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音乐故事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音乐故事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音乐故事教学设计1、鳟鱼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感受音乐描述的情绪和内容,辅以简单动作表现。

2、通过欣赏,学生知道了钢琴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对其组成乐器有一定认识。

3、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内容有大体了解。

难点:通过演唱,动作等形式,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ppt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给同学播放三段音乐,请同学说一说听过这几段音乐的感受,并且他们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二、欣赏主题1、播放《鳟鱼》主题音乐,请你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并且你听到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欢乐的,悠闲的,。

;小提琴)2、老师为这段音乐加上主人公和环境,(鳟鱼。

流动的河水,阳光)请结合着这些人物环境,和你刚刚听到的音乐的情绪,再次听音乐,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最优美的语言告诉老师。

3、再次欣赏主题。

三、哼唱主题1、出示主题旋律,带同学们用lu简单哼唱。

2、用欢快好听的声音哼唱。

四、欣赏第二段1、播放第二乐段(第一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和刚刚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音符更多还是更少了(情绪更加的欢乐活泼。

音符更加密集,此处出示谱例)2、结合着这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玩的更加开心了;和同伴们在嬉戏)3、那么你们觉得小鳟鱼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干嘛呢?(追逐打闹;会跳出水面),那下面我们听一听,在这段音乐当中你能不能听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声音,它一共跳出了几次。

4、同学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情景。

5、简单介绍一下,钢琴和中提琴。

五、欣赏第三段1、播放第三乐段(第二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与刚刚相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情绪更欢乐,音符比第二段还要密集,小鳟鱼们玩得更加的欢乐了)2、再次播放音乐,同学们有没有听到刚刚我们所哼唱的主题旋律,这个旋律的音色是怎么样的(很低沉),那这个旋律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呢?3、简单介绍一下大提琴,低音提琴。

4,、师:在小鳟鱼玩得如此开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低沉的声音,你觉得这预示着什么?(小鳟鱼面临了危险;有渔夫要来捉小鳟鱼了)六、欣赏第四段1、播放第四乐段(第三变奏),请问这个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渔夫来了你觉得小鳟鱼此刻正经历着什么?(小鳟鱼在和渔夫挣扎)2、再次听,你觉得这一段,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忽强忽弱)在强的时候,小鳟鱼在干吗,在弱的时候,小鳟鱼在干什么?3、用拍手表示小鳟鱼音乐强弱的变化。

七、欣赏第五段1、播放第五段音乐,从这段音乐当中,你觉得小鳟鱼和渔夫挣扎后,最后的命运如何?(没有逃脱)2、带同学画相关的旋律线,,看看这个旋律线有什么特点(生:往上往上再往上,随后又落下去了)那么你觉得这样的旋律线表达了一种样的情绪?(小鳟鱼对于世间的留恋和无奈)八、完整欣赏完整分段欣赏,请同学说出每段的内容,老师在课件上完整呈现。

九、介绍音乐家及相关背景1、介绍舒伯特2、引入主题与变奏的概念。

3、介绍钢琴五重奏十、欣赏歌曲为同学们演唱舒伯特歌曲《鳟鱼》,请同学欣赏,同时对整个故事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

2、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大海与辛巴德的船》这一作品,感受交响组曲的艺术特征,体验音乐的表现力,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大海的。

并能初步了解和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2、感受音乐与文学、美术等相关文化的融合。

3、通过听赏、对比、分析、感受以及探究性音乐活动,了解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并尝试通过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创作表现大海。

4、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大海、大自然与生活的情感。

5、在以大海为主题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中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大海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感受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去表现大海。

教学准备:描写大海的文学、绘画、音乐资料、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关于大海的音乐,如《大海啊!故乡》等,迅速带学生进入主题。

二、新课教学1、作曲家简介2、讲述故事3、播放《大海与辛巴德的船》4、听辨情绪不同的音乐主题片段(1)暴君沙赫里亚尔的音乐主题形象(2)聪明美丽的舍赫拉查德的音乐主题形象(3)水手辛巴德出海远航冒险的音乐主题形象5、再次听赏重点听其中的平静与波浪滔天的大海的音乐片段。

让学生从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傻瓜去对比音乐是如何表现“平静”与“波浪滔天”中的大海不同的音乐形象。

音色: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平静的大海长笛:舒展平缓缓慢柔和破浪滔天的大海弦乐器组:密集起伏较大稍快很强三、看海学生分组汇报展示课前收集的作品资料。

四、说海讨论:为什么大海有如此的魅力使艺术家们为它创作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你喜欢大海吗?大海:变幻无穷的自然美,蕴藏丰富的宝藏和资源,与人们生活习习相关,旅游嬉戏的场所,很早的航海事业,促进对外交流......当然也包括一些海啸造成的海难等。

最后出现__林则徐的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感悟人生就想大海一样,要有宽广博大的胸怀与澎湃的激情,努力进取,奋发向上。

