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2号公告
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2号公告
谢谢
二、分类管理总措施
一类:在出口退(免)税申报相关电子信息齐全 并经预审通过后,即可进行正式申报,申报时不 需要提供原始凭证,对应的原始凭证按规定留存 企业备查; 二类、三类:在申报出口退(免)税时,应按规 定提供原始凭证、资料及正式申报电子数据; 四类:在申报出口退(免)税时,除提供上述原 始凭证、资料及正式申报电子数据外,还须同时 按规定报送收汇凭证。
五、动态管理原则
• (一)一类、二类、三类的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发生变化 的,应及时组织评定并相应调整管理类别。 • (二)一类、二类、三类的企业发生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 形之一的(即第四类认定的标准),管理类别直接调整为 四类。 • (三)一类的出口企业未按规定将原始凭证留存企业备查 的,管理类别直接调整为二类。 • (四)一类、二类的企业因涉嫌骗取出口退税被立案查处 尚未结案的,暂按三类的管理,待案件查结后,依据查处 情况调整管理类别; • 三类、四类的企业因涉嫌骗取出口退税被立案查处尚未结 案的,暂按原类别管理,待案件查结后,依据查处情况调 整管理类别。 • 应自发现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进行动态管理
出口退(免)税企 业分类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2号公告
一、管理类别及标准
• 原有管理类别为B、C类
• 企业管理类别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 类。
宁波市国税局对一类企业认定的补 充规定
• 上一年度内,出口企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出 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 局公告2015年第2号,以下简称“《分类管理办法》”)第 六条规定,还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管理类别可评定为一 类: • (一)出口企业年末实收资本500万元(含)以上; • (二)有自有的生产经营场所; • (三)有固定的办理出口退(免)税的财务人员; • (四)未发生欠税且已结清以前年度的欠税; • (五)一年内因税收违法、违规行为被国税机关行政 处罚罚款累计1万元(含)以下的;
四、评定工作要求
• 1、每年进行一次,应于每年企业纳税信用 等级评定结果公布后1个月内完成。完成管 理类别评定工作的次月起,对出口企业实 施对应的分类管理措施。 • 2、评定后的15个工作日内告知出口企业, 并主动公开管理类别为一类、四类的出口 企业名单。逐步公开二类、三类的出口企 业名单及相关信息。
• 出口企业名称、经营地址发生变更或退(免)税办法发生 变更的,原适用类别不调整,但发生以下情形,按下列规 定调整: (一)出口企业发生存续分立,继承主要债权债务等 权利义务的分立出口企业适用原管理类别,其他分立出口 企业视同新办理认定出口企业; (二)出口企业发生解散分立,分立出口企业均视同 新办理认定出口企业; (三)出口企业发生吸收合并,合并后出口企业管理 类别适用存续合并方出口管理类别; (四)出口企业发生新设合并,合并出口企业视同新 办理认定出口企业。
三、预警评估存在疑点的处理
• 一类:应按规定进行核查,发现问题的应按规定 予以处理。 • 二类、三类、四类:按规定排除相关疑点后,方 可退(免)税;已办理的,可按照所涉及的退税 额,暂缓办理该企业其他已审核通过的应退税款, 无其他应退税款或应退税款小于所涉及退税额的, 可由出口企业提供差额部分的担保。相应疑点排 除后,国税机关方
• 除《分类管理办法》第七条外,发生以下情形的出口企 业,管理类别也应评定为三类: 主管国税机关在核实一类企业自评过程中发现出口企 业未如实填报《出口退(免)税管理类别一类企业自评表》 的。 • 上一年度内,除《分类管理办法》第八条外,发生以下情 形之一的出口企业,管理类别也应评定为四类: (一)发生过因涉税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出口企业; (二)现在征管系统记录出口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的 其他企业(含已注销的企业)存在因骗取出口退税被停止 出口退税权未满二年及发生过因偷税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 未满三年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