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湄洲岛统一祖国展览馆》解说词(作者:莆田湄洲中学高树)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参观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湄洲岛统一祖国展览馆》,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湄洲岛的中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被岛民誉称为湄洲岛最高学府的湄洲中学。
本校始建于一九五九年,至今已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本校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如今这么大的规模,建成了一座海岛完全中学。
现在在校学生数已达二千多人,教师数120人,学校占地面各人66.8亩。
四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铸就了本校今日的辉煌。
凭借着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合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节拍,为弘扬妈祖之精神,沟通两岸同胞之情感,让下一代更好地了解闽台的渊源历史,了解闽台的风土人情,促进两岸的相往来,加大祖国统一的进程,在这样重大的历史背景下,建造了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湄洲岛统一祖国展览馆》。
本展览馆分为两个展厅,第一展厅的主题是“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第二展厅的主题是“弘扬妈祖文化,促进两岸三通。
”两个展厅分别展示了闽台的历史渊源和璀璨的妈祖文化。
展览馆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馆内展出照片400多幅,说明文字3多字,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深情。
本展馆翔实珍贵的历史资料,热烈振奋的感人镜头,催人泪下的生动画面,向大家展示出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题材。
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统一祖国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同学们,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第一展厅。
第一展厅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个部分是闽台渊源。
前言部分编排的内容有: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早在一九七九年一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海峡两岸的天空日渐晴朗,和平统一祖国的曙光在海峡两岸的上空俊容初露。
江泽民同志关于推进祖国和平进程的八点看法和主张。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同时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赞许和拥护。
“天空皓月明两岸,海峡平浪渡千舟”,二十多年来,闽台两岸民间的交往不断发展。
前言部分还编排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文字优美、语言铿锵的国旗颂。
“国旗升起来了,国旗映出人民的笑意,国旗,在统一祖国的凯歌声中猎猎飘扬”,我们坚信,猎猎飘扬着的国旗必将鼓舞着我们沿着统一祖国的光辉大道继续迈进。
本展厅的第二部分有三层的意思:一是历史的昭示,台湾大陆本一家;二是血缘相亲,习俗相同,语言相通;三是海峡难隔两岸情,一脉相承骨肉亲。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去细细地领略。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早在三万多年以前,台湾和大陆就有文化联系,一万多年前,台湾海峡曾有一架“东山陆桥”,我们的祖先,就是从这里,迈出探索的脚步,走向台湾的。
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就曾派1万多名将士到达台湾,安抚民众。
公元607年,隋肠帝曾派朝官渡过海峡,治理台湾政局。
南宋时,台湾划归福建的晋江县。
元朝时也在这里设置澎湖巡检司,明朝时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并从福建、广东迁移大批居民前往台湾居住。
并在此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
从16世纪初叶,台湾与大陆就开辟了航道,交往密切。
1685年,台湾的安平港与福建的厦门港开始通航。
1784年,台湾鹿港与福建泉州开始通航通商。
1792年,台湾八里分港与福州,泉州开始通航、通商,交往频繁。
历史的昨天,外国侵略者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台湾的侵略,荷兰、法国、沙俄、日本、美国这些老牌帝国主义的铁蹄,都曾经蹂躏过台湾人民。
台湾同胞在大陆人民的支持下,从未停止过对侵略者的英勇抗击,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勇颂歌。
郑成功之伟大,在于他能顺应历史的潮流,为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清朝政府的腐败,在于让侵略者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不平等的条约里得到了。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祖国的领土又遭受了任人宰割的悲剧。
中国人民永远也忘记不了这屈辱的一页。
到近代,虽然台湾被日本霸占了50多年,但在三战之后,终于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9年,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如丧家之犬败退台湾,使台湾再一次离开了祖国的怀抱,拆散了许许多多的骨肉之情,50多年不堪回首的历史,50多的撕心裂肺的思念,海峡咫尺、殷殷相望,亲人哪,你在哪里,回答他们的却只有惊涛与骇浪和那无言的礁石。
请大家随我来看这幅画面,历史上,福建人民曾几次大规模移居台湾,带去了先进的农具和优良的种子。
为开发垦植农田,为台湾岛的建设洒下辛勤的汗水。
这一顶顶石磨,这一件件蓑衣,这一只只花篮,这一架架水车,无一不凝聚着闽台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这足已成为两岸人民交往的历史见证。
同时也为世人昭示台湾大陆本一家。
接下来,请随我参观本展厅的第二部分:语言相通,血缘相亲,习俗相近。
