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发展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提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 作用。发展学生表达、评价的能力,了解探究的 成果可能对科学决策产生的积极影响。 2.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历史的回顾,知道亚 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认可科学推理、假设及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 要方法。 3.科学态度、情感与人际交往目标:激发学生学 习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具有仔细观察、 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 于创新的勇气与意识。 重、难点确定: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
滑动距离 最短 稍长 最长 更长 无限长
摩擦阻力 最大 稍小 最小 更小 趋向于零
速度改变快慢 最快 稍慢 最慢 更慢 不改变 匀速直线运动
历史的回顾
亚里士多德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 才会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 就要静止下来。”
你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还是错误 的?
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根 据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 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 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设想没 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 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 运动下去。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 外力作用的时候,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 牛顿第一定律。
建立结论
• 牛顿第一定律: • 评价该定律: 重新审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延伸到 其它物体,总结、建立与评价定律,做到 有始有终。 力是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得出该定律的方法(表格上板书)
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
引导讨论 方案设计
• 方案设计:条件控制、观察现象、记录设计
• 学生会有很多种方法去解决小车问题,尽可能 地让他们去寻找------
交流表达、方案确定
• 直接展示设计的方案图(平板上:相同的力) • 斜面小车(实验的改进) • 从失败挫折中再学会归纳分析,自然地引出斜面实验:实验本身 就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 老师的总结: 理论设计--实际操作 控制不同变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f)--如何控制?如何放? 压力大小(相同小车) 同一倾斜程度同一高度(同一速度)--如何控制?如何放? 观察现象:--测量哪一段距离
这个伟大的科学家又 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证 明自己的观点呢?
笛卡尔
• 补充:如果运动 物体不受到任何 力的作用,它不 会向左、右方向 偏,将永远沿原 来的方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
历史的回顾
• 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 •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 1.简单回顾动力学的历史,让学生知道科学 的探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摸 索和经得起考验。 2.课件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激发学生对科 学探索的兴奋与兴趣。
• 条件:同一小车、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
科学 表面种类 方法 毛巾 棉布 实 木板 验
玻璃 滑动距离 最短 摩擦阻力 最大
稍长 最长
更长 无限长
稍小 最小
更小 趋向于零
速度改变 快慢 最快 稍慢 最慢
更慢 不改变 匀速直线 运动
推 理
绝对平滑 无限延伸
方法的延伸
让我们试着学会假设与想象: ①假如我们每个同学都变成一个个“小小人”,坐 在这辆运动着的无阻力的小车里-----②假如
科学推理
在探究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可以说是 环环相扣、特别是最后两个假设,前一个 假设是台阶(玻璃),为后面更大胆的想 法作铺垫; 如果后一个假设由学生自己说出来,比老 师直接地提问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有 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维护。
板书设计:
• 条件:同一小车、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
表面种类 毛巾 棉布 木板 玻璃 绝对平滑 无限延伸
创设情境
• 老师出示论据,提出问题 对书本作受力分析 作力的示意图 假设:两个力同时消失? 学生熟悉的是一些具体的事物,而非抽 象的概念。所以看似简单的提问远比“力 和运动的关系”容易引起学生 探究“摩擦力与小车运动之间的关系” 假设:摩擦力越大,小车运动越慢 摩擦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 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开始第一次正面冲 突,进入状态。
实验验证
1.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可以说是一种个性化的活 动,在活动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争议性的现象或 结论,且本实验的最大魅力也在于学生对实验方 案的设计、实验的过程及在此基础上的科学推理 及大胆的假设,变演示为分组的实验过程更能体 现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则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远,小车速度的减慢越慢。
让我们的学生试着学会大胆的假设与想象-----发展学生表达、评价的能力,了解探究的成果可能 对科学决策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