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五、结束3、小巫师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体裁交响诗与管弦乐队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从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与想象能力。

3、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交响诗、管弦乐队的构成,听辨乐曲中个别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交响乐中的另一种体裁——交响诗。

2、交响诗是类似于交响童话的一种体裁,我们知道交响童话就是用交响乐的形式来给我们讲述童话故事,那交响诗也是跟交响童话一样用音乐来给我们讲故事,但因为交响诗所讲述的故事会具有一定的魔幻、神奇、浪漫的色彩,所以才把它称之为“诗”。

那么,我们今天要来欣赏的是什么故事呢?——《小巫师》二、分段欣赏《小巫师》:1、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城堡(课件),请随着音乐去看一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城堡?——聆听(神秘、安静、可怕)2、在这个城堡里住着一位老魔法师,听一听,他是一个怎么样的魔法师?——聆听(可怕、法力高强)3、这个魔法师有一件宝贝,是一个小扫把,只要对这个小扫把念动咒语,它就会帮你做任何事情,我们来听一听,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扫把?——聆听(调皮、可爱、活泼)我们看到小扫把的乐谱上有许多什么记号?(顿音记号)顿音记号的作用是什么?(跳跃、有弹性)显得小扫把非常的调皮、可爱。

让我们来哼唱一下扫把的旋律,注意休止符要空出来,先听老师来哼唱一遍——齐唱。

4、城堡里除了魔法师与这个小扫把之外,还住了一个人,它就是魔法师的小弟子,虽然,他做了小巫师,但是魔法师却从来不教他魔法与咒语,每天都让他干许多的粗活,其中,最辛苦的就是挑水了,城堡里有一个大水缸,师傅每天都让弟子去河里挑水把水缸装满,所以,小弟子每天都非常地辛苦,但他却很想学法术,所以,他每天都趁着魔法师念咒语时偷偷地学上几句,有一天,魔法师有事出去了,城堡里只剩下了小弟子一个,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样?想做什么?——学生答。

5、对,小弟子他偷出了扫把,用自己偷学来的咒语让扫把帮自己挑水,来听一听,他成功了没有?——聆听。

6、小扫把开始劳动了,水缸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用动作来表示。

——聆听并做动作表示水满起来的状态。

7、水满起来了,小弟子可高兴了,继续让扫把打水。

——聆听。

8、小扫把不停地打水,听一听,这时,音乐里多了那种声音?这种声音的加入说明了什么?——聆听(水已经往外面溅出来了)。

9、水已经不停地往外面溅出来了,小扫把有没有停止打水呢?10、此时,小弟子心情怎样?如果你是他,你会想什么办法让小扫把停下来?——学生答。

听一听,小扫把是怎样处理的?——聆听(用斧子将扫把劈得粉碎)。

11、将扫把劈碎后,看看,可怜的扫把怎么样了?请根据你听到的音乐往下编故事。

——聆听,编故事。

(被劈碎的扫把的碎片又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扫把,一群扫把一起去打水,城堡里的水不停地往外面溢出来了)。

12、听一听,这时音乐在表现水满时加入了什么乐器?说明了什么?——聆听(加入了钹,说明了城堡里已经洪水大作,巨浪翻滚了)。

13、此等场面,究竟该如何收场呢?——学生答(师傅回来收拾残局)。

请听一听,师傅是何时回来的,你听到师傅回来了,请举手表示。

——聆听。

14、师傅回来后,音乐戛然而止,一切恢复了平静,此时小弟子心情怎样?有什么反应?(聆听弟子的反应——惭愧。

)15、虽然小弟子已经很后悔,很惭愧了,那你们觉得平息灾难后的师傅他会有什么反应?(聆听师傅的反应——严厉地惩罚了弟子。

)16、故事讲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那么,在音乐中我们把故事的起因叫做什么?(序奏)经过叫什么?(主曲)结尾叫什么?(尾声)。

17、最后,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首交响诗的作曲家——杜卡,他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今后我们有机会可以再一起聆听,欣赏。

18、杜卡的这首交响诗《小巫师》其实是选自一部卡通影片《幻想曲》,接下来就请大家欣赏影片。

19、通过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学生答。

三、教师小结:从这个故事里同学们学到了什么?课下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一起进步!4、索尔维格之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索尔维格之歌》,让同学们体会意大利歌曲之美。

2、能够用圆润、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3、体会女声独唱的音色和表示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听辨出歌曲《索尔维格之歌》。

教学难点了解挪威歌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听赏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介绍抒情歌曲的概念。

抒情歌曲:当代人们最熟悉、最喜爱的歌曲体裁,抒情歌曲以音乐最擅长的感情抒发功能为特征,在人们的音乐生活里收到了最广泛的注意。

三、新课教学1、作者介绍。

埃•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

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

经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

格里格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

他沿着布尔、诺拉克等人开创的道路,努力钻研民间音乐。

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

相关主题