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心理学例子

实验心理学例子

实验心理学例子2009-08-18 14:54
第十实验练习题08 2007-11-18 10:29
实验练习题10 2007-12-21 21:22
注意实验一
朱实验302页:
金志成等(1997)采用正、负启动技术,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比较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学优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方面的差异。

分析:3*2混合设计
自变量:
A——三种处理条件:三种条件为被试内因素。

A1 目标重复条件,其中启动显示中的目标作为探测显示中的目标;
A2 负启动条件,其中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作为探测显示中的目标;
A3 控制条件,其中探测显示中的目标和分心物均与启动显示中的目标和分心物无关。

B——学生条件:被试间因素。

B1 学困生;
B2 学优生。

因变量:反应时。

目标重复条件负启动条件控制条件
学困
生 RT RT
RT
学优
生 RT RT
RT
统计:3*2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若交互作用显著,则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在目标激活条件下,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差异)(负启动条件下,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差异)SS总=SSB+SS被试(B)+SSA+SSAB+SSA*被试(B)
结果:学困生在目标激活方面与学优生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而在分心物抑制
方面学困生大大小于学优生,即负启动效应显著小于学优生。

说明,认知不足的特定人群对分心物抑制能力弱,易受分心物的干扰。

注意实验二
朱实验287页
Johnson和Wilson(1980)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注意集中和注意分配两种条件下,非靶子词类型对靶子词检测的影响。

在实验中同时研究了注意的集中性和分配性,还同时设置了追随耳程序和追随靶子词程序。

在实验中,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各一个词,被试任务是检测事先规定的某一范畴的字词(即靶子词)。

他们所用的靶子词都是双义词,即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词义。

分析:3*2组间设计
自变量:
A——非靶子词的3种条件:
A1 偏向双义词的适当意义条件,例如,非靶子词位“臭的”,因靶子范畴“衣着”,靶子词“sock”的适当意义为“短袜”;
A2 偏向双义词的不适当意义的条件,例如,非靶子词位“打击”,靶子词“sock”的另一个意义是“痛击”;
A3 中性的词,例如“周二”。

B——靶子词呈现方式:
B1 靶子词不固定呈现给哪一支耳朵(注意的分配性);
B2 靶子词只呈现给左耳,让被试追随左耳(注意的集中性)。

因变量:靶子词的检测率%
非靶子词
不适当中性适当
注意集中 % % %
注意分配 % % %
统计:3*2组间设计方差分析,交互显著,简单效应(集中条件下非靶子词的作用)(分配条件下非靶子词的作用)。

SS总=SSA+SSB+SSAB+SS单元内
结果:1)在注意分配条件下,适当的非靶子词能够促进对靶子词的检测(检测率高,67%),而不适当的非靶子词则不利于对靶子词的检测(检测率低,46%);2)在注意集中条件下,虽然检测率均高于分配条件(70%以上),但非靶子词的类型对靶子词的检验不起作用。

解释:1)分配条件下,资源分配到两耳,所以其中一耳所得到的资源就少一些;而在集中条件下,被试只追随一耳,所以这一耳所得的资源就多,因而,集中条件下对靶子刺激的检测高于分配条件下的检测率;
2)分配条件下,适当的非靶子词得到语义加工,所以用的资源较多;而不适当的非靶子词没有得到语义加工,其所用的资源较少,因而在适当非靶子词作用下,对靶子词的检测率高于不适当的非靶子词作用下的检测率。

这些结果都是由于该实验所设计的实验条件所引起的不同资源分配造成的。

实验练习题12
2008-01-02 09:40
实验练习题13 2008-01-02 18:53
实验练习题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