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班级:姓名:成绩:一、单选题1、夏季,泸州市江阳公园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舞动,供市民欣赏。
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音箱发出的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传递信息C.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保持340m/s不变2、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A.声源处B.传播途中C.人耳处D.考场门口3、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描述音调的是A. 男高音歌唱家B. 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C. 引吭高歌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4、学完声现象后某同学归纳出下列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A.B.C.D.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B.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C. 敲击水瓶琴D.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6、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A. 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B. 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C.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不能传递信息7、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
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C.手能使鼓面停止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8、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
此现象可以说明()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9、李霖同学读八年级了,下列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李霖同学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 m/sB.李霖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 cmC.李霖同学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 sD.李霖能够听见频率为10 Hz的声音10、如图是疫情期间,利用无人机携带喇叭进行空中呼喊和转达指令的场景。
下列关于”喇叭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耳中C.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一定属于噪声1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听不见闹铃声是由于闹铃停止振动B.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加快12、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13、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 倒车雷达C. 超声波洗衣机D. 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14、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小梦同学用二胡演奏了优美的乐曲。
关于二胡演奏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二胡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 手触摸发声的弦,弦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声C. 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 二胡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 / s15、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情况,与声都能有联系。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甲:曾侯乙编钟乙:听诊器丙:箫丁:情境图A.用钟锤敲击编钟,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信息的道理。
C.演奏箫时,箫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响度不同的声音。
D.把塑料桶底钻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看到纸杯纷纷落下.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16、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
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能在水中传播C.传播速度是3×108m/s D.不能传递能量17、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
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18、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B.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C.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19、如图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 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D.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20、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2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 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D. 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22、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B. 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 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不同,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二、填空题23、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
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填“信息”或“能量”)。
24、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产生的,通过传到人耳,提醒小强关上冰箱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填“信息”或“能量”)。
25、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26、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27、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发现昆虫。
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不能传声。
2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所做的两个实验,图甲所示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图乙所示实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9、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______传感器工作的。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30、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南昌”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1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三、简答题31、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如图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6分)(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3)举一例日常生活中应用上述情况的例子?33、下面是小明的一则日记:10月15日星期三晴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铃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放学了.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大街上。
街上人来人往,喧闹非凡,叫卖声、车铃声、汽笛声仿佛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回到家里,放下书包,躺在软软的沙发上,觉得上了一天的课有些疲劳.当我打开录音机欣赏那优美的轻音乐时,全身的每一个毛孔别提有多舒服了.“小明,把录音机关掉!”这是爸爸的声音,他在书房里看书,我的心里不解,心也凉了半截……(1)针对日记,请提出几个与声音现象有关的问题。
(2)小明的爸爸不允许小明欣赏轻音乐的原因是什么?(3)你能帮助小明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都能两全其美吗?四、实验,探究题34、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编号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1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cm.(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能/不能);理由:(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判断方法:3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