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2013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2013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昨晚,中央少儿电视台播出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典礼,十位获奖少年的故事感人至深,平凡而美丽。

他们面对苦难时坚强地撑起整个家,用实际行动孝敬长辈,孝敬父母,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太感人了。

当同龄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来自父母的宠爱时,有一群孩子早早地担起了家庭重担。

孝心少年的故事让我们动容落泪。

他们用单纯、善良的孝行诠释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这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正能量!
第一个出场的便是我们很熟悉的五河小黄凤,不,她现在已经长大了,长成16岁的小姑娘了。

6岁时黄凤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家。

11岁时她推着400斤的铁板车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

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

风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弃!16岁的她说:委屈时看见我爸笑,就没事了。

12岁,正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时候。

可12岁的邵帅却面对着一个连大人都会皱眉的抉择。

为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休学到北京为母亲捐献骨髓。

最终在医生劝说下,妈妈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

邵帅少年捐髓救母,孝心感动社会!
17岁的龙花是湖南凤凰县的苗族女孩,为了照顾重病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她选择了放弃学业,勇敢担起一个家。

然而,龙花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这朵开在吊脚楼里的坚强小花用她的乐观照顾着家庭,用她的坚持守望着梦想。

贪玩调皮,本应是13岁少年的特质,而命运却没有给文龙这样的机会。

没有父亲的相伴,他每天扫地、做饭,照顾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的妈妈。

面对生活的艰难,从不抱怨。

他说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让妈妈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成都女孩路玉婷一边上学、一边骑车送机票以维持家用。

这个“奔跑女孩”的高中生上个月迎来变故:母亲离世……坚强独立乐观的玉婷,孝敬长辈,勇担家庭责任,自强不息、阳光向上,看似柔弱却一直迎着苦难坚强飞奔。

在家庭陷入困境时,她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咱家我顶着。

”自此,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担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生活虽然苦了点,但是,只要我勇敢地往前走,我就一定能走过风风雨雨……”卖烧烤的小女
孩高雨欣这样说。

重庆忠县的吴林香六岁时父母离异,2011年母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继父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唯一的劳动力。

小林香本来不爱笑,但是从妈妈病了之后,她便总是用笑容面对妈妈,逗她开心。

虽然妈妈最终离开了人世,但她依然微笑着生活。

吴林香,逆境中她始终微笑。

微笑着坦然面对生活,不抛弃,不失望,坚强地面对逆境。

我想说,你们的孝心感天动地,你们的故事如灿烂的小花一样璀璨,听着主持娓娓动听的讲诉,催人泪下,苦难没有压垮你们,你们用脆弱的身躯书写大写的孝字,大写的人字。

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你们让家庭充满温馨,洋溢着浓浓的爱。

你们的孝心虽不惊天动地,但浓浓的亲情,伟大的精神却感动神州,你们都是好样的!爱的指引,带我们众里寻你;孝的承诺,温暖了你我的心。

孝亲敬老,你做到了吗?
——观“武陟县孝亲敬老模范教师与十佳小孝星”有感
老话常说:“百善孝为先。

”孝亲敬老,是我们新时代的接班人必须传承的优秀美德。

“孝”也是一个奇特的汉字——上半部分为“老人”的“老”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为“子女”的“子”。

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孝亲敬老,你做到了吗?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对我来说是庄重的,也是特别的。

这节课上,我们观看了“武陟县孝亲敬老模范教师与十佳小孝星”的视频资料。

虽然只是一段视频,但是这段视频中融入着爱,洋溢着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漂浮着我们又一批孝亲敬老榜样的影子。

二十位十佳小孝星候选人(郭跃锴、潘瑞芳、王笑天、孙佳兴、杨浩哲、张杰、张浩天、赵婉雨、张东东、王梦玲、卢艳萍、付志行、王菲、刘若倩、孟蒙恩、张昊钰、安白雪、杨丹、刘毅、赵雅楠),都是与我同龄的孩子,他们或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勇敢地挑起家里顶梁柱的重担,或体贴父母、关心父母,或热爱家庭,尊听长辈教导……这些少年是我们的榜样,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之中,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孝亲敬老的佳话。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相信这两个小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也相信大家对这两位年纪小小的孩子充满敬佩之情。

