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 精练习题 高效作业

第1讲 精练习题 高效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张家口摸底调研)1945年9月,美、英、苏、法等国外交部部长在伦敦会晤。

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

这表明() A.意识形态的差异起决定作用B.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国际关系C.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D.美苏两国逐渐从合作走向对抗解析:选B。

据材料“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两国是世仇,因此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而苏联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考虑,反对这一提议,因此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着国际关系,故B项正确。

2.(2020·盐城模拟)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

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

美国此举()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解析:选C。

“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表现,与材料中“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相符,故选C项;“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与材料中“北约”“欧洲的防御”的整体层面不符,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与材料中“北约”“美国”不符,排除B项;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排除D项。

3.(2020·南宁摸底)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规定“马歇尔计划”的金额应逐年审批,不确定4年的总金额,拨款53亿美元作为头15个月的援欧资金,但只是最大限额,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

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依靠的是民间和私人资本B.有利于加强美国控制西欧C.美国和西欧处于平等地位D.国会负责该计划具体实施解析:选B。

材料“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说明是国家行为而不是民间行为,故A项错误;据材料“金额应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可知,金额控制和承担某些具体义务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说明美国处于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说明国会只是负责立法而不是具体实施,故D项错误。

4.(2020·中原名校质量考评)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29.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

由此推知,美国此举() A.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B.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C.推动了欧美之间的合作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解析:选D。

根据材料“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可知,西欧各国大规模进口美国商品以及降低税率有利于美国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故D项正确。

5.(2020·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下图是1952年苏联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右上角的CCCP是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

据此可知()A.美苏争霸斗争激烈B.两大对峙军事集团出现C.美国军民对立严重D.美苏两国矛盾日益加剧解析:选D。

从图片中可看到,美国所标注的军事基地在苏联周围均匀而密集分布,对苏联形成了包围圈,这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转变为冷战和对峙,两国矛盾加剧,故D 项正确。

6.(2020·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1989年7月,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部长麦克唐纳后来在与莫斯科讨论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时得出结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

”这表明()A.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误会产生的偶然事件B.美国寻求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带来的美苏关系僵局C.古巴导弹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D.美苏在古巴危机事件中错误行为已经达成谅解解析:选C。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冷战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美国对于古巴导弹危机的评价,而非强调缓解美苏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据材料“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无核的世界”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无核和平运动的开展,美苏两国不敢轻易发动核战争,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苏是否达成谅解,故D项错误。

7. (2020·青岛高三调研)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

”这反映出()A.冷战中伴有“热战”B.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C.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D.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解析:选D。

材料“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说明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故D项正确。

8. (2020·山西名校期末)1947年,苏联在柏林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的成就。

美国军事占领当局的“心理战处”和中央情报局对此立即做出回应,也开设“美国会堂”,其目的是宣传美国。

这反映出()A.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B.冷战是由文化差异引起C.冷战最早是由苏联挑起D.美苏意识形态对抗激烈解析:选D。

根据材料“苏联在柏林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的成就。

美国……对此立即做出回应,也开设‘美国会堂’,其目的是宣传美国”可知,这正是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激烈争夺与对抗,故D项正确。

9.(2020·昆明一中高三摸底测试)二战后,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日本、南朝鲜、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让步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美国此举意在()A.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B.帮助盟友恢复发展经济C.争夺中间地带以巩固其霸权D.推动区域经济的集团化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亚太地区作出经济让步政策,不是为了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当时美国与香港、台湾等地区并不是盟友关系,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美国此举是为了在亚洲地区扩大影响,防止这些地区被苏联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D项错误。

10.(2020·博雅闻道高三联合质测)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

这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

影响该公报发表的直接背景是()A.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出现B.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成C.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D.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解析:选B。

冷战局面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可得出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有关,故B 项正确;“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没有对世界产生多大的影响,不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故C项错误;“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与“欧洲联合”无关,故D项错误。

11.(2020·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检)1950年1月4日,杜鲁门在年度国情咨文中再次督促国会通过“技术援助和资本投资的立法”,他说,“广大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已经骚动和苏醒,如果不支持这些国家去寻求卓有成效的道路,那他们就会落入同人类自由敌对的哲学控制之下”。

这表明()A.两大阵营的对抗日益激烈B.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美国冷战的中心开始转移D.美国利用经济援助来为政治和战略目标服务解析:选D。

据材料中的“广大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已经骚动和苏醒,如果不支持这些国家去寻求卓有成效的道路,那他们就会落入同人类自由敌对的哲学控制之下”等信息可知,杜鲁门对广大亚非拉地区进行经济援助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即遏制苏联式政治经济制度向第三世界的扩展,这说明经济援助成为美国政治和战略目标的工具,故选D项。

12.(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调研)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关闭民主德国同联邦德国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民主德国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

美国谴责这是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

这说明()A.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B.美国妥协力图缓和对苏关系C.美苏斗争加剧欧洲紧张局势D.美苏势均力敌无意改变现状解析:选D。

根据材料“赫鲁晓夫下令关闭民主德国同联邦德国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民主德国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美国谴责这是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可知,美苏都愿选择冷战对抗,无意缓和局面,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20·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殖民主义是西方列强使用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材料一西班牙人劫掠阿兹特克帝国,劫掠印加帝国,劫掠他们所侵略的其他国家,这是最直接的攫取财富的手段……有些北欧洲人的确知道西班牙新财富的来源,因此决定不再通过西班牙人之手,而由自己直接去夺取。

英国、荷兰、法国的商人,虽经官方授权组成商业公司,掠夺起来和做买卖一样毫不犹豫……这些冒险家摇身变成海盗,直接掠夺货物,烧毁城镇。

材料二在工业化时代,大部分国家致力于保护本国和殖民地市场,排除外国竞争,英国强大的海军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它为英国产品打开了全球市场;降低了产品运往远方市场的航运成本(有一部分是通过扫荡海盗实现);在某些情况下,它还防止外来者在英国殖民地与英国货竞争。

——摘编自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材料三1949年1月在杜鲁门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四点主要的行动原则,其中第四点谈道:“为了以我们先进的技术和进步的工业帮助改善和发展那些尚未发展起来的地区……提供我们所有的技术和知识给那些爱好和平的人们……促进对需要发展地区的资本的投入”……“该计划是我们对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援助的具体表现,是和我们保证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从而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的政策相辅相成的,致力的不仅是为这些人民带来民主的理想,而且要通过合作为他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实际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