲜的鱼类放置在-1~-2℃,比放置在0℃时,时间延长一倍。
微冻:使鱼体中心温度达到-3℃,保鲜时间20—27天。
12 T.T.T概念适用于哪些产品?13食品冷却时变化有哪些?影响因素是什么?产生怎样的影响?(1)水分蒸发肉水分的蒸发量与空气温度、湿度及流速有关,还与肉的种类,单位重量表面积的大小,表面形状,脂肪含量有关。
一般在低温高湿损失最小0~1℃,RH80%~90%。
(2)冷害果蔬由于其冰点以上的不适宜低温造成生理机能障碍。
不同的果蔬品种具有不同的界限温度,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3)移臭(串味)有强烈香味和臭味的食品与其他食品放在一起,这香味或臭味会产给其他食品,蒜与苹果梨,鸡蛋与洋葱,冷库的冷藏臭(4)生理作用果蔬采后仍然是有生命的活体,未成熟前采摘有成熟过程。
例如淀粉和糖的比例,糖酸比,果胶物质变化,色香味及硬度的变化。
鸡蛋在贮藏过程中去向碱性化(5)成熟作用(6)脂类变化食品中脂肪水解成脂肪酸,脂肪酸氧化、聚合等复杂变化,同时使风味变差味道恶化,出现变色酸败发粘的等现象“油烧”(7)淀粉老化20%直链淀粉+80%支链淀粉结晶形成?-淀粉,即食品中淀粉以ɑ-淀粉存在,在接近0℃时,淀粉分子又自动重新排列,与水分含量及温度有关,水分含量10%以下不易老化,30%-60%最易老化,温度在2-4℃最易老化,低于-20℃或高于60℃不易老化。
(8)微生物增殖果蔬伤口处细菌繁殖,肉类霉菌细菌繁殖,表面黏湿(9)寒冷收缩宰后快速冷却肌肉发生显著收缩,即使经过后熟作用肉质也不会软化。
14冷却的方法:冷风、冷水、碎冰、真空冷却。
冷风的两段冷却优缺点:优点:干耗小,平均干耗量1%,肉表面干燥外观好,肉质佳在分割时汁液流失少缺点:空气湿度低,干耗大。
冷水冷却三种形式:浸渍式、散水式、降水式。
提高碎冰冷却的效果:(1)冰要细碎(2)冰与被冷却食品的接触面积要大(3)冰融化生成水要及时排除碎冰冷却适宜鱼、水果、蔬菜、海上渔获物(加冰法,水冰法,冷海水法)真空冷却:减压冷却,依据水分在不同的压力下有不同的沸点。
冷却装置(真空冷却、槽压缩机、真空泵)一般适用于蔬菜中叶菜类的快速冷却。
15食品冷却方法及适用范围?冷风冷却冷水冷却碎冰冷却真空冷却肉√禽√√√蛋√鱼√√水果√√√蔬菜√√√√烹调食品√16食品在冻结时变化?如何防止?一、物理变化1体积膨胀产生内压2比热变为水的二分之一3导热系数,变为水的四倍4体液流失流失液的产生率是评定冻品质量的指标之一5干耗与水蒸汽压,冻结室内的温度风速,食品表面积冻结时间有关。
W=?F(p1-p2)二、组织学变化植物组织一般比动物组织冻结时损伤大( a.植物组织有大气泡,使得植物组织含水量大,结冰损伤大,b.植物组织又细胞壁,动物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壁比细胞膜厚又缺乏活性冻结时容易涨破 c.二者细胞内成分不同,特别是高分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有机物组成也不一样)三、化学变化(一)由于冻结造成蛋白质变性1冻结晶是无机盐浓缩,盐析作用或盐类直接作用使蛋白质发生变性;钙镁离子促进蛋白质变性;糖类磷酸盐能减缓蛋白质变性。
2脱水作用冻结晶时使蛋白质分子失去结合水,受冰晶的挤压作用而互相凝集。
3脂类分解氧化物的作用脂肪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不稳定,氧化产生醛酮使蛋白质变性。
(二)变色有褐变、黑变、褪色原因(自然色泽的分解,产生新的变色物质,美拉德反应,氧化酶使酪氨酸氧化生成黑色素所致(虾的黑变))四、生物和微生物1生物:指小生物,寄生虫,昆虫经过冻结都会死亡(FAO和WHO共同建议肉类寄生虫污染不严重时在-10℃温度下至少贮存10天)2、微生物:(IIR建议)为防止微生物繁殖必须在-12℃以下贮藏,为防止酶及物理变化冻结食品的品温必须低于-18℃。
防止:减小食品的厚度;植物中的氧化酶在致死后活性会增加而导致出现褐变,因此要烫漂。
防止虾的黑变有四条;17拉乌尔定律:溶液冰点的降低与溶质的浓度成正比,1kg水中每增加1mol溶质水的冰点下降1.86℃18冻结率的计算:(1-(食品冻结点℃/食品的温度℃))×100%19冻结温度曲线:在冻结过程中食品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冻结温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