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被氧化,反应方程式为 4Al+3O2 2A12O3 。
【考点】材料的分类,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0.【答案】(1)C<B<A
(2)C
(3)降温
(4)<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C B A 。 (2)从图中可以看出,C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故 C 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2/9
13.【答案】C 【解析】酸性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的 pH 越小则酸性越强,故 C 正确。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
14.【答案】C 【解析】铈的汉字书写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 A 错误;元素周期表每个单元格左上角数字表 示原子序数,最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十中子数, 故铈原子的中子数为140.1 58 82 ,故 B 错误;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58, 故 C 正确;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其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故 D 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的分类。 15.【答案】B 【解析】大米、小麦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牛奶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花生油和猪油中含有丰富的油脂, 黄瓜和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 B 正确。 【考点】食品中的营养素。 16.【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根据提供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 同,故 2X 中含有 4 个 C 原子、4 个 H 原子,X 的化学式是 C2H2 ,故 C 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7.【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某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数为 2+8+8=18,故其原子中含有 16 个电子,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 x=16,故 B 正确。 【考点】离子结构示意图。 18.【答案】D 【解析】CO 能和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而死亡,CO2、N2、O2 ,都是无毒气体,故 D 正确。 【考点】 CO 的毒性。 19.【答案】B 【解析】合金是在金属中熔融其他金属或者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钢是铁的合金,焊锡是铅 锡合金,黄铜是铜锌合金,而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故金刚石不是合金,B 正确。 【考点】合金。 20.【答案】C
【解析】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的 pH 只能无限接近 7,而不可能变为酸
3/9
性溶液,故 A 错误;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质量比是 8:1,故 B 错误;用等质量、等 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使用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无论是否使用催化剂都不会影响 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故 C 正确;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酸中氢元 素的质量,因为酸的量相同;则足量的镁、铝反应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 D 错误。 【考点】用图象的方式表示反应中某些量的变化。 21.【答案】D 【解析】NaCl 溶于水无明显热现象、NaOH 溶于水放热、NH4NO3 溶于水吸热,故可以用水将这三种物质 鉴别开,故 A 正确; K2CO3 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Na2SO4 和稀硫酸不能反应, BaCl2 和稀硫 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可以用稀硫酸鉴别这三种物质,故 B 正确;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 铁和氢气,故可以看到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冒出,炭粉和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粉末 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可以看到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故 C 正确; NaOH 溶液显碱性可以使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而 NaCl、Na2SO4 两种溶液都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 D 错误。 【考点】物质的鉴别。 22.【答案】D 【解析】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 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都不是中和反应,故 A 错误;酸溶液显酸性, 但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如硫酸铵溶液显酸性,但硫酸铵是一种盐,故 B 错误;有氧气参加的 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 C 错误;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 质中只有一种元素,故 D 正确。 【考点】中和反应,酸的性质和组成,氧化反应,单质。 23.【答案】D 【解析】塑料垃圾焚烧会生成有毒气体、烟尘等,会污染空气,故 A 错误;塑料垃圾不易降解,随意丢弃 或者就地填埋等都会造成白色污染,故 B、C 错误;回收塑料制品是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故 D 正确。 【考点】环境保护。 24.【答案】A 【解析】将锌、铜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则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 硝酸锌和银,锌反应完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后溶液无色则说明铜未参加反应(铜盐溶 液显蓝色),得到的金属中一定有铜和银,铜未反应则硝酸银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锌,故 A 正确。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测定溶液的 pH 时,要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并滴在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而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待测液,故 C 错误;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 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D 错误。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5.【答案】B 【解析】水变为水蒸气,只是水分子间隔增大,水分子不变,故 A 错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可以闻到物 质的气味,故 B 正确;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 C 错误;4 000 L 的氧 气可以压缩在 40 L 的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受压氧分子间隔缩小,而不是氧分子体积变小,故 D 错误。 【考点】用分子的性质解释问题。 6.【答案】C 【解析】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侯德
湖南省邵阳市 2018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西瓜榨汁、滴水成冰、蜡烛熔化都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故 A、B、D 错误;而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 C 正确。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答案】B 【解析】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含量:氮气约是 78% ,氧气约是 21% ,稀有气体约是 0.94% ,二氧化碳约是 0.03%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体体积含量接近 25% ,故应该是氧气,故 B 正确。 【考点】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 3.【答案】B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碳在空气中燃烧有红热 现象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物质燃烧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故必须将铁丝预热后再伸入盛 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才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故 B 正确。 【考点】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4.【答案】A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要“酸入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A 正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用酒精 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距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 B 错误;
C、H、F、N、O 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22):(119):(191):(14 4):(16 2) ,故 D 错误。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和计算。 二、填空题 26.【答案】(1) 2H2 (2) NH4
(3)
+1
H2
O
(4)两个碳原子 【解析】(1)氢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 个氢分子表示为 2H2 。 (2)铵根离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是 NH4 。
(3)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
价表示为
1
H
2
O
。
(4)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元素、1 个原子,元素符号前数字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故 2C 表示 2 个碳原子。 【考点】化学用语。 27.【答案】(1)② (2)④ (3)③ (4)① 【解析】(1)氢氧化钙是一种微溶性的碱,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②。 (2)硝酸钾的化学式是 KNO3 ,既含有钾元素又含有氮元素,故是复合肥,故选④。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用于焙制蛋糕,可使蛋糕松软可口,故选③。 (4)浓硫酸有吸水性,故可以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故选①。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28.【答案】(1)吸附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 4A1+3O2 2A12O3
【解析】(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 22=2+x+10+2,解得 x=8;钛原子核外有 4 层电子,故钛元素位于元 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3)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结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
5/9
(3) 6HCl+Fe2O3 2FeCl3 +3H2O
【解析】(1)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2)用锅盖盖灭油锅,采取隔绝氧气的方法灭火。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6HC1+Fe2O3 =2FeCl3 +3H2O 【考点】活性炭的吸附性、灭火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9.【答案】(1)合成 (2)8 四
1/9
榜发明联合制碱法,故 C 正确。 【考点】化学发展史。 7.【答案】C 【解析】A、B 都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表示单质;C 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属于化合物;D 中含有两种分子,则表示混合物,故 C 正确。 【考点】物质的分类。 8.【答案】D 【解析】将三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只有乙表面产生气体则说明乙的活动性最强;将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 中,甲表面析出丙则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丙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故 D 正确。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9.【答案】B 【解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氯化钾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 成,故 B 正确。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10.【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