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辞方法专项练习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小学生修辞方法专项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大家只要注意这两点就行了: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小溪唱着欢歌,流进大河,流进田野。
”运用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如:“他非常生气,瞪着发红的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故意夸大人物生气的表现,既使句子变得新奇而又扣人心弦。
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地合理地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而不着边际地夸大。
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实例解析例句解析:1、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这是个典型的比喻句,这是把“心中的压力”比作了“一块大石头”,压力有多大?像大石头那么大,那么沉重,可以有效地突出人物压力的大小,生动而形象地加以了比喻描写。
2、一阵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荷花像人在舞蹈,蜻蜓、小鱼会像人一样说话,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
一方面写出了荷花池动态的美,另一方面也用小动物为荷花池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3、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这是明显的夸张手法运用,他的嗓音再大,怎么可以传出十里地那么远呢?明显地不符合生活规律和常识。
但是,在文学手法和小学生作文写作中加以应用则非常的好,因为可以有效地交待出人物的嗓音洪亮,以此突出人物形象特征,鲜明而生动,让人物活灵活现在你的眼前。
4、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6 、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8.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9.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10.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专题测试答案:1、(1)湖面镜子(2)读书采蜜(3)浪涛顽皮的小孩(4)蟋蟀弹琴(5)白杨坚强,不软弱,不动摇(6)地球他有慷慨的品质,会提供矿产资源。
2、√ × √ × × ×3、(1)夸张(2)反问(3)拟人(4)设问(5)反问(6)比喻(7)夸张(8)排比(9)设问(10)夸张4、A A A6、成语类:比喻(势如破竹、如火如荼;)夸张(海枯石烂、一日千里。
)拟人(鬼哭狼嚎、兔死狐悲。
)古诗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设问、比喻))(三万里河东如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夸张))(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拟人))小学生修辞方法专项训练例1、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吗?对的打“√”错的打“×”请说出你的理由。
1、太阳升起来了,像个害羞的新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
()2、他像王红一样马马虎虎。
()3、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像这样大的榕树还是第一次看见。
【分析】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掌握前面说的那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句1把太阳升起来的样子比作害羞的新娘,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而且它们在神态上很相似的。
所以是比喻句。
句2中的“他”和“王红”都是人,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所以不能构成比喻。
句3并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里的“像”只是“比如”的意思。
【解】1、√。
2、×。
3、×例1、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刺猬缩成一团,像个刺儿球。
2、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3、一阵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草,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分析】每种修辞方法都各有特点,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能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
句1把“刺猬”比作“刺儿球”,因为它们在形状上都是圆圆的,很相似。
句2有点复杂,这是把“心中的压力”比作了“一块大石头”,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通过读句子,仔细琢磨,我们也不难发现。
在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这类比喻手法。
句3是《荷花》中的句子。
句中把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想成人在“舞蹈”,把蜻蜓飞行和小鱼的游走也赋予人的情感,一方面写出了荷花池动态的美,另一方面也用小动物为荷花池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句4是《长征》中的句子,把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说成是翻腾的细小的波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小泥丸在脚下滚过。
故意缩小它们是为了突出红军豪迈的气魄。
句5用四个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短语写出了养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