那么大家也想这两个孩子那样,孝亲敬老了吗?
三年级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可贵的沉默》,到现在故事情节还令我记忆犹新,我不得不围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感到欣慰,也不得不说,哪怕从现在开始,开始孝敬你的长辈,也为迟不晚,重要的,是那颗心,那颗用金钱买不到的火热的孝心。

《孟子》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老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为: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是啊,孝亲敬老,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和我们拥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与孩子中,更应该是这社会上每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爱护的孩子。

“孝亲敬老,我该怎么做呢?”许多同学曾这样迷惑。

答案很简单,哪怕是父母回家后送上的一双拖鞋、一杯咖啡;哪怕是为爷爷奶奶轻轻捶背、按摩;哪怕是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哪怕是为路边过马路的婆婆伸出的双手,哪怕是……点
点滴滴反映出我们那可贵的孝心,要记住,我们孝敬老人并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出自我们的孝
心!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扪心自问:你,做到了吗?
自古以来,“孝”就是一个不败的话题,从古代的《二十四孝》到现在网络上长篇大论地谈论明星的孝事,我们不难看出,“孝”这个字从古至今都是用来评价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

从杨乞的“彩衣养母”到缇萦的“上书救父”再到最后李应麟的“孝感继母”……从报纸上大大宣传“母
亲节”的文章,再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有关“父亲节”的跟帖,最后到教育局举行“孝心大考场”的比赛……我们更是可以看出现代社会对“孝”这个字的重视。

天底下,“孝”无处不在,就拿前几天在《读者》上看到的一个名叫黄凤的女孩来说吧,自从我看完那篇关于她的文章后,我被她的那份孝心着实地感动了,那一刻,我哭得“稀里哗啦”。

在黄凤六岁时,她爸爸在打工时意外摔成高位截瘫。

几个月后,妈妈离婚改嫁他人,从那以后没再支援家里一分一毫。

奶奶眼患疾病视力模糊,黄凤不得不独自担起照顾爸爸和奶奶的重担。

踩着小板凳在灶台炒菜、煮饭、下面条,摸索着给爸爸喂饭、擦拭、换洗、按摩、翻身,跟奶奶和邻居学着打理菜园、种菜、腌菜……在黄凤11岁时,她更是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那是2008年的3月9日,黄凤在邻居的帮助下搭上了去上海的顺风车,随行的还有躺在铁板车上不能动弹的爸爸和时年已七十二岁并患有眼疾的奶奶。

祖孙三代准备开始过边乞讨边求医的生活!我被这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深深的打动了。

身为同龄人,我现在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只是因为自己一个人能去趟在岱山衢山的外婆家而沾沾自喜,却不知道,在华夏版图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农村女孩比我早8年会了这些我到现在还不会的家务。

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感动的我泪流满面,但是最令我感动的还是那个八岁少年付志行,那是本该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却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付志行的爸爸是三级智障,妈妈是四级智障,家里只有爷爷勉强可以干活,因为要维持家里的生计,爷爷照顾不了小志行的爸爸妈妈,所以每天小志行一回家,就要为一家人做饭,还要喂妈妈吃饭。

他并不嫌弃他的爸爸妈妈,一直照顾着患有智障的爸爸妈妈,每天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帮助爷爷干活,看到累了一天的爷爷回家了,忙给爷爷捶背洗脚。

他那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指引着他不断向前行,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每个人。

我要向八岁的小志行学习,学习他那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相比小志行的条
件,我们幸福多了,小志行能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呢?我一定好好学习,在学习之余帮妈妈扫扫地,洗洗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爸爸每天下班回家了,给爸爸端一盆洗脸水,每天晚上给奶奶洗洗脚、捶捶背,有好吃的让奶奶、爸爸妈妈先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