在台湾有80%的台胞祖籍福建,同在海峡望明月,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史以来,闽台两岸人民采用不同的方式庆贺传统的节日,除夕团圆、元霄闹灯、清明扫墓、端午竞渡,中秋望月……闽台民俗风情,何其相似乃尔。
多才多艺的两岸同胞,长年累月勤劳耕作,开创出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这一张张绚丽多姿的湘绣,一束束鲜艳夺目的花朵,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雕像,充分说明了台湾同胞继承大陆传统艺人的精华,同时也展现出祖国不朽文化遗产的风姿。
妈祖香火传到台湾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台湾现有妈祖宫庙800多座,信徒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很多的家庭供奉妈祖神像,早年随开台先民东渡的妈祖神像,被尊称为“开台妈祖”、“开基妈祖”,民间有妈祖回娘家谒祖朝拜的习俗,在两岸不相往来的年代,台胞还经常地举行隔海遥祭。
自台胞入赴大陆探亲之后,妈祖朝圣旅游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高山族,在祖国的怀抱里,一提到高山族,大家的耳边肯定会响起邓丽君小姐的“高山常青,绿水常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那悠扬动听的歌声。
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构筑了美丽富绕的台湾岛,同时也展示了我们祖国多采多姿的美丽画卷。
最后,请大家继续领略本展厅的第三部分:海峡难隔两岸情,一脉相承骨肉亲。
看到这的时候,我忽然记起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听完这首诗之后,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照片,相信大家会油然而生一种心灵的震憾和楚楚的伤感,以致于一些情感易激动的同学会潸然掉泪。
请看这幅拳拳游子心,殷殷慈母情的照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台湾相隔四十多年失去相互交往的机会,以致造成了这么一对母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鬃毛衰”的结局,这样的情这样的景,怎不叫人热泪盈眶,怎不叫人痛心疾首,这是谁的过错,难道是不孝的子孙?难道是不义之父母?五十年的人为阻隔,五十年的历史沧桑,多少亲人因无法团聚而饮恨终身,多少亲人因不能见上最后一面而含恨九泉。
喝上一口家乡水,格外的有滋有味。
回归大陆的许春祥、张承璜先生积极捐资,兴办学校,大造公益事业,为大陆的建设献上一片爱心。
多年来,本基地利用暑假的时间举办各级各类学生夏令营,营员们在参观了《湄洲岛统一祖国展览馆》之后,泪眼滢滢,他们面对台湾海峡,在沙滩上燃起了篝火,举办“骨肉情深”诗歌朗诵会,用这种方式来遥寄对台湾同胞的思念——“我在海这边,你在海那边,祖国啊,何时统一,亲人啊,何处团聚?”!营员们把思念的祝福,化作激情,融汇到两岸人民企盼统一的真情实感当中,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讴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呐喊。
接下呢,请同学们随我去第二展厅,领略妈祖的风姿,了解莆田市的开发建设情况和湄洲岛的秀丽风光。
现在我们所处的是展览馆的第二展厅,本展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沟通海峡两岸的心桥”;第二部分是“炎黄子孙盼统一”;第三部分是“妈祖故乡展雄姿”。
大家知道,一千多年前,这里诞生了善良慈爱、机智勇敢的传奇女神。
她行善济人、涉波履险、拯溺救危,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这位大海的女儿被人们尊称为“妈祖”。
据记载,妈祖姓林名默娘,于公元960年(宋朝乾隆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987年(宋朝雍熙四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逝世。
她出生弥月不闻啼哭,故取名为“默娘”。
默娘自幼聪明过人,八岁入私垫读书,能过目成诵。
老师教过的文章经典,很快就能够融会贯通。
默娘长大之后,以扬善除恶,救人济世为已任,她经常驾驶一叶轻舟,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拯救过许许多多的遇难渔舟商船,她通晓天象,精通医术,为人们治病疗伤,使人们逢凶化吉,她年仅二十八岁就逝世了。
这里的人们敬仰她,怀念她,在这里立祠纪念。
尊她为海之神加以祀奉。
这“神”其实是一种美称,一种比喻,一种寄托,一种幻想,一种人格的理想化。
请看这边,湄洲妈祖东渡台湾,走向世界。
如今世界上有妈祖宫庙1500多座,二亿多的信奉者,许多外国船只经过湄洲岛时自动鸣笛向妈祖致敬。
这里是巍峨壮观的妈祖建筑群,沿山脚水泥路前行,半山腰便是名闻遐迩的妈祖祖庙,抬头仰望,整组建筑群依山傍水,巍峨壮观,特别是近年来刚刚建造的妈祖祖庙南轴线,其工程之浩大,建筑气势之雄伟,工艺之精湛,堪称世界名流。
其建筑群在阳光照射下金碧辉煌,熠熠生辉,为广大的旅游观光,朝拜妈祖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这是妈祖石雕像,高14.3米,与台湾岛的妈祖石雕像遥相呼应,这里既是朝拜中心,也是旅游胜地。
这里举行的是妈祖千年祭活动。
1987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举行的妈祖千年祭活动大典,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和各地群众20多万人登上湄洲岛参加庆典活动,台湾也隔海举行妈祖绕岛出巡祭祀活动。
看到大家欢欣雀跃的舞姿,不难想象出他们此时此刻内心深处所希望的,所祈求的是什么?……这里举行的是各式各类的妈祖文化纪念活动,有妈祖金币首发式揭幕仪式,有《妈祖邮票》首发式,’94妈祖文化祭典仪式。
本展厅的第二部分是:炎黄子孙盼统一。
这里举行的是妈祖故乡兴化龙眼节,闽台龙舟友谊赛,还举办了两岸纪念妈祖集邮展等活动,这是两岸人民情浓意切的真实写照,也是两岸人民为共同促进和平进程的一个缩影。
炎黄子孙,同在妈祖滕下承欢。
这里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为实现直接三通作出的重大决策,其中有湄洲岛台胞落地签证点,湄洲岛新建对外客运码头,湄洲岛对台贸易区和保税区。
福建省人民政府还确定这些地区为台轮停靠点。
如平潭的东澳、连江的黄岐、霞溥的三沙、莆田文甲、湄洲的宫下等地。
两岸往来,首开纪录。
1989年7月台湾电视台首赴湄洲拍摄电视剧《妈祖外传》,1989年5月台湾渔船结队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
属全国首次。
辉煌灿烂的妈祖文化作为维系两岸骨肉同胞的精神纽带,正在越来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条纽带将随着和平统一祖国的进程越缩越短,拉近两岸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